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课程教学改革
——以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为例

2021-01-06 11:02罗碧慧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华商外贸国际贸易

罗碧慧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2020年初由于各种自然与经济因素,全世界实体经济形势发展不佳,我国制造业企业传统外贸B2B出口订单大幅减少。国外消费者的采购需求从实体店转向线上购物,许多制造企业转型做跨境电商B2C平台寻找新出路,B2C跨境电商成为逆市增长的最新经济增长热点。由于传统B2B外贸与跨境电商B2C的经营模式有巨大的差异,企业原有的B2B外贸人才难以胜任跨境电商B2C运营的要求,跨境电商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企业很难招到合适的跨境电商运营人才。

2020年7月份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应届毕业生就业率报告显示,国际贸易专业的本科生就业率仅仅65%,与往年普遍达到98%以上的就业率形成巨大落差,这反映了特殊时期下的影响使得外贸企业对传统外贸人才的需求骤减。

一方面是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另一方面是学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创新低,这种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对口的矛盾,正是促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跨境电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动力。本文将以笔者任教的工作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为例,分析如何对国际贸易专业进行跨境电商课程的教学改革。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以下简称华商学院)是民办本科院校,2020年正好是学校申请转社为独立办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年,学校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将国际贸易专业的跨境电商课程当作精品系列课程进行打造,将该课程从原来的理论型教学方式转变成为实验、实训与理论相结合的应用型综合课程,改革的方案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2020年5月华商学院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课程设计方面,除了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分为传统外贸与跨境电商两大块,将原来必修的纯理论讲解的《跨境电商实务》课改革为以实验为主、理论讲解为辅的《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课,该课使用上海敏学跨境电商仿真平台,对跨境电商B2B和B2C的操作全过程进行仿真实操,学生们在实验课操作后再听理论课讲解,对跨境电商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选修课则共有9门,要求从其中选4门以上,这些课程都是对跨境电商运营涉及到的专项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如《跨境电商英语》课是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店铺介绍、产品描述等方面的英文写作能力。《跨境电商新媒体运用》是为了提升学生动手拍摄产品宣传视频及剪辑的能力,《大数据分析》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跨境电商店铺的广告数据进行分析并优化广告的能力,《UI界面设计》主要是设计网页用户界面,以及其它几门是对相关单项技能进行培养,最后《B2C跨境电商营销模拟》是在大四进行毕业前的实训,采用跨境电商仿真平台进行营销模拟,尤其注重营销能力的培养,以盈利为评分标准。

汇总可知,跨境电商专业课总共学分是21学分,与传统外贸课程的学分比例相当,学时类型有198学时是讲授的理论课,180学时是实验课,体现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体系设计思路,考核方式多以灵活的考察方式为主,充分体现了鼓励学生灵活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

课程性质课程名称学分授课周数周学时学时类型讲授实验考核方式必修跨境电商创新创业318541836考察选修跨境电子商务英语218361818考试选修跨境新媒体应用218361818考察选修UI界面设计2183636考察选修大数据分析2183636考察选修跨境电商企业管理2183636考察选修跨境电商物流与支付2183636考察选修跨境电商风险管理2183636考察选修跨境电商法律法规2183636考察选修B2C跨境电商营销模拟293636考察选修要求大于8学分汇总:21171378198180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改革之前,《跨境电商实务》是纯理论讲授式的理论课,教学方法传统守旧,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课堂气氛沉闷,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理论,学生学完这个课程很难理解真正的跨境电商运营。

改革后的跨境电商相关课程,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将常规的《跨境电商实务》课改名为《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教学过程结合项目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教师在理论课讲解跨境电商运营的全过程时,涉及到选跨境电商的平台开店和选产品时,让学生们分 5-6人一组,设想这是一个创业团队成立一家跨境电商企业,每个学生分别担任CEO,跨境电商运营总监、市场营销总监、采购总监、财务总监和人才资源总监等角色,一起讨论并构思企业名字,按老师介绍的思路选择跨境电商平台和选择货源,在期中的时候用PPT的形式小组展示讨论的成果。下半学期将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所选的产品进行产品图片实物拍摄、产品图片Photoshop修图、产品listing的写作,关键词搜索,整理成word文档,由于这些是学生们自己选出来要做的产品,所以在做这些任务的时候会特别认真。该课程实验课部份采用了模拟教学法,采用上海敏学跨境电商仿真平台,在一个模拟的网络平台上进行跨境电商的全过程操作,这样就算学生们犯错了,也可以一键重做,从错误中学习到实践经验。这些教学方法相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从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三、以赛促教的改革

一般的课程教学是面向所有的学生,是普及式的教育,如果要挑选出佼佼者,必须要靠比赛。华商学院从2019年起每年会参加由我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南京世格主办的“全国跨境电商大赛”,这个比赛采用南京世格开发的跨境电商仿真平台,假设成立一家跨境电商企业在3个B2C平台上销售,从选品到上架产品、从发货到订单处理、从补货到核算成本等一系列的流程,最终以盈利的评分标准对参赛队伍进行排名,华商学院2019年第一次参赛就进入全国总决赛地面赛,从本科组全国两百多个参赛队伍中评出的排名中,荣获全国一等奖,2020年上半年再次参赛荣获全国特等奖,这些比赛成果也证明了华商学院从2019年初开始的跨境电商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成效,培养出来一批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秀学生,这些学生的获奖也具有较好的正面激励和示范作用,可鼓励后来的师弟师妹们,使得他们在学习跨境电商相关课程时更加有动力,从而形成以赛促教正向循环,这也是校方期待看到的改革效果。

四、“校内实训+企业实习”校企合作的改革

华商学院每一届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即在第二学期开始实习之前,都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校内实训,为实习做好准备。这个校内实训以往是以传统外贸的模式展开,假设一个班分别成立几个团队,每个团队负责传统外贸的其中一个环节,有生产商,物流商,海关,采购商等,各司其职,让学生对外贸的全过程有较深刻的理解。然而在跨境电商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背景下,这个校内实训环节也要改革,需要增加跨境电商的环节,而且要在整个外贸流程中与传统外贸的营销方式各占一半的工作份量,以达到培训学生跨境电商相关能力的目的。

到大四第二学期,学生大多在企业实习。由于华商学院位于广东的省会城市广州,也是我国跨境电商示范城市之一,有众多跨境电商企业需要人才,因此找广州当地的实习机会相当多。华商学院与一些广州当地跨境电商企业有长期人才培养合作,每年优先向这些企业输送优秀的实习生,由于实习生数量一般少则四五人,多达十几人每家企业,则这些企业会安排优秀的老员工带领这些实习生熟悉工作,尽快上手。而这些学生的稳定性也相对单独招聘的实习生要更稳定,做得更长久。

“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的校企合作改革,有利于提高华商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提升学生学习跨境电商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企业招聘到优秀的员工,是一种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共赢的合作方式。

结语

相信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将不仅具备扎实的跨境电商运营理论知识与实操经验,而且将掌握深厚的英文产品介绍写作功底,同时具备产品摄影、产品图片修图、广告数据大数据分析的具体专项技能,成为一上岗马上能独挡一面的专业人士,无需企业进行上岗后再次培训,可为企业节省大量人力与财力,为我国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注入朝气蓬勃的生力军,使得我国的对外出口得以拥有精英人才,助力我国成为跨境电商强国。

猜你喜欢
华商外贸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旅澳华商苗庆:八年游子路 几多故乡情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古润金的华商中国梦
《华商启示录》后创业时代 看华商如何弄潮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