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需求导向下的高中生线上学习模型构建

2021-01-06 10:09樊雅琴霍晓宏
辽宁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共同体教师教学

樊雅琴,霍晓宏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降低学生学习进度因新冠肺炎疫情所受到的影响,各地中小学通过开展线上学习来应对这一问题。线上学习形式对现行教学来说,不仅是一场挑战,更是发展和变革的机遇。一方面,线上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律能力以及教师的线上授课能力、授课技巧、资源准备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因为疫情的不确定性,线上学习又将是学校未来的一种常态。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值得深思。通过调查,总结普通高中师生在线上教学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和需求,构建高中生居家线上学习模型,提高教师教学指导能力,可改善学生学习体验并提高其学习效率。

一、线上教学“学”与“教”的问题与需求

通过对开展了线上学习的高中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获取师生在这一学习形式下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此为基础编制问卷,收集更多学生的真实信息。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封闭型问题、开放型问题共48道。采用分层和等距抽样方法对天津市26所高中学校展开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891份。通过梳理总结访谈内容和问卷数据,将学与教的问题与需求归纳如下。

(一)学生“学”的问题与需求

1.对数字材料不适应,使用电子设备时间长

数据显示,首先在诸多电子设备中,手机是最主要的学习工具,占到了学生数的96%;其次,71%的学生喜欢用纸质材料,6%的学生喜欢用数字材料,23%的学生认为二者没有显著区别;最后,学生对打印机的需求占到了54%。以上数据表明,相比于数字材料,多数学生认为纸质材料更方便;手机屏幕太小,长时间上网课导致学生出现视觉疲劳,加之各种社交软件都在手机上,学习时若收到消息会干扰学习,容易分散注意力。

2.外界监督不足,自制力不强

相比于传统课堂学习,线上学习方式中教师对学生的监督不足。由于师生身处两地,不能实时监控,教师和同伴监督的有效性降低,学生的自我监督效果也不理想。题目“若对这段时间的学习进行检测,你是否相信自己能取得满意的成绩”与“居家线上学习这段时间,你是否能劳逸结合,控制线上学习时间,注意锻炼身体”的数据结果中,有2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相信或不能做到,有30%的学生表示不清楚,47%左右的学生明确表示相信或能够做到。数据说明线上学习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水平有两极分化的趋势。自我监督能力强的学生更适应线上学习方式,学习效率高;自我监督能力弱的学生则不太适应,学习效率低。

3.个性化答疑少,优质学习资源不足

尽管多数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持较为满意态度,但当问及其所需要的学习支持时,“答疑”“方法”“直播”“资料”等关键词排在了前四位。无论对理科类还是文科类课程的学习而言,学习方法指导、问题答疑、高质量且适合的学习材料都是学生认为比较重要的学习支持方式。个性化答疑是学生“同化—顺应—平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缺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资源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尽管线上教学中的学习资源比较充足,但丰富、系统、扩展的高质量学习资源仍是当前学生所急需的。

4.互动机制缺失,有效交流减少

数据显示,就有效的指导方式来说,教师指导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同伴交流、自己上网查资料。69%的学生表示当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困惑时,愿意主动找老师指导。但是,跟以前在教室里上课相比,线上学习方式下的指导交流频次呈下降趋势。以上表明,多数学生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的意愿较强,但实际交流频次并不理想。相比于传统课堂,线上学习方式将师生、生生从物理空间上隔离,面对面交流缺失,且并未建立线上互动机制,沟通交流受阻。

(二)教师“教”的问题与需求

1.操作电子设备不熟练,线上教学能力不强

通过访谈,有的教师表示:“使用电脑不熟练,每天备课上课要花费比以前更多时间”“年纪大了,长时间看电脑、改作业,太费眼睛”;还有的教师表示:“直播上课看不到学生的反应,不知道自己讲得怎么样。以前很少做PPT课件,现在做得也不太好”。这表明,面对疫情之下的线上教学,部分教师还不能完全适应,在信息化素养、线上教学能力方面仍有需要提升的地方。

2.监督检测困难,班级管理受阻

无法有效监督学生学习是线上教学中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多数教师表示,不能时刻监控学生学习,学生学得怎么样只能通过作业来判断,多数学生的作业正确率较以前偏低;即使在线检测,其真实性也存在问题。就班主任而言,无法进行正常的班级管理,除了在线上开展有限的班级活动,许多其他的班级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班级凝聚力、集体荣誉感降低。

3.实验教学开展困难,缺乏整体设计

多数理科教师表示,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实验课无法正常进行,缺少必要且有效的虚拟教学软件。有的教师根据学校的课时安排,把实验教学推迟,将其他内容提前,等正式开学后再补做实验,这就导致教学内容不连贯,教学效果不佳。由此看出,课程的设置与安排缺乏整体设计,使得教学无法顺利开展。

二、线上学习的多方协同机制

每一种学习方式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多方主体的共同协作。疫情期间,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居家线上学习迫切需要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协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本研究从教师、学生、学校、家人、教育行政部门、教学支持机构六方人员入手,构建线上学习多方人员协同机制。六方人员分工协作构成了线上学习共同体的整体架构。其中,教师、学生、家人是该共同体的核心。教育行政部门、教学支持机构以及学校通过引导、组织、管理等方式为核心共同体输送政策、机制、规则、资源等外力支持(如图1)。

图1线上学习多方协作共同体

(一)学生共同体

就学生共同体来说,不仅要划分小组,而且要制定明确的学习共同体规则,包括如何发挥小组凝聚力、如何规定小组组长及其成员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不同小组内的规则怎样监督、小组间如何竞争合作等。规则是班级文化形成的关键,指引班级学生共同发展。

(二)教师共同体

就教师共同体来说,线上教学过程中,一些年长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增加、技术能力不足致使其无法保证线上教学效果。如若打破原有教师班级负责制的形式,使得学科团队内的教师发挥特长、各尽其能,便能提升线上教学效率。擅长讲课的教师着重授课,擅长技术和沟通的教师着重答疑解惑,擅长发现问题的教师着重进行个性化指导或进行监督检测等。

(三)师生共同体

就师生共同体来说,由于多数学生表现出对解题答疑、方法指导的强烈需求,因此课余时间可由每位教师与多位学生构成一对多的师生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就同一学习任务共同学习,协作完成。其中,学生的角色主要是建构知识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探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以便促进其完成学习任务。

(四)家校共同体

就家校共同体来说,虽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监督越来越弱,但不可否认家长在学生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职业、教养态度与方式方法、家庭文化等都显著影响学生学习。由此,家长应养成良好的教养态度,科学理性地对待与处理高中生学习问题,形成和谐的家庭文化氛围。这不仅能为学生成长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

(五)政学共同体

就政学研共同体来说,其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教学支持机构以及学校构成。其中,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起着引领、监督与管理的作用,为学校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引导。教学支持机构包括各省市教育科研院所、高校、公益性学术组织等,主要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学校提供助力和服务,为一线教师提供资源与工具支持。三者并非简单结合,而是要有规则、有系统地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而互相协作。

三、线上学习模型的实施流程

线上学习模型中的要素,一般包括直播、录播、资源包、线上答疑、学习检测等。根据线上学习中所存在问题的特征,如互动较少、直播录播效果较差、学生自学较多等,本研究认为这一学习方式比较适合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教学。据此,按照组织、准备、课前、课中、课后五阶段,并结合多方协作共同体,将线上学习模型框架设计如下(如图2)。

图2线上学习模型实施框架

(一)组织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统筹性和前瞻性,需要整合多方力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与方向引领。教育行政部门应统筹安排线上教学应对方案,系统化整合数字化资源,为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整体设计;各学校要进行预运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如对条件困难的家庭要通过社区或乡镇村进行一对一帮扶,不漏掉一个学生。根据开展线上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实际困难,及时调整学校方案;进行教师网络教学技术培训,并通过试录制不断改进教学。教学支持机构应根据一线教学中的实际困难提供必要的技术及资源支持。

(二)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指教师集体教研、备课,并进行任务分工,以区域或学校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准备线上教学所需的各种材料,包括导学案、录课视频、学生课前任务、拓展资源、参考材料等一系列数字资源。由于线上教学的独特性,一位教师可以对多个班级学生施教,如此便出现一些无需讲课的教师,可以让他们担任技术支持、答疑或检测的任务。

(三)课前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指学生的课前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同于自发学习,自发学习是没有教师的指导,全凭学生的兴趣、需要进行的,自主学习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可以利用“导学案”就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导向,如学什么、掌握什么、列出存在的问题。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通过自习自行解决问题,对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反馈给答疑教师,或到课上与师生交流研讨。

(四)课中阶段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既可以先教后学,也可以先学后教,其目的是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既可以由教师进行讲授,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解决。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的讲授、指导尤为重要。对于学生存在的个性化问题,一对一的单独辅导更有成效。教师适时进行角色转换,从教全班到教小组再到教个体,并通过当堂巩固和练习,减轻学生课外做题的负担,把课外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阅读、思考和观察。

(五)课后阶段

课后成了下节课的课前,除了完成下节课的自主学习任务外,答疑与检测是学习有所收获的重要阶段,应当予以重视,合理分配时间供师生、生生交流。根据调研数据反馈,80%的学生表示线上答疑主要以微信或QQ文字沟通为主要途径,因此答疑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性格、家庭条件等设置多种沟通渠道,以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答疑解惑。

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关键是要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不同的自主学习方式带来课上活动的不同方式,一节课可以集中解决一个问题,也可以解决若干个问题,其教学环节各不相同、丰富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从整体上导学,从疑难处导学,从思维方法上导学,从学生出现情绪波动时导学,课上导学与课下个别辅导相结合。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课上就相对轻松;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带着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课上收获就相对较大。通过获取成就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四、线上学习模型的发展框架

调研数据显示,45%的学生喜欢在传统教室里上课;36%的学生希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只有13%的学生喜欢线上学习;5%的学生希望自学,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和问题答疑即可。而且线上学习效果并不理想,41%的学生表示相比于在教室里学习,线上学习效率变低了;39%的学生表示,疫情结束后不愿意继续使用线上学习方式。以上数据表明,线上学习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目前来看其更适合作为课堂学习的辅助手段。由此,本研究从发展形态和主体演变两个角度分析线上学习模型的发展阶段与演变过程,构建其发展框架(如图3)。

图3线上学习模型发展框架

纵轴代表主体演变过程,即线上学习过程会经历从“以教师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再到“学生驱动”三个阶段的主体角色演变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指由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学生被动接受所设计的各项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主要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风格等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设计学习路径。学生驱动主要指学生能够主动推动学习进展,制定学习目标,发现学习路径,选择学习资源,教师的作用是在需要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横轴代表发展形态,线上学习与课堂学习将会经历三个阶段,即“课堂为主,线上为辅”“线上与课堂相结合”“线上为主,课堂为辅”。横纵轴的各维度即将学习形态大致划分为九个模块。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则处于横轴的最左端,且正经历着从模块七向模块一的发展阶段。事实上,这次疫情发生是始料未及的,也使得学生学习从模块九骤然过渡到模块七。这样就致使线上教学并未做好充足的准备,效果不理想也是可预见的。短期来看,在我国现阶段的高中教学中,线上学习更适合作为课堂学习的辅助手段,为学生查缺补漏、答疑解惑。

五、线上学习模型的阶段划分

将图3中“模块七”向“模块一”的发展过程放大细化,分析主体角色转变视角下疫情期间居家线上学习经历的三个阶段,即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到学生驱动。

(一)线上听讲阶段

在第一阶段,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意识较弱,需要教师安排教学活动,制定教学目标,对学生统一管理。事实上,教师的过度掌控与学生薄弱的主人翁意识体现了师生地位的不平等。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减少讲课时间、加强学习资源供给、加大学习考核力度、提高答疑频次等,即提供足够的能够保证学生自学的资源支持,并提高检测标准给予其学习的压力和动力,逐渐过渡到下一阶段。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需要改变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教师更需要转变其教学思维、活动设计等。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转变其教学思想是首要工作。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并调整教师考核方式是影响教师教学的重要因素,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支持机构的共同努力。

(二)线上为主、课堂为辅阶段

在第二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和主动精神,但尚未建立为自己负责的学习态度。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获取并调整对学生学习风格、学习兴趣的认识和了解,并据此提供学习资源和答疑支持;另一方面,建立更加系统、丰富的学习资源体系,完善更加严格的学习评估制度是促使学生挖掘自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其中,学生学习特征的获取、系统且丰富学习资源的设计与整理以及学习评估的制定是这一过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建议通过教师共同体来完成。学科团队中各教师成员分工协作,会减少重复工作,提高效率,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学生在线自学阶段

在第三阶段,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制定详尽具体的学习计划,主人翁意识增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调节、支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工作减少了,更不表示教师这一角色可以忽略。相反,这一过程下的教师和学生的任务不减反增,但效率提高、质量增加、效果更好。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有效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建议和帮助;学生需要为自己的学习乃至人生负责,主动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任务,实现自我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上每一阶段的教师与学生行为特征如图4所示。

图4模型阶段划分

教育家朱永新认为,未来的新型学校将不再是“铁打”的固定学习场所,而会成为未来学生的学习中心。没有统一教材,没有学制要求,没有固定时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陪伴者,学生学习更加自由和开放。诚然,从“现在”到“未来”还需要长时间的过渡和改革,这次疫情发生对教学的影响也给我们带来重新思考教学的契机。如何培养学生、未来课堂是怎样的、学生如何有效学习,将会是持续关注的话题。

猜你喜欢
共同体教师教学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最美教师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