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瑜
(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北京)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简称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作为首次在人群中发生并流行的新型传染病,人类机体对此无有效免疫力,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医院内患者集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为了有效遏制疫情的发展,众多医务人员前赴后继奔赴疫情严重的湖北,尤其是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医务人员更是冲在了疫情第一线,中国疫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遏制,医院感染防控医务人员的工作也是居功至伟。医院不仅担负着治病救人的任务,更担负了疫情期间医院内感染防控的重任。作为非定点收治新冠疫情的基层医疗机构,从最初的疫情爆发,到疫情控制后的“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以及北京新发地疫情都对本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笔者就此影响进行总结。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国内防控形势严峻,医务人员感染病例多有报道,为了更好的疫情防控,院内启动了应急响应预案。疫情期间全员培训次数、督导检查次数及科室自查次数增加,对保安保洁等平时易忽视人群进行了多次浅显易懂的感染防控培训如个人防护、手卫生等,并采取人盯人的监督指导,将他们的工作防护保障纳入医院的日常保障计划中,对重点科室不定期进行个人防护用品穿脱的培训[1]。在院级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的统筹下,将培训人群进行分层管理,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与考核,调动各职能部门力量,保障全员参与,考核不合格者需再次进行培训考核,直至完全掌握感染防控理念及操作[2]。防控形势的严峻及医院内的高度重视监督指导都提高了院内工作人员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而随着国外疫情恶化,国内疫情多次反复,本院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并没有放松,因而基本形成了随时防控的习惯。
此次疫情防控得到了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重视是做好感控工作的前提,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涉及多个科室和环节,仅凭兼职人员很难有效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作用。以前的院感工作由疾控科分担,疫情初期本院即成立了独立的院感科,并从临床骨干中挑选1 名中级职称护理人员以增大院感队伍。在此期间院感科工作人员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督导检查培训等也都得到了各科室的理解及支持,各临床科室积极配合院感科工作。多部门协助顺畅,形成了一个有效良好的发展。相关科室的配合是做好这项工作的保障。只有全体工作人员共同配合才能使感控工作的真正落实。
本院未设置发热门诊,疫情期间也非定点收治医院,但每日大量的门诊病人仍给疫情防控造成困难。尤其在基层医院,开展业务主要还是以门诊为主,随着疫情控制,开始复产复工,预检分诊压力剧增。以前的预检分诊只是摆设,但在疫情开始为了更好的疫情防控本院即启动三级预检分诊制度。医院内关闭多余通道只保留必要通道,所有就诊患者均需在预检分诊点初筛,门诊入口为一级预检分诊,各专科门诊设置二级预检分诊,医生接诊进行三级详细问诊,所有患者及家属一进入医院均需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同时设置红外线体温自动监测、流行病学史询问,严格流行病学筛查,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引导至发热哨点,专人看护,按流程转诊。非急诊患者全部实行预约就诊,引导错峰就诊,减少患者在医院内的无序流动。虽然疫情得到控制,但由于无症状患者也具有传染性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大特点,因此在医院内设置多级预检分诊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疫情常态化发展,预检分诊将更加规范完善。
有效的清洁是预防接触传播的基础,根据《北京市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要求以及环境污染的风险分级和环境卫生等级,制定不同区域的日常清洁和消毒规定。各诊区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应进行日常清洁消毒;在诊疗高峰时段内,低风险区域日常清洁消毒至少每4h 1 次;中风险区域至少每3h 1 次;高风险区域至少每2h 1 次;极高风险区域每诊疗1h 1 次[1]。有通风条件的环境,在不影响诊疗情况下可持续通风;在不适于持续通风的环境中,低风险区域,每日开窗通风≥2 次,中风险区域每日开窗通风≥3 次,高风险区域每日开窗通风≥4 次,极高风险区域每日开窗通风≥4 次(每次通风>30min)并辅以其他空气消毒设备。无通风条件的房间,选择使用适用于有人环境的空气净化或消毒设备,无人时选择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疑似/确诊患者离开此区域后应进行终末清洁消毒[1]。同时按疾病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措施,做好随时清洁和消毒。多频次及高效率的清洁使预防病毒传播的保障。
就新冠肺炎而言,其虽然是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但是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勤洗手能有效地降低新冠肺炎感染疾病的发生概率[3]。手卫生作为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之一,具有切断传染源、降低感染风险的作用。调查疫情期间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之前的56%到88%,尤其是保安保洁等工作人员的洗手意识明显提高。同时医院不计成本,为所有来院人员提供手卫生,在院内各处遍布正确洗手标识及快速手消毒剂,强化手卫生机制。并纳入日常考核范围内,成为常态化机制。
严格探视制度,规范住院制度、陪护探视等制度,防治外来人员病毒的传播。新入院患者及家属均不得隐瞒病情及接触史,入院前需按照要求完善新冠肺炎相关检查,每位新入院患者均要求在过渡病房进行单间隔离观察,过度病房排查后方可安排收治入院。隔离病房的设置为独立区域。由主管医师和护士长决定住院患者是否需要陪护,如需陪护,每位患者仅限1 名相对固定的家属陪护,陪护人员凭陪护证出入,病区内谢绝探视。住院制度的完善有效的杜绝了院内的外源性感染。
在医院用房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在远离门诊楼、住院楼的独立区域开辟出发热隔离哨点,并利用钢板、塑料板进行隔离分区、分通道,完善各通道和区域标识,做到指引清晰,明确,增设通风设施、消毒设施及洗手设施等[4]。以便于对发现的疑似患者及时进行有效隔离排查。设立过渡病房,所有新入住病人均需在过渡病房后方可入住。部分通风不良的诊室增设了新风设备,最大程度减少交叉感染。
综合目前的疫情现状、技术手段和成本考虑,在日后持续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化防控中,医院管理的核心在于控制感染[5]。 作为基层医院本身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较弱,虽非新冠定点救治医院,但更应该重视到早期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而医院感染管理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发展[6-9]。这次疫情使得多年来感控工作不受重视、体制不健全等情况得到了真正的改观。因此我们要抓住机会补实感控中的短板。此次疫情是对现有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挑战,也在考验是否把感染防控工作常态化、基础化,及时看到感控的盲点、软肋、查漏补缺,使“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理念深入人心[10-12]。 相信随着领导的重视,各科室医务人员院感意识的提高,基础建设的改造等措施的实施,科学规范的开展感染防控工作,才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