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多元情境,提升高中生的历史阅读能力

2021-01-06 08:56陈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史料历史素养

陈琳

摘 要:史料阅读能力是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基础,是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述、论证和探讨等历史高阶思维能力的前提。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多元情境,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让学生在历史思维品质、史学素养等方面,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多元情境 高中生 历史阅读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0.012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史料阅读能力是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基础,是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述、论证和探讨等历史高阶思维能力的前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2021年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阅读能力考核要求中明确指出:“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据此可知,史料阅读能力和实证素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笔者结合自身高考教学实践,摸索出以下几条提升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途径。

一、精选阅读书目,点燃学生的读史兴趣

经过初中三年对历史的学习,高中生的历史阅读水平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甚至一部分学生还比较喜欢历史学科或阅读历史书籍,但由于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或受视野所限,需要教师加以侧面引导并指定阅读书目,以此培养或激发学生持久的历史阅读兴趣。

基于以上原因,在高一、高二学生学习任务还不是很重的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历史学科高考国内学者学术成果引用次数排名》情况,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如中国古代史的相关著作白寿彝《中国通史》、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等,中国近代史部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等,中国现代史部分《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世界古代史部分可以推荐阅读尼尔·麦格雷戈《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等,世界近现代史部分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的《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雅克·巴而赞《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等,以此延展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史学视野。

为了点燃更多学生的读史欲望,教师可以在一个学期的开学或即将结束的时候,针对学生阅读推荐书目的情况,设计专门的阅读交流分享活动课,请学生就史书阅读情况,分享读书体会或感受。例如,笔者曾经在暑期前夕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书目,开学时组织学生分享阅读体会,其中有一名学生读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她被中文版序言中“人们阅读任何东西都应提出批评,这是因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东西能作为真理或完整的模式而被人接受的时代”这句话所深深吸引,非常认同本书中谈到的两个观点:人类进步的关键在于各民族之间的可接近性和相互影响;目前人类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是能否建立一种合作双赢的社会关系,使充足的物质财富得以公平合理地分配和利用,从而使人类回归到自由和睦的状态之中。从同学们的表现看得出,她的精彩分享激发了更多的学生读史的兴趣。在此过程当中,需要教师适时点评发言的学生代表,并鼓励发言优秀的学生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帮助学生在更多的平台上展示甚至发表成果,以此助推学生的读史学史热情。

二、借助经典史料,培养学生的读史能力

课程教材研究所何成刚博士曾说过:“如果没有深度的史学阅读……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很有可能流于形式、陷入空谈”。而史料阅读又是学生面临的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适度而经典的史料辅助学生理解历史,进而解释历史。

新修订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理念强调: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历史核心素养达成度,是评价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史料教学是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根本教学方法,也是日常提升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根本学习方法。基于以上理念的理解,在教授两次鸦片战争一课时,笔者引用了朱维铮先生的《重读近代史》中关于鸦片战争前夕中外现状的具体史料,给予学生更多的历史细节,使历史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有趣,从而拉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在讲解“闭关锁国”政策时,引用了樊树志先生的《国史十六讲》中的从明朝“海禁”到清朝“闭关锁国”有关史料分析,从小切口深入分析明清的经济政策,进行纵横联系扩展,最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在教授《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中秦统一的条件时,给出“顺势而为”的三则图文史料,再展示秦“蓄势待发”的三则史料,加之秦王政具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使学生深入理解秦的统一是秦王以“人和”之力抓住了统一大业的“天时”与“地利”的必然结果。教师适度适时呈现历史材料,不仅为学生理解复杂多样的历史提供重要的史料依据,也為学生多角度思考和把握历史问题提供了视角。

三、升级习题素材,提升学生的读史品质

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卷来看,试题从选择题到非选择题,均注重通过新材料构建新情境,将考点巧妙融入其中,从新角度创设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素养生成新认识。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在理解新材料、领会新情境、洞悉新角度、解决新问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既然历史阅读能力是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提升的前提,那么在历史习题课上,就不仅仅只是学生做习题、教师讲习题,还可以展拓习题的功能。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带着习题设问自行阅读、理解并解释题目所提供的史料,或者印证学生已经积累的史学认知,拓宽学生的史学视野。例如,在高三阶段学生曾看到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中的一段史料:“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制度下解放出来。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中解放出来。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觞于这一思想,并不断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学生读完这段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和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教师在历史习题课上或课下对学生答疑解惑时,学生或许会问到一些教材没有给予清晰描述的历史事实或历史叙述,或遇到与教材陈述的结论相反的历史结论,或碰到一些新名词、新概念等,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可靠的史料供学生阅读和感悟,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学术网站等,让学生自己查阅,必要时可以分享给其他学生,而不是直接给学生讲思考过程或干脆给学生讲答案,这些都有益于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提高。

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情态、思维品质、史学素养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阅读史料时,特别是文字量较大的材料或者是阅读难度较大的中国古文、欧美译文时,不再有焦躁、畏难情绪;丰富的史料阅读弥补了教材观点单一、观点偏颇或教材语言叙述单调乏味等不足,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史证意识和思维品质,学生开始有了“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或一个历史结论需要相应的史料论证的史证意识,从更高远的育人目标来看,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正所谓阅读越多广,心智越厚实。

参考文献:

[1] 罗婵《高中历史课堂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探析》,《中学教学参考》2019年第1期。

[2] 黄妙茜《高中生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策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年第9期。

[3] 马荣荣《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智慧》2019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史料历史素养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