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兔
“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就是长距离跑者的思维方式。”
这句话出自村上春樹的《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作为专职作家,村上春树在他33岁那年,改掉了一天60支烟、一坐一整天的工作模式,坚持每天晚上十点睡觉、清晨五点起床长跑、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马拉松,至今已近40年。
这位著作等身的知名作家还有一句大白话:“越是这种脑力活动,拼到最后其实都是体力活动。”其实,推向现实中的各个竞争领域,在刨开已大致无差的所谓天赋、勤奋、条件等因素后,最后走上金字塔尖的,往往是有身体实力支撑他坚持到最后的人。
这与近年来声浪越来越高的“重视体育”的呼声不谋而合。
不久前,“云南大学体测不合格拿不到毕业证”的新闻,让某些学生大呼“emo”( E个人momo的流泪,指情绪低落)了。不过好在科学研究证明,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明显地释放压力和改善情绪。更何况毛姆也说了:“为了使灵魂安宁,一个人每天至少该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
锻炼身体的过程,更重要的其实是在锻造精神。人总有惰性、善变,意志力因而宝贵。意志力是咬紧牙关的苦苦坚持或是打满鸡血的励志狂热?非也,意志力首先是平静接受,知道自己可能会有动摇、疲惫和放弃的冲动,而所做的只有一次次地选择再坚持一下。
可喜的是,不论是从国家的顶层设计、教育系统的指挥棒改革、还有社会各界的关注共识,都在摒弃“唯分数论”,强调用体育让孩子们打造“野蛮体魄”,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拥有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P23)专家也指出,体育精神,能给孩子们带来受用终身的财富。孩子们在体育竞技中学会如何面对输赢,并真正明白,如果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在一次次超越自我的努力中,可能我们都更能够体会到“自由存在”的生命美学。(P60)
的确,一个人的生命之美,从来不单单等同于成功富有,更多的来源于对自己的接纳,气定神闲中自生出温柔随性。(P52)
一个地方的幸福指数,也不能由唯“GDP”来断言。不论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浙江安吉(P33),还是在从“打鸟岭”变成“护鸟岭”的湖南蓝山(P12),都成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幸福参差多态的现实样本。
人人都有礼赞生命、创造幸福的义务,我们可以以长跑的智慧、勇气和耐性前行,从而接受时间馈赠我们的、不断向上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