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容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 肝胆胰血管外科,广西 贵港 537100)
日间手术是一种新的外科治疗概念,所指的是在术前各项对症检查、术前预约均已按规定完成的前提下,于一个工作日内安排患者入院并为其实施手术治疗的治疗模式,能有效解决择期手术住院时间长的弊端,令医院床位紧缺、住院难等问题得到显著缓解[1]。中心集中管理和分散式管理是较为常见的两种日间手术管理模式,其中前者对医疗成本、人力资源的需求较大,在基层医院中不适用;后者在患者入院及安排手术时的随机性较大,存在没有统一管理的缺陷,管理效果尚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2-3]。为弥补上述两种日间手术管理模式的弊端,我院对日间手术实施了HIS系统与多学科合作的分散式管理,收获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严重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为有效提升对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管理效果,本研究将对影响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以帮助日间手术患者更好缓解负面心理情绪,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
1.1 自身方面。年龄、文化程度等自身方面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日间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例如年龄在30~50岁的中年患者人群会因为其所承担的家庭、社会责任较重而易对手术的安全性产生担忧,进而加剧其术前焦虑;年龄在18~30岁的青年患者人群会因为文化程度较高及了解手术相关知识的渠道更广泛而对即将接受的手术治疗展开过多联想,进而增加术前焦虑情绪;年龄在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患者人群会因为年龄较小、心理调节能力不佳而对手术产生较多的恐惧情绪,术前焦虑表现更为显著等[4]。
1.2 经济方面。患者自身的经济条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术前焦虑程度,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手术治疗相对应的高昂费用无疑是十分沉重的经济压力,同时,疾病的发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劳动能力,故经济条件越差的患者越容易对家庭产生负疚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越重[5]。
1.3 性格方面。焦虑情绪的反应程度与其自身性格特征关系密切,相较于性格外向的人群,性格内向的人群更难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即将接受的手术治疗,出现术前焦虑情绪的概率更大、焦虑程度也更为严重[6]。
1.4 手术认知方面。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会对其术前焦虑程度产生较多影响,如果患者对手术结果的认知较为消极,那么其术前焦虑程度就会较为严重,而如果患者对手术的目的、方法、术中操作、预期效果、术中注意事项足够了解,则术前焦虑程度会明显下降。
1.5 社会及家庭支持方面。社会及家庭支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日间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严重度,相较于能有效获取配偶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安慰、理解、鼓励的患者来说,无法获取有效社会及家庭方面支持的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更为严重[7]。
2.1 对术前评估予以积极完善。针对患者自身方面及性格方面因素会增加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程度的现状,应对日间手术患者的术前评估予以积极完善,充分掌握患者的基础资料和性格特点,明确其术前心理、生理方面对手术过程、手术安全性、手术预后效果、围术期感受的具体需求,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专门的心理疏导支持计划,有针对性的为其实施照护,帮助患者正确面对可能于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根本上缓解即将接受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促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手术,确保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治疗、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令患者的手术信心得到有效强化,缓解其术前焦虑情绪。
2.2 积极推进医保政策的完善。有研究结果指出,当前我国约两成左右日间手术患者的手术治疗费用是无法经医保报销的,此种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普通家庭经济条件患者的心理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对于日间手术的满意度。针对此种情况,医院应积极推进医保政策的完善,争取令日间手术获得国家医保政策的支持,将术前检查及日间手术列入医保报销范围,以弱化日间手术患者的风险感知,降低经济条件一般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其术前焦虑[8]。
2.3 针对性心理疏导。日间手术实施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展开科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患者的具体性格特征,通过音乐疗法、松弛疗法、心理暗示、触摸疗法等心理学技术对其进行启发、诱导,帮助患者疏导焦虑、担忧、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通过列举手术成功案例等方式强化其治疗信心,以达到帮助患者消除心理负担、减轻焦虑的目的[9-10]。
2.4 提升对术前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许多日间手术患者会因为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而出现严重的术前焦虑情绪,对围术期各项治护措施的顺利实施不利,很容易影响到手术的进程及术后效果,临时取消手术的情况频频发生,不仅会扰乱医院正常的诊疗顺序,亦会造成人力、物利、时间的严重浪费[11-12]。术前教育是一种能够有效强化患者对其自身所患疾病及即将接受手术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干预措施,对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缓解有利,因此,在患者确定预约接受日间手术时护理人员就应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详细介绍医院的诊疗环境、规章制度、责任医生、责任护士、手术目的、手术步骤、预期手术效果及围术期的各项注意事项,全面提升患者对于各项疾病相关知识、手术知识的了解程度,避免患者因对手术的未知或认知过度而产生严重的术前焦虑情绪,从根本上强化其心理承受能力[13-14]。
2.5 为患者寻求社会、家庭支持。在心理学研究当中,社会与家庭支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变量,是否能够获取有效的社会、家庭支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应激[15]。由于日间手术患者在1~2天内便要完成入院、术前检查、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术后恢复、出院等诊疗步骤,故医生与护理人员能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时间十分有限,所以,在日间手术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积极争取、鼓励患者配偶及其他家庭成员为其提供有效的家庭、社会支持,并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手术的相关信息及为患者实施术后照护的正确方法,促使其最大程度上予以患者帮助、重视、关心、理解,令患者能够在充分感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温暖,获取有效的情感、生活、精神、经济方面支持,以有效缓解其术前焦虑情绪,更好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16-17]。
2.6 对日间手术流程予以完善。除上述几点措施外,还应对日间手术流程予以积极完善,以令日间手术患者的就医体验得到切实完善,我院通过建立日间手术HIS系统把外科各专科门诊、专科病房、手术室、麻醉科连接在一起,对患者有计划诊疗,多学科同步管理,经由分散式管理模式达到对患者进行集中管理的效果[18]。除了需全面提升医院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专业素养、整体服务质量外,对日间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还应从其入院时便开始实施,具体包括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准备、检查,积极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为患者实施健康知识宣教、帮助患者完成手术预约、提升患者对各项手术相关信息的掌握等,避免患者因术前等待时间过长、对手术治疗流程不熟悉、担忧日间手术安全性等因素而加剧术前焦虑情绪[19],与此同时,将“互联网+护理服务”体系建立起来,借助微信群对延伸护理服务予以有效完善,确保患者术毕后出院归家时仍能获取院内医护人员的专业护理,减轻患者对于出院后护理问题的忧虑[20]。
日间手术模式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有效解决了择期手术等待入院、住院时间长的问题,令床位紧缺、住院难等现象得到了显著缓解,但该模式的广泛推进在为临床工作带来益处的同时也显露出了一定问题,即日间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明显较择期住院手术患者严重[21]。为更好改善日间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本研究得出患者的自身、经济、性格、手术认知和社会、家庭支持均为对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应从对术前评估予以积极完善、提升对术前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针对性心理疏导、对日间手术流程予以完善、积极推进医保政策的完善及为患者寻求社会、家庭支持等方面实施干预,以更好帮助日间手术患者缓解术前焦虑,从根本上确保各项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实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