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探析

2021-01-06 05:23史志明
天中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实效性总书记

史志明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探析

史志明1, 2

(1. 黄淮学院 招生就业处,河南 驻马店 463000;2. 江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习近平总书记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做出了许多重要论述,为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提供了理论指南与实践依据。新时代,青少年生活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既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同时又提出了新挑战。对此,在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理清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路,探究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在动力,找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着力点,是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提升的三个关键。

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

正值世界处于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青少年是民族复兴的生力军,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持续奋斗成就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因此,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宏大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的种种变化逐步影响着青少年及其思想道德教育的进程与实效性。为此,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提升进行探讨,以期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一、“大小时代”的交织:当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思路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挑战和基础内容,实际上就是时代的体认。当下是一个被“微事件”“微领域”“微信息”等各种“微性质”定义的“小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大时代”,“宏大叙事”本身必然全面影响着每一个“个体”的成长。青少年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对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始终是全社会的基础性大事。“大时代”中的各种“故事图景”,如全球市场化、信息化提出的挑战等,都使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时,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本身来看,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其发展变化必然会受到现代化发展及现代性风险的影响。当前,“以自我为中心”“自身利益至上”的价值逻辑在青少年群体中有所反映,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小确幸”“小快乐”,对他人疏远,对社会冷漠,甚至出现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这折射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愈加复杂而严重。应当说,“小时代”重视自身利益,这体现了青少年生活的真实性。正是基于“小时代”的可控性,青少年群体可以更为直接地享受现代化发展的成果,进而实现个人幸福。然而,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问题的关键绝不是“小时代”本身存在的意义,而是沉溺“小时代”隔离“大时代”对青少年造成的“个体幸福”的单一逻辑,即利益最大化就是最合理。因此,割裂“大小时代”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最终会使青少年脱离社会“文明大道”,只有正确处理“大小时代”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促使青少年实现自我价值。秉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大时代”的题中之义来观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从中就可以梳理出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思路。

(一)要着眼于“大时代”站位,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站在党和国家的战略高度,建构了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逻辑主线。首先,在全球化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已然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推进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全球的年轻一代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要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1]。我们要认识到,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境界、科学文化素质、实践和创新能力,都直接关系到这些目标的实现,青少年的拼搏精神、顽强毅力和理想抱负都直接关系到这些任务的完成。最后,青少年是党和国家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担负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2]青少年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有活力、最富有情怀、最富有创新的群体,他们的精神面貌和道德水平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整体的精神水平。因此,在战略定位上重视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明确了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而且为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保障。

(二)要在青少年追求“小幸福”的道路上,建构一个概念明晰的“中国梦”,以明确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努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基于对全球化趋势的深刻洞悉和对青少年在“大小时代”价值取向的理性把握,确立了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政治方向。当前,面对多元经济和文化的冲击,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青少年在彰显个性、追求梦想的方向和方式上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为了防止“西化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塑造青少年的未来之梦,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3]11。可以说,中国梦为青少年“成才梦”的实现提供了精神支柱,同时,青少年又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持续动力。只有这“两个梦”相辅相成,才是青少年真正的“幸福逻辑”。因此,坚守中国梦的价值追求,是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坚定的政治立场,它为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三)要紧扣时代主题,坚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选择与动态发展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剖析了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时代使命和目标任务,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规律指明了“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时代课题。首先,正确的目标导向是青少年走好人生道路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青少年要有社会责任感,并能担当社会责任。在现实意义上,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像孕妇腹中成熟的胎儿,即将呱呱落地,这就更要我们教育广大青少年胸怀祖国,知党爱党,心系人民。“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4]其次,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多次强调青少年从小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够在风云激荡的时代大潮中站稳脚跟。二是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青少年思想品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青少年道德认知、道德养成和道德实践的全过程。三是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5]最后,创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自媒体时代,为适应青少年思想的发展趋势和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力,我们应坚持传统“灌输”与自媒体引导相结合,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因此,把握和回应时代要求,有利于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精神自觉”的养成: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生动力

立足于“大小时代”的现实情境,这是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一个基础。诚然,青少年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也是对其进行社会化教育的过程,但这里的“社会化”含义不仅意味着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而且意味着要“走进”青少年,注重超越社会化的精神培育和建构。首先,解析当前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可以看到,竞争带来的各种压力加剧了青少年自主性意识与个体不成熟之间的矛盾,面对学习和升学的压力,青少年更多地关注现实功效,而忽视过程的完善;更多地倾向于感性的满足,而缺失理想信念;更多地看重物化竞争,而不探究其精神内涵。其次,“网络文明”为青少年营造了交往空间,提供了娱乐平台,成了青少年释放压力的“主战场”。然而,这样的虚拟空间极大地削弱了青少年认识和辨别问题的自觉意识,他们出现了价值观选择的困惑。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认为,当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工作,一方面是要纠正青少年的功利性竞争观念;另一方面是要有针对性地了解青少年面对压力时的心理活动,在准确理解青少年精神需求的基础上,激发每个青少年的自觉性,最终使这种主体的自觉认知转化为行为习惯。因此,青少年只有在精神上获得一种自觉自醒,才能获得修身的理想境界。青少年精神自觉的形成,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任何一方的缺席都难以形成足够的合力来促进道德自觉的养成。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要论述核心要义的梳理可知,推进青少年精神自觉的养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强化榜样引领,提升道德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典型榜样示范引领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6]。榜样引领主要是通过模范人物的人格魅力、崇高品质、无私胸怀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的。首先,榜样育人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榜样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和优秀事迹既为青少年树立了道德的方向标,又充当了指路明灯,进而引导青少年更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青年模范人物活跃于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为民族复兴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时代青年的杰出代表,也是青少年学习之榜样、赶超之目标。其次,榜样育人能够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前行的动力。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望,对个人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美好的向往,榜样教育更能激发其精神动力,凝集正能量。教育工作者的榜样示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才效果,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强调教师作为楷模的引领作用。他认为,教育工作者仅仅担负“传道”任务还远远不够,有必要通过向学生提供学习典范,引导他们主动向模范人物靠拢,促进他们不断完善自我、奋发向上。

(二)坚持立德树人,渗透人文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在学校教育中,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固然重要,然而“德”在其中是位居首位的,因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根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就受教育者的素养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素养是核心要素,因而每个教育者都应将德育摆在人才培养的第一位。人文精神的内涵在于尊重精神的价值,表现为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对青少年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开设人文课程,它既能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品格,又能为青少年提供一种正确的价值体系;另一方面要善用文化艺术来陶养精神。文化艺术承载着“化人”的社会功能,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审美、伦理道德等人文因素,在引导青少年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儒家就倡导让人们在文学艺术中感知“美”,觉知“善”,以此提升自己的“仁德”修养,就是发挥了文化艺术的教化作用。

(三)重视家庭教育,遵循化育规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文明的祥和体现在千家万户的和睦幸福上。家风建设发挥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个体道德人格的作用。首先,注重家庭教育是前提。通过建立和睦幸福的家庭,可以增强青少年的心灵归属感。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性格养成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期,也是青少年人生的迷惘困惑期,最需要父母的善意引导。对青少年的选择给予尊重,对青少年的进步给予鼓励,对青少年的困惑给予开导,这样的人文关怀能帮助青少年变得更有担当,更具宽容,更加自信。其次,严格家教是关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古代就有“子不教父之过”、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强调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7]对于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有着独特的教育优势。最后,建立良好家风是旨归。新时代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良家风和革命先辈的红色家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家风,对青少年增强爱国主义、责任意识、感恩等教育,同时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

三、“情与理”“知与行”的合一:增强青少年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

在“大小时代”的交织中,我们应清醒地看到,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一重要地位决定了“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8],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9]。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政课摆在突出位置,就是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只囿于传授知识的维度,更应该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高度,切实履行自身肩负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与义务。不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绝不只是讲道理,更强调讲出“好道理”,协调好“情与理”的关系。能将“好道理”植入学生内心,无不是致力于情理交融的结果。同时,青少年“听道理”“学道理”最终需要践行。因此,在“情与理”“知与行”相互统一的基础上,我们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实践作为着力点,着力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一)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青少年思想道德认知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要讲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和生活化。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根据青少年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一般而言,青少年独立思考和反思批判的能力尚存不足,抽象的理论教育会超出了其理解能力的限度。这时,教师应从大量的感性材料入手,以直观、具体的教学资源进行理论教学。同时,理论教学效果的持久性还取决于青少年的“个人体验”,换言之,教师可以让青少年参与到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活动调动思维,让他们形成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其次,要及时更新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教学话语是教师转换和传递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思政课教师要讲好道理,就不能拘泥于理论教材上的宣传语言,就必须摒弃教学内容的历史性词语,就需要消除与学生的“话语隔阂”。为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教学语言的时代气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取得实效的关键就是要突出时代性和感召力,只有对现实生活具备解释力,才能对青少年产生吸引力;另一方面要营造符合青少年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的话语氛围。青少年的情感需求和感情世界是最能直接体现他们思想脉搏的两个重要因素,教师对此要给予充分关注与尊重,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检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正确的思想道德认知经过实践的检验,并进一步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素质,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首先,以实践育人为原则,加强社会实践的引导和管理。实践育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德育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广大青少年“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3]1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需要设立一套相对稳定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管理体系,对实践活动的条件、目标、方式、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专业化和长期化的指导。其次,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内容,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内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其最根本的是注重道德实践,即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10]最后,以体验活动为途径,加深角色互感。青少年是被“温室”呵护的一代,最需要在“苦难”中磨炼意识、淬炼理想。青少年“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11]。因此,我们应组织青少年参加“三下乡”或劳动体验类活动,使其在同基层和人民群众的互动中得到锻炼。同时,还应注重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的情感体验,同辈群体的相互影响更能帮助青少年完成对思想道德基本要求的内化。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2]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3]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 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7-24.

[5]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5.

[6]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4-30.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4.

[8] 吴晶,胡浩.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光明日报,2019-03-19.

[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9.

[10]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3.

[11]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80.

On Improving effectiveness of Adolesc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SHI Zhiming

(1.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46300, China; 2.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2, China)

CPC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ut forward many important ideas about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the juvenile, which is the guidance both in practice and theory. In the new era, the environment that juvenile live in has taken great changes, which provide vitality and challenge for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y and morality. Based on Xi's theory, three key points should be caught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juvenile ideology and morality education such as clarifying the ways, finding the inner motivation and breakthrough point.

new era; adolesc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D64

A

1006–5261(2021)06–0148–06

2021-03-08

史志明(1974―),男,河南驻马店人,副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赵贺〕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实效性总书记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