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药学》为核心的“理法方药”四位一体中医综合 实训考核平台构建研究

2021-01-06 03:42王瑞博吴婧仪张子睿王艺璇周文斐张淑琴梁晓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8期
关键词:中药学方药中医药

王瑞博,吴婧仪,张子睿,王艺璇,周文斐,张淑琴,梁晓东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0 引言

中医药高等教育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事关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其改革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新的形势和更高要求。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打造能满足社会健康需求的高层次中医临床类人才。对此,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和科学考核方式尤显重要,体现在中医临床类学生的基础课程学习中,即应着重提升其“理法方药”一体化的驾驭能力。

1 古今中医教育考核概况

大量中医药教育工作者开展了诸多针对实践教学和过程考核的研究。钟喈[1]从古代医学考核制度出发,深入分析当时医学考核体系呈现出的特色,发现古代医科举非常重视考生的实践能力,规定必须进行诊疗方面的测试,并通过观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来评定考试的优劣。胡方林等[2]针对中医学基础课程传统闭卷考试存在的弊端,根据课程性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因素,进行计算机无纸化、书写小论文、实验教学考试等综合性的考试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归纳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推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余磊等[3]针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采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性考核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通过灵活有效地调控教学策略,提高了学习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周雪梅等[4]研究认为好的评价体系应具有以下优势:有利于本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利于中医四诊采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中医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闫颖等[5]认为《中医诊断学》问诊实训教学,应以强调实训教材的编写、强调问诊技能方法的训练等为着手点,提高问诊的教学效果。魏红等[6]在系统分析脉诊客观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结合中医整体观、动态观、平衡观及现代脉诊技术,将“新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与中医特色的脉象信息采集、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新思路,搭建中医脉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使脉诊客观化研究能真正有效地服务于中医临床。刘立萍等[7]认为《中药学》多元化考核方式突破了期末考试单一的终结性考核方式,采用以传统期末考试为核心、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歌诀背诵、背记章节功效、闭卷期中考试、中药材饮片认知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冯晟楠[8]在中医专业中药学实训课程中通过“感官教学法、验证学习法、第二课堂教学法、参观学习法、竞赛考核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趣味与知识相结合,实训与考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中药实训课程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姜开运等[9]通过“期中考试-饮片识记-期末试卷”三位一体考试模式,使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认知了常用的中药材饮片,增加了学习兴趣,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赵黎等[10]利用网络平台,将模块化设计理念引入方剂学的教学考核中,可发挥其灵活性、开放性与多层次性的特点,从而规范方剂学教学评价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与批判精神。孙晓霞等[11]认为在中医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考核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指导,管理并监控学生的学习,及时反馈学习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改善教学时空相对分离的状况。

当前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在传承中体现创新性,在创新中体现时代性,在规范中体现发展性[12]。但是,诸多学者在中医学基础课程中进行的实践教学和过程考核改革均没有体现“理法方药”融为一体:丰富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方法需要得到合理配置,课程难度、课程深度需要适度增加和扩展。因此,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中心,按照“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开展中医综合实训考核改革势在必行。

2 中医教育考核平台构建

当前健康中国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如何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批判性思维等核心能力素养是中医药高等教育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针对中医药基本理论难理解、基础知识难记忆、基本技能难掌握的现状,开展“理法方药”四位一体的中医综合实训考核平台建设是提升实践能力和优化过程考核的最佳选择。

《中药学》上承《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下启《方剂学》和临床各科,是中医临床类专业的基础课、桥梁课,作为一门阐述和研究中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在中医学知识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同时它又是中医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涉及临床各科用药的诸多方面,中药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临床水平的发挥影响重大,突出中药综合知识的考核能贯穿“理法方药”的始终。

2.1 理法方药

中医理、法、方、药的知识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的四大支柱。

“理”贯穿看病过程的始终,医者基于对人与自然、生理病理、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通过四诊收集症状、体征等资料,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辨证和辨病。即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并作出正确诊断。“法”上承于“理”,在辨证和辨病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治则治法。“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也是组成方剂的基本单位。“方”是根据“理”与“法”,按照组方原则,确定药物、剂量和剂型,“方”“药”常常并称。“方”是连接“理”“法”和“药”的桥梁,综合体现了从“理”到实施具体治疗的过程。

中医治疗学的完整体系性,决定“理法方药”四者的密不可分,建设体现理法方药一脉相承的知识体系势在必行。平台借助计算机模拟患者症状、体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望闻问切的疾病诊断,归纳治则治法,在此基础上选药组方,使模拟患者经过治疗后得到痊愈。真正做到“诊病问疾,深究医理,理法方药,应手取效”,实现诊断、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一条龙,中基中诊中药方剂、诊断治疗选药遣方、理论临床辨病识药一体化。

2.2 药材饮片

(1)中药药材。平台秉持“以学习保证考核效果,以考核提高学习兴趣”的原则,借助对药用植物、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辨识考核,鼓励学生走到百草园、博物馆、中药饮片辨识室中,在实践中识药、知药,增强其对中药的感性认识,使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大自然赋予中药以丰富资源和广阔天地,在其中,我们可以直观地认识到药物法象和中药药理之间的联系。通过目视、手触,鼻嗅、口尝,了解其气、味、色、形、性情,乃至所成之时、所生之地……一一深求,其理可自得知。

平台将充分利用美丽校园、百草园丰富的药用资源,发挥学校雄厚药用植物的优势,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使其对中药了然于胸,在临床上信手拈来。

(2)中药饮片。现代多媒体技术赋予《中药学》药物图片新的活力,但中药饮片的直观性不容忽视。中药饮片是中医师直接用于临床辨证施治的工具,其独特的形态结构与临床疗效的密切关联性体现了古老中医的精深智慧,“药之不同,性味功能自然各异,不可不察也”。以中药饮片实训课程为主,结合参观博物馆、校医院的中药饮片、标本,加强饮片实训实践教学,可使学生通过眼看、鼻闻、口尝、手触等感官刺激,对饮片的颜色、性状、气味、光滑粗糙、轻重软硬等特征形成直观体验,观其形、察其色、闻其气、尝其味、知其用,进而加深对中药药性理论、药物特点、煎煮方法、使用注意以及简单鉴别方法等内容的思考和理解。

2.3 构建路径

中药是中医服务健康的基本工具。通过构建以《中药学》为中心的“理法方药”四位一体中医综合实训考核平台,发挥《中药学》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的统领、对《方剂学》的桥梁及对中医临床课程的辐射作用,真正实现中医“理法方药”知识学习从平面到立体、从理论到临床、从静态到动态、从结果到过程的融合,体现中医药高效、优质服务健康的职能。

猜你喜欢
中药学方药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基于智能算法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数据挖掘
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探讨
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