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勇,章钊铭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当前,国际社会正处于越来越复杂的发展境遇之中,全球性公共物品的有效持续供给、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图景等重大现实问题摆在所有国家和政党面前。面对如何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共处、共同推动各国发展繁荣、共同缔造人类美好未来的“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系列重大的时代命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理念,获得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赞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有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智慧和力量,对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命运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把千百年来人类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宗旨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58-59。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在世界历史舞台的彰显。
马克思主义作为改变人类命运的科学理论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一般道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正是由于生产方式和交往的日益扩大,各民族原始封闭的历史也就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3]168。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从世界各民族交往的角度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背景下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必须要从世界历史的整体高度审视当前人类所面对的各类重大挑战以及国际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要继续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拓展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与国际社会一道,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进程,以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4]22-2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坚持和发展。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是共通的。两者都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生产力发展和全世界普遍交往为理论内容,以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为理论旨趣。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发展的不断变化,着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逻辑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发展。首先,是实践思维上更加注重合作共赢。面对当今世界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局面,不同区域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各个国家和民族命运与共,共同发展、共生共赢是必由之路。其次,是实践主体上更加凸显世界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责任,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再次,是实践内容更加全面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方方面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愿景,既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内涵,也有助于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时代挑战。
“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提出的美好世界图景,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墨子·法仪》中的“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体现了推崇平等和互爱互利的思想。《礼记·礼运》则明确阐述了中国古人的大同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了近代,中国面临列强欺凌、国势衰败,众多仁人志士将大同理想视为鼓舞他们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5]。中华民族“天下大同”的理想是孕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源泉,“协和万邦”的追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路径,“和而不同”的方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基本规范,“万国咸宁”的天下图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描绘了可以希冀的愿景[6]。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契合于人类文明的共同愿景,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中华文明世代追求“大同之世”,以“天下”作为其思想坐标,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类终极理想社会的向往。“天下大同”尽管在各个时期的阐述方式不同,但都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文明的大同理念在当代的赓续。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平等为基本价值原则。习近平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希望世界各国都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虽然各个国家在本身体量、实力强弱、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并不影响其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8]。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互爱互利为基本要求。由于历史文化和利益诉求等原因,尽管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存在着一些分歧,产生了一些矛盾与冲突,但应在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础上求同化异,共同构建满足各方合理利益诉求的命运共同体。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和谐世界为追求目标。习近平强调,以和平、合作与共赢而非战争、对抗与零和的方式,来共同应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威胁和挑战,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通过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9]。这意味着,把世界建成一个和睦的世界,创造持久和平、普遍发展、共同繁荣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是中华民族天下大同理念的时代彰显。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情怀的政党,始终致力于为全人类谋和平与进步。这种国际情怀伴随着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关注和关心国际社会的发展,致力于为推动国际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与国际社会和进步力量进行合作,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1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在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中努力维护国际社会的整体稳定,在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往中努力推动国际社会的发展。毛泽东在1956年就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1]157,邓小平在1977年谈到中国要“对人类作出比较多一点的贡献”[12]237,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13]45。可以说,从“较大的贡献”到“比较多一点的贡献”再到“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国际情怀始终如一的鲜明体现。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深厚的国际情怀。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努力实现中国的发展。中国自身发展好了就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贫困作为人类社会的顽疾,始终困扰着各个国家和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4]9。同时,中国对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连续10多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回应地区和全球热点问题。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伊核问题、朝核问题、阿富汗问题谈判中发挥积极作用,在联合国组织下派出维和部队,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关心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发展问题,深化“南南合作”,为亚非拉长期落后的国家提供援助,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当今世界正经历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处于深刻变动之中,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进、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应该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推动构建合作共赢、创新引领、包容普惠、多边主义的新型国际关系。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数十亿人口正在加速各自的现代化进程,多个力量中心、发展中心正在全球各地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方向前进。尽管人类依然处于动荡变革期,面临着和平、发展、安全、信任和治理等多方面赤字的难题和挑战,但世界各国在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推动下进一步突破地域局限性,更加深度融入世界市场并实现普遍交往,越来越成为休戚与共、命运相连的共同体。面对世界变局和全球挑战,任何国家任何政党都无法独善其身,更不能走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历史回头路,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才是越走越宽的人类出路。
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合作与共赢是世界的发展需要。首先,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当前,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局部战争和冲突不断,严重影响了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进程,必须在对话和协商中共同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以维护国际社会的整体稳定。其次,发展是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普遍诉求。长期以来,南北发展差距过大,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客观上要求经济全球化的普惠式发展以及稳定持续的发展动能供给。再次,合作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必然要求。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粮食和能源危机等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多边主义,在共同应对挑战时平等对待、相互尊重、协商合作,使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第四,共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佳选择。“我赢你输,赢者通吃,损人利己”的零和博弈思维使得世界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不断满足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
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了“中国答卷”,引领世界发展的方向,凝聚起价值共识,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全球治理,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创人类美好生活,担负起了作为世界大党的时代使命。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如果从零和博弈和本国优先的角度看,这个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每时每刻都是激烈竞争,就可能会为了满足本国的需求而侵犯他国的利益。如果从合作共赢和命运与共的角度看,这个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到处充满着合作机遇,各国可以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在国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世界现代化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样本;在国际上,中国共产党作为负责任政党,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动各国加强协调与合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联合国旗帜下实现世界更大团结与进步,努力汇合各国的权益诉求,寻求最大公约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关心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愿意与一切进步力量共同维护国际社会的稳定,推动国际社会的发展。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担负起引领方向的使命,共同谋划人类未来。首先,中国共产党坚持合作共赢的对外交往理念。中国共产党将始终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维护和弘扬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在深化开放进程中不断加强与不同国家和政党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共同建设“一带一路”[1]。其次,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政党外交和重大对外活动。习近平出席多场重要多边会议,如北京AEP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就攸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阐述中国主张,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有力引领世界变局发展方向,使我国全球影响力和国际议程塑造力显著增强[15]。再次,中国共产党积极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路径借鉴,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中国与国际社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世界互联互通,让沿线国家的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人类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讲话中宣告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国实施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一系列新举措,将引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征程。
当今世界,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制度和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契合国际社会成员的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作为负责任的大党,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关注,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和而不同,倡导美美与共,加强对外交流和文明对话,增进中国与世界彼此理解信任。中国共产党理性对待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反对意识形态偏见,防止人为制造分裂对抗,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坚决抵制“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真正地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16]。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担负起凝聚共识的使命,共同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首先,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地维护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价值坚守,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旗帜鲜明地坚持国家间关系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国家之间应尊重彼此的发展权益。面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始终站在公平正义一边,支持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民族解放运动,尊重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正当权利,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其次,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坚持开放包容。虽然贸易保护主义和各种壁垒使经济全球化面临不少阻力,但世界经济走向开放和合作的整体趋势不会改变。中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二大出口国,自2018年以来每年均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再次,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倡导和平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和平解决地区冲突与争端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不搞结盟,永不称霸。
当前,贫富差距、发展鸿沟等重大现实问题困扰着国际社会。发达国家已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广大发展中国家还在艰辛探索实现现代化的道路,甚至还有一些国家仍没有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世界经济的长期低迷导致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增长动能不足、经济治理落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习近平指出,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以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要[17]。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促进发展的使命,推动各国加强发展合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促进世界发展的重大使命,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使在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依然突破了100万亿元大关,是全球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立足于自身国情和实践,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创新,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累计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 000多个,对外提供援款4 000多亿人民币,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对外直接投资1.2万多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助力全球经济实现更加稳定和平衡的发展。“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18]484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其他政党共担时代使命,共促全球发展,必将造福世界人民。
当今世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上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恐怖袭击时常发生,气候异常情况频繁,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合作应对挑战是国际社会的唯一选择。习近平指出,各个国家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重大危机面前,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19]4。面对危害全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疾病,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坚持科学施策,倡导团结合作,推动信息互享,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面对恐怖主义等人类公敌,中国共产党提出要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合力打击恐怖主义。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建绿色家园。面对气候变化和全球极端天气状况突发,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勇于担当、同心协力,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17]。中国共产党始终认为,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应该求同存异、增进互信,积极拓宽对话与合作渠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推动加强国际合作的使命,共同应对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建立在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有关国际战略的思想和理论上,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20],反映着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和平发展的追求。第一,中国共产党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合作不断深化,迈向纵深,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也已经走过9年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携手共创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与拉美国家一同开启了协商合作、共同发展、携手共进的中拉命运共同体。第二,中国共产党推动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联合国旗帜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努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与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开展合作,为全球抗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三,中国共产党加强与其他政党的合作。政党作为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角色,应当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政党作为国际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主体,在新时代背景下应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对话与协作,共同探索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自身权益需求的新型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通过搭建多层次政党交流机制,推动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全球性问题方面的作用发挥,从而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政党作用[21]7。
全球治理的实质是以全球治理机制为基础,而不是以某个正式的政府权威为基础[22]。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二战以后诞生的产物,难以有效解决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诸多问题,急需通过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来予以解决。尤其是和平赤字、安全赤字、发展赤字、生态赤字等,凸显了全球治理存在的短板和弊端,表明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世界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适时性变革。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坚守和弘扬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走和平、开放、合作的发展道路[23]12-13。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这一变革进程,主张在维护国际社会整体稳定的前提下对其不合理部分进行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不同国家的变革主张,同时需要尊重各国人民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的权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内在地规定了不同国家平等共处的价值理念,否定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存在的任何可能。因此,全球治理体系的规则变革,必须反映各国人民的发展诉求,打造命运与共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此,必须确保国际权力的分配、运行及其合法性的基础是民主,而非任何国际利益集团。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应充分反映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更好地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实现不同国家的共同繁荣。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推动完善全球治理的使命,共同塑造国际新秩序。首先,中国共产党秉持共商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如何解决国际上的问题和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问题,应该由每个国家共同协商,寻找应对之策。国际社会的发展不能由个别国家所主导,应由各国共同掌握,要在肯定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存续必要性的前提下,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其次,中国共产党坚持共建原则。各方能够着眼大局,求同存异,先易后难,先做能够做的事情。全球治理涉及方方面面,由于当前世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多样,加上少数西方大国的强权逻辑,特别是涉及国家核心利益,各国很难让步、达成共识。相对来说,经济、气候、生态、反恐、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全球治理达成共识、共同推进的可能性较大。全球治理应当从那些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已经形成共识而又能够做起来的事情开始做,比如说应对气候变化、公共生活领域和贸易自由化等方面[24]。再次,中国共产党主张共享成果,让治理成果由世界人民共同享有。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就是要让各方能够共享全球治理的成果,只有每个国家在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过程中得到切实的权益保障,才能真心实意地拥护、坚定不移地支持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理论是时代之光,思想是前行旗帜。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首倡者,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实践者。助力其他国家探索现代化新道路、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以共同应对全人类挑战、推进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中国共产党责任担当的时代体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独具特色、有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神话,不仅开创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而且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固有的弊端,提供了现代化道路新选择,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战争和殖民地方式扩张掠夺资源的现代化之路完全不同。中国的发展将打破“国强必霸”的逻辑,走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合作共赢的道路,不仅希望自己过上美好生活,还希望各国人民共同过上美好生活,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全方位均衡发展的道路,处于新发展阶段的中国不仅注重物质上的现代化,还强调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上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努力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
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辟“跨越式”发展道路,为人类探索现代化作出新贡献。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中国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性地回答了“怎样走现代化之路”的问题,充分证明了这是一条“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充分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25]。另一方面,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而追求现代化的路径各国互不相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不走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老路,也不走移植西方发达国家模式的现代化老路,而是创造超越传统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新路。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有很多条,只有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才是最好的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丰富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选择,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26]21。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对话与合作机制平台,自提出以来始终以沿线国家和民族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致力于实现稳定、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建设8年多来,已为世界带来巨大机遇和红利。根据中国商务部的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已经同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累计超过9.2万亿美元,在相关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 300亿美元,“一带一路”已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机制平台[27]。立足已有的发展成果,中国将继续与各方一道,坚持多边主义,共同推动“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对接各国发展战略,协调各国发展政策,努力将“一带一路”打造为合作、健康、复苏和增长的新平台,以更好地推动国际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8]8。
中国共产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贡献中国力量,为人类共同福祉作出新贡献。从国内层面看,“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中国改革发展的需要。首先,有利于平衡国内区域发展,把内陆和中西部推到开放的最前沿,推动全面开放格局的形成,推动中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有利于推动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对外贸易体系。再次,扩大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推动双边与多边贸易发展[29]。从国际层面看,“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世界繁荣发展的需要。首先,有利于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与发展。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阿拉伯国家银行联合体、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一带一路”专项贷款等各类专项投资基金的运转,提供了多边金融机构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平台,努力实现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目标。其次,有利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基石,也是许多沿线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通过商品、资金、技术和人员的流通,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再次,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不断上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额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在2020年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逆势上扬,“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发生与蔓延再次凸显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特点,国际社会已是一个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面对突发疫情,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原则,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采取果断措施,积极调集各类社会资源,切实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在防控国内疫情的同时,中国明确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关键领导作用,主张加强国际联防联控与分享疫情信息,共同遏制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进一步扩散。习近平在多个重要外交场合表示,要赢得全球抗疫的最终胜利,国际社会必须团结一致,在有效对话和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应对疫情挑战[28]2。在此过程中,各国要弘扬伙伴精神,摒弃任何不合时宜的片面自利理念与行为,采取积极有效的联动措施,不断提升抗疫国际合作水平。
中国共产党推进国际抗疫合作,保驾护航全球卫生健康事业,为人类公共卫生安全作出新贡献。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坚持团结协作,合力克服疫情挑战。中国企业同一些国家合作开展疫苗三期临床试验,中国已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积极加大疫苗供给力度。截至目前,中国对外援助和出口疫苗数量已经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此外,中国已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向有需要的近30个国家派出数十支医疗专家组,向应对疫情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促进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助力世界早日彻底战胜疫情[30]9。另一方面,推动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同抗疫,共筑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中国主张各国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和协调下,采取更为有效的联动机制,科学分配相关资源,主张加强各国间的疫情信息共享,积极开展联合研究,完善疫情检测方法,加快疫苗研制等进程。同时,中国也呼吁健全完善惠及全人类的、高效可持续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中国共产党坚持生命至上原则,建立并完善各类防控与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31]87。
2013年习近平首次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经过不断充实与完善,这一理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成熟。习近平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要坚持合作共赢,并以其为核心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要积极在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出合作共赢理念[18]443。在2015年召开的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再次倡导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意涵集中表现为:基础是相互尊重,准则是公平正义,手段是合作共赢,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32]。中国倡导国际上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将始终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加强与不同国家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并与之一道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共产党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开展全方位大国外交,为人类应对共同挑战作出新贡献。一是中国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中国致力于合作共赢,谋求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全球伙伴关系,立足于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坚持多边主义,奉行共赢的新理念,以巩固深化平等、开放、合作为特征的伙伴关系网络,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截至目前,中国已同18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11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越织越密。二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与建立之初相比,历史背景和时代任务已发生重大变化,其不完善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进一步显露,这些不足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方面表现更为明显,同时在国际政治、国际安全、文明间对话等方面均存在各类问题。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面对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弊端,中国积极承担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角色,对国际体系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33]。三是中国坚持抓好周边外交和多边外交。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邻国的大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同时中国切实推进多边外交,发挥金砖国家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作用,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发挥应有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国家间权益诉求矛盾的深化,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文明冲突论”的提出,正是这一冲突的现实表现。但是,这一观点带有强烈的政治主观色彩,无法揭示不同文明间关系的事实样态。相较于这种对抗性的文明观,中国自古主张“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强调不同文明样态能够和谐共存。作为这一理念的当代表现,中国共产党坚持文明多样性的基本立场,在肯定不同文明样态价值的同时,主张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融。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在兼顾各方合理诉求的同时提倡多元互洽,充分体现了“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34]。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融合是历史发展大势,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文明因交往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化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求同存异,就不会存在什么“文明冲突”,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35]258-262。
中国共产党推进世界文明对话交流,促进互学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新贡献。首先,中国明确向国际社会表达自身的文明理念和文明主张。习近平多次在国际场合宣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多姿多彩的,彼此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中国始终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倡导世界文明相互启迪、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共同繁荣[36]5-8。其次,正确处理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关系。虽然中西方存在着很大的文明差异,但是事实证明两种文明样态之间存在共通之处。中国积极促进中西方国家间的交往、沟通,增进人民之间的了解。中国和西方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拥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责任,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符合世界人民利益[37]。再次,中国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中国共产党承认和尊重文化多元性和文明多样性,深入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搭建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这一国际新型对话平台,通过开展领域广泛、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夯实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面对当今世界一系列攸关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重大时代命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作出了积极探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的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追求世界人民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情怀和初心使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完整的、相互统一与相互影响的体系工程。作为负责任的大党,中国共产党承担起引领方向、凝聚共识、促进发展、加强合作、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时代使命,体现了推进中国现代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抗疫合作的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与之相关的每一项实践都是既相对独立又彼此配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了显著的实践效能,共同推动了国际社会的协调与合作,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思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进步的双重命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经验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需求结合起来,将追求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与缩小国际社会南北发展差距的迫切要求结合起来,将倡导和平发展、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理念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国际新秩序的需要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同呼吸,共命运”的认知,不断扩大各国各民族各政党平等对话的舞台,不断创造全人类团结协作的新成果,携手开创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还需要世界上更多政党积极担负这一时代使命与时代责任。“各国政党应担负起引领方向、凝聚共识、促进发展、加强合作、完善治理的责任,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加强交流合作,共谋人民幸福”[38],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因此,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重大时代命题,各国政党尤其是执政党需要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作出深刻思考和回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描绘了跨越民族国家的全球治理愿景,又承认当前各民族国家的正当利益,表明中国政府愿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的诚意与决心,契合了全球治理的时代需要”[39]。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为世界各国政党提供了大有作为的空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政党政治,政党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内部的治理现代化水平,而且深刻影响着国际关系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变化。政党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但也可能会成为与之相反的破坏性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以及各个国家的发展历史都已经证明,那些推动人民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政党不断发展壮大,而那些阻碍人民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政党会被历史淘汰。如今人类社会发展到了关键时期,面对世界性的共同难题和风险挑战,需要各个国家的政党尤其是执政党,顺应世界人民和平与发展的要求,承担起世界伙伴关系的推动者、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促进者、文明互鉴的践行者、生态环境的守护者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