高校共青团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研究

2021-01-06 16:35朱莹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2期
关键词:共青团体系社区

摘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共青团特别是高校共青团组织一定要发挥积极作用,聚焦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带领青年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青年制度自信,提升青年工作能力,为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共青团;青年

中图分类号:D2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2-0064-04

0绪论

2019年10月28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央全会形式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并形成一个制度性的全局性的概念。全会在总结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构建更加系统完善、行之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要将政策力量转化为制度力量,再落实为具体的治理能力,从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因此,在这样一场关于制度谱系和治理方式的宏大叙事建构下,各个组织、个体都将成为叙事图景的建构者和参与者。“治理活动本质上是人的活动,提高运用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都离不开人,因此,主体问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无法回避的最基本问题[1]。”

治理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思想源于西方,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指出:“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一个强大的政党能使群众支持制度化。政党的力量反映了大众支持的范围和制度化的水平。凡达到目前和预料到的高水平政治安定的发展中国家,莫不至少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2]。”而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谱系中,党的十五大报告在论述依法治国时就已经明确指出,国家治理是在民主与法治的框架下,树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其核心在于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以制度治党治国,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不懈探索的重大课题。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青团是以共产主义命名的青年组织,引领广大青年群体与党同心、同向同行,探索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引导青年群体有效治理国家,既是政治使命也是时代要求。毋庸置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我们走向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经之路。党和国家的决策如何才能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呢?这就需要进行思想教育与公民塑造, 而青年无疑是最先感知时代、最易接受变化、可塑性最强的群体。因此要引导青年从历史对比中深刻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伟力,通过讲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故事、中国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帮助青年充分认识我国在国家治理效能、社会发展活力、组织动员能力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国家深入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潮中,共青团特别是高校共青团组织一定要发挥积极作用,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聚焦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加大改革力度,为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

1高校共青团的制度内涵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在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青团要肩负起团结引领团员青年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贡献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不懈地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聚焦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 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切实提升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3]。”而高校共青团工作则在学校共青团工作谱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团中央贺军科同志在2017年11月高校共青团改革座谈会上提出了“高校共青团领域是关系到共青团命脉的领域”,充分体现了学校共青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校是广大学子汲取专业知识的主战场,也是给学生牢固树立思想引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主阵地。长期以来,高等院校始终以培养18-25岁的青年学生为己任,而大部分青年学子正是在高校里进一步建立、发展、完善自身的三观建设。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了一代青年学生也就是一代人今后的思想轨迹,进一步来看,也就是影响了社会风气、社会文化的轨迹构建。

因此,共青团组织特别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凡是涉及青年发展的政府事务和社会事务中,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研究中,都不能缺席,而应在现场直接发挥其组织功能,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营造出“共青团在场”的概念。

研究高校共青团如何引领青年开展现代国家制度建设,核心要义就应从思想育人的层面上引领青年树立强大的制度自信,同时也应借此改革实现自身的结构性转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大青年人责无旁贷。他们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预备役,更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青年人应该也必须参与到这样的历史进程中,他們的使命完成必须源于对使命的高度信仰。把握和建构好高校共青团的制度,就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发挥好高校共青团的育人功能,才能从人才培养方面切实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围绕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在高校共青团的范围内就是围绕高校共青团的制度来提升高校共青团的育人能力,而归根结底就是要加强广大团员的制度自信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部分,缺一不可。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青年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者和捍卫者,才能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进程中担当起被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在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

2高校共青团制度自信教育现状调查

本次项目调研聚焦高校共青团制度自信主题,包括制度自信认知、制度自信培训、制度自信实践3个主要维度,在目标高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0份,总体完成率在98%以上,符合样本需求,均作为有效样本纳入数据分析。在答题人群中,大一、大二答题者人数相对最多,占比56.36%;大三、大四答题人数占比16.54%,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占比10.73%,因此本科群体成为主要样本群体。调查对象的多数集中在本科的大一大二群体,属于校园活动参与较活跃的阶段,对于青年人对共青团的高校作用发挥评判和价值取向探究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研究意义,因此其反馈数据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意义较大,值得深入探究和分析。此外,文科专业类别248人,占比45.09%,属于理科专业类别85人,占比15.45%,属于工科专业类别178人,32.36%,属于艺术专业类别39人,占比7.09%,整体样本覆盖专业类别比例较均匀,调研对象代表性较强。

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的样本对象占比高达83.64%,党员身份的大学生占比7.27%,其余皆为群众身份。良好的共青年团成员基础是高校共青团开展有关组织引导工作的重要支撑,因此,高占比的共青团员调查认知反馈对于本课题的实证研究分析具有极大的参考借鉴意义,党员和群众身份的大学生群体的认知建议反馈,对于本次调研也起到了补充作用。

2.1高校共青团的制度自信认知教育现状

我们所说的国家治理体系,就是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它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这些构成了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依托。而我们所说的国家治理能力,就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能力,也就是制度执行力。这种能力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提高治理能力关键是全面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建设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依据调研数据结果,样本对象中有近七成表示熟悉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政府管理模式,并且93.27%的样本对象表示有必要了解我国治理体系和政府管理模式,展现出对国家政治体制的高度认可和赞同度。高校共青团政治引领功能的发挥有待深入提升。从政治认知途径来看,高校大学生对于政治制度的了解途径越丰富,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政府管理模式的认知和体会会更加深刻。目前高校大学生对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政府管理模式了解主要通过电视新闻和网络媒体,相对比例分别占到92.18%和88.18%;通过高校培训了解占到64.91%,展现出高校共青团政治思想引领功能一定意义上的有效发挥;部分高校学生政治主动性较高,目前高校共青团的政治功能发挥效用较好,但大学生的政治实践仍有进一步动员和发掘的空间。

2.2高校共青团的制度自信培训教育现状

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大思政”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教育引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党组织培养输送优秀入党积极分子,指导学生会组织服务联系广大学生群体等重要职责。而大学生挂职则极大的锻炼了团员青年的意志,真正输送优秀高校人才亲身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与基层发展之中,在理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迫切愿望的同时,要为他们搭造更多的平台,培养健康心态、自立精神、坚强意志,为党和国家培育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根据调研数据结果,当前样本高校共青团在高校学生的制度自信培训方面工作成效显著,85.64%的样本对象表示在高校中接受过团组织开展的培训,75.27%的人表示接受过制度自信专题培训,以“四史教育”和党课开展为主。

在未来期待的培训频率意向方面,近一半的调研的对象表示期待每学期一次的制度自信培训,29.82%的人表示期待每季度一次的制度自信培训,20.91%的样本对象期待每月一次的制度自信有关学习培训。由此可看出,高校大學生在制度自信的学习培训频率倾向适度的时长间隔的学习频次,有利于保持学习培训的热情和兴趣。过度频繁的培训学习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得高校学生的接受热情下降,反而削减了培训效果。

优秀大学生暑期挂职锻炼工作作为上海市青年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是深化“区校合作,人才共育”的核心内容。在调查中,参与过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大学生挂职锻炼的学生比重占到了19.09%。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既通过锻炼提高了本领,也因为身在基层更能够明白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和真正需求。通过挂职锻炼,调研对象一致表示加强了对政府职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了解,也获得了更多制度自信。由此可见挂职锻炼是一种切实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发挥青年力量的有效方式,并且无论对青年大学生群体,还是地方基层团组织而言,都是双赢的选择,也是用一种新的方式探索基层团组织的建设路径。

2.3高校共青团的制度自信实践教育现状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高校大学生逐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发掘潜能,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我定位,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群体知行合一的内动力。

有近42%的调研对象表示一年中花大约30~50小时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近37%的调研对象表示一年中仅有30小时以内的时间参与社会实践,而参与社会实践时长在100小时以上的调研对象只占到总比的7.45%,参与调研的高校大学生整体年度社会实践参与时间较短,且集中倾向在寒暑假时期参与,受到闲余时间的限制。

在高校大学生意向的实践锻炼参与形式方面,61.09%的调研对象倾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形式,20.18%的调研对象倾向通过开展社区实践调研课题的形式,17.82%的调研对象倾向通过参加爱心暑托班的形式,整体来看实践锻炼的参与形式倾向展示出便民化、亲民化、基层性的特征。社区志愿服务成为当前大学生最受欢迎的社会志愿服务方式。社区实践对于基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上海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一直是市委、市政府的着力破题点和多年来的“一号课题”,而城市管理的“绣花者”主要就是社区工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受调研大学生表示通过社区实践,不仅加强了对政府职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了解,也获得了更多制度自信。在高校共青团的引导下,发挥组织服务功能,通过社区实践行动,吸引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到社工中来、深入到社区里去,引导青春力量献力社区治理,并在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理解。

3制度自信教育有效途径构建

由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可知,当前广大高校青年团员获得制度自信的途径比较单一。从实践活动中可以较好达到对于制度自信的培养,但呈现出实际实践锻炼岗位与想要参加各类实践锻炼供给不足、宣传不到位的现象。所以在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中,为继续培养高校共青团员的制度自信,要从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以及实践锻炼3方面入手,构建培育高校共青团员制度自信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升其制度自信,加强对政治使命、政治参与的认同感,在高校共青团层面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相应对策,作出应有贡献。

3.1思想淬炼——增强学生政治使命感

增强学生政治使命感是培养学生制度自信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在思想上对政治使命有关注、有了解,才能在日常行动中有所体现。在思想淬炼方面,应从社会、高校和学生个体3个层面进行体系架构。在社会层面,应当利用微博、微信等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共享性的新媒体,加强对于我国制度自信的宣传和教育,告别以往枯燥乏味、高高在上的表达方式,而采用时代化、生活化、接地气的方式,构建富有新引力的制度自信宣传阵地。从高校来看,应加强对团情团史知识的学习与探索。同时,高校共青团要善于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团员青年,帮助他们坚定“四个自信”,尤其是制度自信,引导他们听党话、跟党走,针对制度自信开展专题培训。当下“00后”青年学生出生在信息化时代,已经形成了一套筛选信息的系统和方法,大水漫灌式的讲座和课堂很难让他们认同和信服,因此需要从细微之处破题,结合社会热点和身边大事,从与共青团员息息相关的生活点滴入手,以小见大,实施“精准滴灌”。只有靠这样的专题培训,才能赢得更多青年团员的认同和喜爱,才能让“制度自信”这样一个比较宏观和抽象的问题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有所依归,实现从认知到认同再到践行的转化。

3.2政治历练——提升学生政治参与度

提升学生政治参与度对于高校共青团员增强制度自信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政治历练,学生可以切身参与国家治理,在身份上由一个“旁观者”成为了“实践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当广大青年团员真正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成员,才可以更深刻地观察到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问题,理解党和国家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成就,由衷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的现实过程。

深入利用好大学生到基层挂职锻炼这个平台,扩大挂职学生领域和范围,让这个只有少数精英学生才能参与的挂职平台能够有更多学生的加入。同时,高校和挂职部门应该建立更为合理的合作体系,通过加长时间跨度、明确工作职责,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周末或者其他课余时间,也能进入挂职部门进行实践,增加挂职锻炼的深度和精度,让挂职变得更有意义。高校和挂职单位也应建立相对固定的培养体系,从引导青年团员政治参与的角度出发,对挂职学生开展针对性培养、接续性培养,同时构建完整的政治历练评价体系,从而推动整个挂职体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最终达到有利于挂职学生多维度认知国家治理体系,从而对国家治理能力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思考。

3.3实践锻炼——加深社会基层制度理解力

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应号召广大青年团员走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积极参加其中的活动,加深对于社会基层制度的理解,在充分实践的同时参与到国家治理体系中。

高校共青团在“往社区走”的过程中,应积极发挥高校共青团员的专业优势,形成专业对口的社区服务项目,并根据所服务社区和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变通和创造,打造精品项目,在解决社会痛点,服务社区的同時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除了通过“往社区走”的形式,各级政府还可以面向广大青年团员开放一部分小微课题,让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者兴趣爱好,切实解决一小部分社会难点问题。最后,还可以逐层逐步建立青年社区网格员体验制度。社区网格员是运用现代城市网络化管理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处置的人员。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社会管理的革命和创新,目前,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的网格化管理都需要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士参与其中、群策群力。

社区与就进高校合作,建立固定的社区网格员体验制度,一方面,高校中的广大青年参与社区管理,可以及时补充网络化管理工作人员的数量,满足对于专门人才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区网格员的体验,可以增强青年的社会认知、全局意识,加深他们对于基层社会生活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

[2]滕明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研究[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9(6):18-27.

[3]胡献忠.国家与青年关系中的“共青团在场”[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6(6):73-79.

(责编:陈静姝)

基金项目:2020年度上海学校共青团工作研究重大课题,高校共青团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研究(2020ZHDA08)

作者简介:朱莹(1987—),女,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共青团体系社区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