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任
(铁道警察学院 刑事科学技术系,河南 郑州450053)
地铁是我国主要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据统计,截至2021年3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数已达7691.9公里,其中开通地铁运营线路的城市(不含港澳台)达到45个,城市数量和线路总里程均已位居世界首位。地铁方便快捷的同时,其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一旦发生化学毒剂恐怖袭击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负面影响,因而亟待加强地铁化学恐怖袭击应急处置研究。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已发生过不少地铁恐怖袭击惨案,本文对美国纽约等城市的典型恐袭案件进行了统计分析,所用数据源自世界恐怖袭击事件数据库,自1976年至今,共39例地铁恐袭案例中就有24例造成了乘客伤亡,伤亡率达62%,其中2005年英国伦敦地铁爆炸恐怖袭击死亡52人,2010年莫斯科地铁发生两例恐袭案共造成41人死亡,2006年印度孟买地铁爆炸恐袭案导致200余人死亡。从统计结果看,地铁恐怖袭击的主要形式是引爆爆炸装置(占比74%),其次是自杀式爆炸袭击(13%)和释放毒气(7.7%),具有较大规模杀伤力的爆炸物恐袭目前仍然是地铁恐袭的主要类型和防范目标。显而易见,地铁客流量大、空间狭小,一旦发生恐怖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将会很高,严重威胁乘客的生命安全,应当提前对恐怖袭击做出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
地铁方便快捷,客流量巨大,空间相对封闭狭窄,公共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一旦发生化学毒剂恐怖袭击势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在如此特殊的环境下如果实施化学毒物恐怖袭击有如下几个特点:
1.突发性和隐蔽性
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重要出行工具,乘客来源广、身份复杂,在如此庞大的人群中若有不法分子想要破坏社会治安则是非常不易控制的。有些化学毒剂因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可以隐藏于乘客平时常见的生活用品中,例如书包、篮球、行李箱以及可食用食品等。日本三大悬案之一的毒可乐无差别连环杀人案中,凶手就是将氰化钠藏于可乐和巧克力中,随机放于路边和地铁站内,共造成三人直接死亡,也使得那段时间日本国内人心惶惶,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负面影响,至今未能破获此案。此外,有些毒剂持续时间长,不能马上显现出明显中毒症状,被发现时可能已经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
2.群体性强、杀伤力巨大
地铁列车由于空间相对狭小、封闭,人数众多,成为不法分子的首选目标之一。而神经性毒剂与全身中毒性毒剂又有着传播快、速杀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一位成年人在吸入至多100毫克沙林毒气的情况下就会迅速死亡。在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毒气事件中,不法分子仅使用五罐沙林毒气就造成了13人死亡、6000余人受伤、26个地铁站被迫关闭的惨案。该类毒剂还会残留于犯罪现场,若不及时消洗极有可能发生二次伤害。如果毒剂再与其他危险化学品如失能剂、爆炸物等混合使用,在这狭小封闭的空间内极有可能发生列车紧急制动、踩踏、爆炸等一系列事故,造成极大的社会恐慌,其伤害与连锁反应会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及影响。
3.毒剂易于获取、方便携带
化学毒剂大多为化合物,且原材料来源广泛。毒物与非毒物的区别仅仅在于摄入量的大小,不存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使人中毒的毒剂,因此合成毒剂的原材料在生活中很容易获取。比如有强刺激性的剧毒物氯气,用生活中常见的消毒液和洁厕剂混合便可获取;甚至被称为“毒剂之王”的芥子气与神经性毒剂中毒性最强的沙林,只需要在搜索引擎中搜索便可以获取其制作方法。由于大多数毒剂的半数致死量非常低,只需几毫克或几十毫克就能致人死亡,所以它们非常方便携带与隐藏。1948年发生于日本东京的帝银事件,凶手仅携带一小瓶氰化钾溶液便使12人中毒身亡并劫走了16万元现金。因此特点,化学毒剂成为不法分子进行地铁违法活动的首选手段之一。
4.危害严重,影响恶劣
地铁作为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一旦发生了使用化学毒剂制造的恐怖袭击活动,广大乘客的人身安全将面临严峻威胁,后续的连锁反应势必对整个社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受到其危害的地铁站就会被迫关闭,群众也会因为恐慌而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出行。作为日均载客流量1000多万人次的交通工具,停运就会使得其他交通工具超负荷工作,其影响甚至可达数十天甚至数月,势必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打击,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
5.救援行动展开复杂
因地铁往往是建在地下,进出口往往较为狭窄,换乘站站内道路更是错综复杂,救援人员在进行救援时,现场的不确定因素经常会阻碍救援行动。同时,在发生恐怖袭击后,人们出于恐慌不能冷静有序地进行逃离,易造成交通拥堵,或者诱发次生踩踏事件。在地铁恐怖袭击活动发生后,报案人未必能第一时间认识到是化学毒剂袭击,致使救援行动陷入错误的方向。救援人员也会因此较易受到二次伤害,东京地铁毒气事件最开始就误以为是爆炸,最后导致135位救援人员受伤。
针对地铁化学恐怖袭击的应急处理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相关防范措施:
地铁空间狭长且密闭,客流量大,如果发生危险或者恐怖袭击,短时间内乘客无法及时逃离现场,易造成更大的恐慌,因此各大城市地铁车站应设置一条与相邻车站连接的安全疏散通道,在发生重大危险事故时,乘客可迅速撤离到相邻车站,增加逃生概率。同时,建设直通地面的救援专用通道,当发生险情时救援人员可快速到达现场进行救援工作[1]。
在现实生活中,有毒物质随处可见,极易获取,它或隐于常见的生活用品中(如洗衣液、消毒液、漂白剂),或藏于医用药品中(如砒霜、雄黄、阿托品)。同时毒物也便于携带,嫌疑人可能会把化学毒物装在瓶中或者袋子里,伪装成普通物品带入地铁进行恐怖袭击活动。正是因为毒物在被释放之前不易被察觉,检测设备不易检测出来,所以人工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各个城市的地铁管理系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逢包必查、逢液必查、逢疑必问”“杜绝漏检、万无一失”等人工安检制度,并且安排人员每天在车站内巡逻检查是否有可疑物品遗留、观察是否有可疑人员携带可疑物品,加大排除危险的力度。同时,各车站应常备常用消洗试剂。
国外发生的地铁化学恐怖袭击案件,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和严重的影响,其中很大程度是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是化学毒物而导致自我保护失当。如今,中国仍然有许多人化学毒物防范意识薄弱,这种现状极有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伤亡。因此,城市地铁系统要定期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提高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对乘客进行有关化学袭击事件的宣传教育,传授相应的化学毒物防护知识,减少因乘客的惊慌失措而造成的伤亡。
地铁在城市中的覆盖面广,一旦某个车站发生化学恐怖袭击事件,将会打乱地铁的正常秩序,造成交通系统瘫痪,甚至引起极大恐慌,因此消防、公安、地铁等部门的救援力量应该集中统一指挥、配合调度,对化学袭击活动采取迅速应对措施,充分发挥救援力量[2]。
地铁指挥中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有效指挥乘客疏散逃生,指挥救援人员迅速营救,工作人员及时拦截站外乘客进入,停止列车运行。轨道交通站、车发现化学恐袭类警情(安检查获、无主物品、巡逻盘查、个人扬言、有意泼洒等现场)时,一线执勤民警要按照“快速反应、核查上报、避免接触、隔离转运、专业增援”的原则指引开展工作。
接警民警应迅速穿戴防护装备抵达现场。首先询问基本情况,了解生化制剂来源、去向和用途等情况,查看化学标识、颜色、形态、有无挥发性和腐蚀性等特征。若有肇事嫌疑,应对相关人员实施控制,并固定证据。其次判断现场危害,固、液形态类化学制剂危害性相对较小,气体(气溶胶)形态制剂释放危害较大,一般情况下存放在压力容器中,若现场发现此类容器,注意观察容器是否泄漏。
1.已造成现实危害时
(1)及时准确报告。把现场的情况完整、准确、及时地上报分局指挥中心和直接领导。如现场发现压力容器或带有生化标识的物品,出现人员抽搐、晕倒等异常现象,可初步判断为生化制剂造成的危害。
(2)迅速疏散客流。有序疏散现场乘客,避免引起围观、恐慌和踩踏等情况的发生。若是生化气体(气溶胶),应沿气体释放源的上侧风向疏散,运用广播等方式告知乘客配合相关工作。
(3)组织封控现场。组织现场站务、安检、保安等人员对现场、污染区、出入口关键部位进行封锁控制,并设置应急救援通道。化学制剂现场封控应遵循“阻入疏出”原则,生物制剂现场封控应遵循“阻入阻出”原则。
(4)保持安全距离。严禁接近生化制剂,与其保持安全距离。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对挥发性生化制剂适当遮盖(如雨衣、防爆毯),延缓其扩散。
(5)隔离受感染人员。将受感染人员快速引导至隔离区,在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做好受感染人员身份信息登记;站内其他人员到另一区域接受询问、调查和信息登记。
(6)配合专业处置。协助专业力量对受感染人员进行消杀和救治,保护现场。
2.未造成现实危害时
(1)及时准确上报。把现场的情况完整、准确、真实地上报直接领导。如现场发现压力容器或带有生化标识的物品,密闭良好,无人员出现异常症状,可初步判断为生化制剂未造成危害。
(2)保持安全距离。不要随意接触和移动现场物品,减少人员进入现场,保持安全距离。
(3)配合专业处置。完成上述工作后,积极配合专业力量做好现场处置。
一是重视安全,做好防护工作。突发化学恐怖袭击事件时,安全是最重要的,要同时保证救援人员及被解救人员的安全。在救援人员实施救援工作时,如果无法分清毒物成分、浓度,应该采取最高级的防护措施,再根据不同的感染区域实行不同层次的防护制度。救援人员解救被染人员时应当携带防护装置,防止二次中毒。
二是加强警戒,严格控制。在救援工作结束后,封闭地铁车站的所有进出站口,严格防止外界不知情的群众再次进入未经消洗的污染环境而产生次生危险,与此同时封闭相邻的其他地铁站点进出口,以防毒源随着列车扩散到相邻车站,扩大感染。
在发生化学毒物恐怖袭击时,群众的人身权是最难以保障的。化学毒物袭击是针对人体的伤害,甚至有些毒物所产生的危害会影响几代人,所以在疏散群众之后应第一时间对群众进行消洗。
1.眼睛接触毒物
某些气体或液体性毒物会在流动或迸溅时伤及眼部,应立即用手提起眼睑,用流动的纯净水或者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眼睑5~15分钟。冲洗后用干净且消毒的纱布覆盖,减少眼部活动,等待医生的救治。
2.吸入毒物
气体类毒物会从呼吸道进入身体,在发现此类中毒后,中毒者应迅速离开案发现场,转移到空气流通良好之处。对于吸入过多毒气发生呼吸困难的乘客要及时输氧救治。对于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救治的乘客切记勿以口对口方式,避免二次中毒,根据吸入毒气种类给吸入碳酸氢钠、高锰酸钾或亚硝酸异戊酯等化学物品,并立即送医救治。
3.误食入毒物
误食入毒物者,在不清楚毒剂种类时应使其饮入足量温水,并立即催吐。知道毒剂种类可按其种类给中毒者饮入牛奶或鸡蛋清等暂缓症状,并立即送医救治,彻底洗胃。医生可根据毒剂化学性质选择高锰酸钾溶液、硫代硫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等洗胃。
4.皮肤接触毒物
皮肤沾染者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干净的纱布或棉布擦去皮肤上的毒物并用流动的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15~20分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毒剂性质选择有机溶剂、硫代硫酸钠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等,随后立即送医救治。
在发生化学恐怖袭击之后,由于化学毒物具有高沾染性、易扩散的特点,毒物很有可能随着空气或者地铁的通风系统散播到地面上以及其他相邻车站,容易导致地面上的人员、设施等感染毒物。因此,洗消工作必不可少。
1.消洗前的准备
在进入事发现场时,消洗人员应做好相应的准备。提前划分出警示区,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分配好工作区域以加快工作效率。穿好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并提前探知是何种类型的化学毒剂,并带齐相应的消洗试剂,若不明毒剂的种类与含量,应做到最高标准的防护。为了防止化学恐怖袭击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如火灾、爆炸等伤害消洗人员,还应做好预备装置和方案。
2.消洗方法的选择
根据化学袭击事故中毒物的理化性质以及现场受染人员、设备的情况,保证洗消工作高效率完成,采用相应的洗消方法。如化学洗消法即是利用洗消剂直接与毒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毒的产物。常用的化学方法有酸碱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等等化学洗消方法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是联系实际,对症下药[3]。除此之外,还有相对简便的物理洗消法,即可用具有吸附性的物质来吸附去除空气或者受染物品表面的毒物;也可使用有机溶剂擦拭被染物品从而达到溶解毒物的目的。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毒物很容易随着救援人员进出染毒区而被带出、扩散,所以必须在救援现场对救援人员及其装备进行洗消,同时有关人员应该做好详细登记,记录好已洗消完毕的救援人员。此外,参与救援的消防车辆也要进行彻底洗消。
3.消洗试剂的使用
洗消工作是化学袭击处置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洗消工作需要快速、及时、高效地实施。在事故现场,需要洗消的毒物一般是气体、液体,具有强腐蚀性、剧毒性,通常是用大量清洁的热水,通过特殊的洗消设备对受到危害的场所进行喷淋冲洗,在使用清洁热水无法达到清洗毒物效果时,选择一定的洗消剂与水混合使用达到洗消干净的效果[4]。洗消剂根据毒物不同的状态、性质等属性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如:酸性洗消剂、碱性洗消剂、氧化洗消剂、氯化洗消剂。重要的是,为了有效发挥洗消剂的作用,在选择洗消剂时应当遵循一些原则:洗消高速有效、彻底、成本低,并且洗消剂对参与洗消工作的人员没有危害且不会损害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铁化学恐怖袭击形势更为严峻,应积极总结国内外经验,研发新的地铁核生化安检防范技术和应急处置技术,避免此类安全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