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突然成了“网红”。一段短视频在朋友圈被很多人转发、点赞。在不到两分钟的视频里,王殿军金句频出。“身体好,难道就不要搞体育了?”“体育充满了偶然性,比赛结果既反映实力也会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怎么面对比赛结果,背后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成败观和规则意识。”
王殿军说,这段视频原本是他在8月下旬参加一个活动时接受采访的内容片段,没想到过了两个月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他说:“体育塑造人格、品格的价值很高,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学校体育,既关乎全民健康,也是发现苗子的机会。体教融合,我们大有可为。”
“体育100分”只是起点
解决“有心无力”的困境,需要态度坚决的制度保证。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从顶层设计还是基层实践来看,体育在学校的地位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进一步明确学校体育评价改革的目标和实施路径。一方面推进中高考体育改革,另一方面构建立体评价体系。
去年年底,云南省宣布从2020年开始将中考体育成绩上调至100分,与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看齐”,“体育100分”一度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在体育技能考试中,云南搭建了三大球、三小球、田径、游泳、武术、拳击、健美操等多个项目平台,供学生选择。
作为全国体教融合试点省份,云南省还明确提出,在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都到位的情况下,出现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学校不得认定为教学事故,不得追究体育老师和相关组织者责任。这为校长和体育老师在校园体育安全责任认定上松绑解套。
“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曾表示,“如果没有这一条,前面所有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今年以来,教育部陆续印发《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体育美育教学改革的通知》《〈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针对性地提出要“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举措。强调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明确了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并提出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清华附中探索“不肤浅”的体育教育
清华附中经常在不经意间因体育元素而引发社会关注。在今天夏天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上,为中国军团斩获首金的射击运动员杨倩就来自清华附中的马约翰体育特长班(以下简称“马班”)。高中时期,杨倩因为运动成绩突出从宁波体育运动学校转入清华附中。在清华附中,她一边接受专业的射击训练,一边跟普通学生一样完成学业,后来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學院。
在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阵容中,出自清华附中的不只杨倩一人。夺得两枚跳水金牌的施廷懋、中国女篮内线大将韩旭、跳高名将王宇等,也是“马班”通过体教融合方式培养出来的优秀运动员。
在采用体教融合方式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实践中,清华附中始终把文化课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在教学内容方面,统一执行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教学大纲。“马班”对初中阶段学生实行混班制,高中阶段则是独立编班与分层分班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王殿军说:“‘马班’的理念是不让有体育天赋的孩子过早离开正常学习环境。体育是个小世界,而人生不能太单调。如果太单一,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不利。”
“马班”这个“金字塔尖”的成功实践让王殿军感到欣慰,而更让他自豪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人人体育”。清华附中的体育活动非常丰富,除了教育部门规定的体育课程和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之外,这里每年还会举办春季趣味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足球嘉年华、班级足球联赛、年级篮球联赛、广播操比赛、集体大绳跳绳比赛、拔河比赛、圆明园长跑、远足探险等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在学生中传播“无体育,不清华”的体育精神。
花样课程让孩子爱上体育
正踢腿、侧踢腿、弓步冲拳、马步格挡……随着行抱拳礼,一堂课就结束了。这是北京市人大附中第二分校高中体育模块课程的内容。目前开设的课程有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乒乓球、武术等。
随着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改革,全员运动会的推广,体育运动更加科学,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本着一个都不少,人人都参与的原则,人大附中第二分校连续两年举办“全员运动会”——打破年级、班级界限,赛场上,人人都是运动员;赛场下,人人都是啦啦队,运动会“少数人在跑,多数人在看”的模式成为过去式。
赛场上,红蓝两队的运动员们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从小一到高三,从年级到年龄,都实现了极大的跨越和极高的融合。同学们全员参与、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不再是运动场边的看客,不再是跑道边默默无闻的旁观者,大家都成了运动场上的主角,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考验灵敏度和协调性的“我是大力士”、充满趣味的“抬小猪”、唤起童年回忆的“夺冠高手”、团结协作才能胜利的“四向拔河”、融合了篮球与短跑的“抢地瓜”、……一队又一队意气风发的少年在赛场的中央拼搏,一阵又一阵加油助威的呐喊在赛场的周围响起,全员运动会的17个项目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动起来了。
人大附中第二分校体育组组长张媛媛介绍,目前,学校正在全面推动旨在提高体育课的锻炼实效性和趣味性的“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的全员体育课身体锻炼工作,推进全校学生的“全员性校内班级联赛制度”,掀起学生课内外全员快乐健身的热潮。
因地制宜推广特色课程
开学日,在湖南长沙高新区白马学校朴素的开学典礼上,“绳舞飞扬”,每班都派出了最强选手参赛。徐敏校长在放假前就叮嘱孩子们:假期中除了学习和休息外,每天还要坚持家务劳动和进行体育锻炼。
白马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农村学校,曾经的农村学校的体育活动“一只哨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在白马学校是另一番情形。在专家带领下,学校组织体育组教师,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研讨,确定了定向越野为学校特色项目。
“在我们学校开展定向越野运动,既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学校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体育教育,同时也克服了学校资金有限、体育运动场地不够、设施设备不足等问题,一举两得。”白马学校副校长贺慧华说。
“家长们感觉孩子比以前更自信,更阳光,更活泼,体能变得更强。在定向运动中,孩子们思维得到锻炼,反应更灵活,对学业提升也有帮助,学习更专注认真,态度更积极主动,遇到困难总能主动出击想办法解决。”徐敏校长说。
北京密云不老屯镇中心小学是农村平房校,学校利用这个优势条件开展学校体育特色项目——跳绳。每学期,学校都为每一名学生下发跳绳,每个课间学生都要跳200个跳绳,课间操融入跳绳项目。国颁操结束后,同学们听着音乐进行单摇、单编、双摇、双人编花跳、集体“8”跳长绳活动。
每个课间学生都动起来。“白天学生在运动中沐浴阳光,晚上活动结束后仰望星空。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多种体育和娱乐用品,学生可以尽情享受运动。”不老屯镇中心小学校长李海琴介绍,在近三年区级体质健康监测中不老屯镇中心小学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呈现出可喜的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