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现实考量与策略探究

2021-01-06 00:04:31王学俭许斯诺
关键词:建党理想信念常态

王学俭 许斯诺

(1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00;2 兰州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兰州 730000)

思想建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设路径,也是党历经百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1)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8-05-05(1).长期以来,思想建党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与热点问题,现有的理论研究虽然比较集中、成果众多,而且其实践探索也呈现出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但却鲜有从常态化角度直接切入并展开系统探讨,多是紧紧围绕思想建党的内涵、价值、历史、现状、问题、优化路径等作相对充分和系统的研究,抑或是从某一微观角度或具体事实探讨常态化问题。(2)一些文章尝试从常态化角度对思想建党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具体思考,但都未能作出准确而全面的概念阐释,也未能从整体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和策略探究,比如: 戴安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及其机制构建.重庆社会科学,2013(06): 11-17;周小燕.以“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当代青年月刊,2015;杨正贤.刍议“三严三实”教育与党的思想建设常态化.新西部(理论版),2015(16): 75+74;韩炜.新时期雷锋精神传承常态化研究.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2015.总体而言,目前关于思想建党常态化的理论研究还不尽完善。思想建党常态化研究命题的提出,是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发展、经验总结和实践需要的共同结果。尤其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3)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11-06(1).等多项要求,思想建党常态化的实践推进日益深入,制度建构亟待完善,理论研究更加迫切。新时代面对党员尤其是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等棘手问题,如何采取不同于以往阶段式、运动式的活动形式,持续增强全体党员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等,思想建党常态化势在必行且亟须破题。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思想建党常态化作为一项久久为功的基础性工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回答思想建党常态化“何以是”以及在新时代“何以难”“何以能”的问题,以期为更好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一、 思想建党常态化的理论内核

“常态化”原指为使某事物达到自身本应具有的稳定状态,而组织展开的一系列建构过程。思想建党常态化作为一个崭新命题,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其主要内涵目前学界尚未明确定义,多是从制度化层面探讨机制建构问题。但若把思想建党常态化简单等同于思想建党制度化,显然为一种不尽全面、不甚科学的理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的相继开展,思想建党常态化已明显凸显出制度化之外的实践教育形态,且推动了党内教育不断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因此,加强思想建党常态化研究,必须把思想建党常态化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实践活动、教育过程、组织维系和制度建构多个层面系统解读其理论内涵,并明确思想建党常态化的基本标识与主要功能。

(一) 思想建党常态化的主要内涵

思想建党蕴含着“常态化”的发展诉求,“常态化”是思想建党的应然状态。思想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实践永无止境,思想也永无止境。思想建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既强调党员对党组织稳定、统一、静态的认同,也强调两者之间有效、动态和持续的互动,换言之,思想建党本身蕴含着除旧布新的发展逻辑和持之以恒的贯彻要求,即内含着“常态化”的发展诉求。明确来讲,思想建党常态化是指为使思想建党达到本应具有的稳定状态而开展一系列实践推进、学习教育、组织完善和体制机制建构过程。(4)王学俭,许斯诺.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常态化的问题省思与路径优化.思想理论教育,2017(12): 26-31.具体而言,它主要指向四层含义: 其一,思想建党常态化作为一个实践推进过程,力求通过开展各种长期性、经常性、日常性的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义深入党员骨髓、注入党员灵魂。其二,思想建党常态化作为一个教育融入过程,力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手段,以无形的教育力量来影响党员群体的选择喜好、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推动思想建党成为一种生活化的常态存在。其三,思想建党常态化作为一个组织维系过程,力求通过拓宽组织载体、完善组织结构、健全组织体系,推动思想建党系列活动有序化、规范化进行,并成为一种多领域、多维度、多层次的常态存在。其四,思想建党常态化作为一个机制建构过程,力求营造有序、规范、和谐的制度环境,以制度因素推进常态化,保证思想建党活动连续、高效、稳定进行,达到本应具有的一种稳定状态。

(二) 思想建党常态化的基本标识

思想建党常态化目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具有区别于一般思想教育活动的基本标识。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思想建党常态化的重要目的就是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培养符合时代条件和政治要求的合格共产党员,从而为实现“标本兼治”的政党治理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动力”,这也就决定了思想建党常态化在目标指向、过程推进、功能表现和实践要求等方面具有显著特征。具体而言: 首先,思想建党常态化具有目标的特殊性,因为它是面向特定对象进行的具有鲜明政治指向的组织性活动,增强党员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其首要任务。其次,思想建党常态化具有过程的长期性,一方面这是由思想建党目标本身的历史性、目标实现的层次性以及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决定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思想建党活动本身匹配严格的制度规范,而制度建构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再次,思想建党常态化具有功能的多面性,它主要体现在: 一是具有思想引导功能,旨在锤炼净化党员思想、提高党员理论素养;二是具有行为规范功能,旨在通过软约束与党的纪律刚性约束相互补充,明确党员行为目标;三是具有价值辐射功能,旨在以党风带群风、以党建带群建,通过无形的思想力量带动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最后,思想建党常态化具有实践的人民性。一方面,正如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 55.思想建党常态化的实践指向就是要通过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对思想建党常态化成效作出最直接和最有力检验的并非政治生活,而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空间,换言之,切实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是思想建党常态化贴近生活、融入实践的重要指向。

(三) 思想建党常态化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重要手段

从政党治理来说,思想建党常态化是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重要手段。先进性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特性,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死存亡,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实践中,无论是革命时期面临“如何在农村环境下建设党”的问题,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如何在新旧政权更替中建设党”的问题,抑或改革开放后面临“如何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建设党”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理想信念作为党战胜一切困难的核心竞争力,把讲政治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注重通过思想建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四大风险”与“四大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多次强调“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7)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推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人民日报,2017-02-14(1).而且坚持通过系列实践教育活动以及党内法规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重点围绕领导干部,以常态化的思想革新和理论学习促使其理想信念坚定、价值观念正确、思维方式科学,进而引导全体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提高“四自能力”、做到“两个维护”;另一方面,通过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委 (党组)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等系列党内法规不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党的队伍建设质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永葆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本色。

(四) 思想建党常态化对全社会具有强大的价值辐射和示范功能

从社会治理来说,中国共产党作为整个社会的先锋表率,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能够对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和社会风气建设形成强大辐射和示范作用。因为“真正的唯物史观是切入现实,关注现实的人、现实生活、现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而也是结构性的、情境性的和话语性的”,(8)高玉林.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尺度的三重视阈与三种幻象.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 55-66.思想建党常态化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以党员为主要对象、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建设目标,但真正解决思想建党常态化的落地问题,必然是要求在社会生活这个整体参照系中完成精神世界的价值嵌入的。面对自由意志和偶然性(马克思语)必然存在的社会历史过程,毛泽东曾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812.党员干部作为备受瞩目的精英群体,净化党员思想、规范党员行为,促使全党形成一种正确的舆论氛围和价值倾向,能够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进而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具体而言,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思想层面的净化与引导。思想纯洁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建党常态化旨在进行持之以恒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提升共产党人的思想素质和能力本领,坚决同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作斗争。二是行为层面的引领与规范。思想决定行为,价值决定规范。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既强调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党共识、增进理论认同、维护团结统一,又注重规范党员行为、端正党的作风,发挥思想“软力量”的约束作用促使全党形成良好风气,以党建带群建,以党风带群风,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 思想建党常态化的问题表征

面对“如何在新时代建设党”的现实命题,加强思想建党常态化策略研究,必然要求立足现实、树立问题意识,抓住思想建党常态化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尤其是面对多元文化在中国大地相互碰撞,多元思潮在网络领域风起云涌等现实发展境遇,必须着重从党员自身、教育过程、党的建设、社会环境多个层面系统审视思想建党常态化的种种不足,尤其是要正视部分党员和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的问题,瞄准影响党员思想认同的基本空间——“日常生活”以及制约思想建党常态化的重要因素——“制度建设”,并从微观主体到宏观建构、从主观意识到客观环境的各个方位探究其原因所在,从而为新时代思想建党常态化的策略推进提供明确的现实导向。

(一) 党员自身: 理想信念问题表现复杂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舆情深刻复杂变化,部分党员和领导干部出现了一系列理想信念缺失和异化问题。历史和实践证明,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一旦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崩塌或者理想信念动摇,就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和蝴蝶效应,威胁党的执政地位,并最终导致政权解体,历史上苏联解体的教训即是如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对前所未有的党员发展规模以及深刻变化的党员工作环境,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决不是要简单地推崇和模仿革命时期英雄前辈们对理想信念“只要主义真”的流血牺牲,而是力求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决不做精神信仰“垮了”的一代,勇担党的历史使命。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明确揭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理想信念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在多元文化和多种思潮冲击下,党员理想信念仍呈现出一系列问题表象,正如有研究指出,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的“空想论”“失败论”“遥远论”“过时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的“异化论”“否定论”“怀疑论”“消极论”,抑或是对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高山仰止”和“一心一意”,对封建迷信活动的“爱不释手”和“乐此不疲”等,(10)许斯诺.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常态化研究.兰州: 兰州大学,2018: 66.都是新时代思想建党常态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因此,新时代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必须正视党员群体身上不同程度存在的理想信念不坚定、模糊、动摇甚至丧失等问题表现,理直气壮地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作为首要任务持续推进,引导全体党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锤炼党性、坚定信念,最终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言真行。

(二) 教育过程: 远离党员日常生活

远离党员日常生活,是新时代思想建党常态化面临的重大挑战。马克思指出:“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一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524.日常生活作为人们意识形态认同的基本空间,不仅是人们自由意志最为集中、思想行为最为放松的寓所,而且是党员学思践悟、深学笃行最为直接的领域,更是党员最贴近群众、最靠近实践的空间。但现实生活中往往由于党员群体政治身份的特殊性,思想建党活动也总是聚焦于组织生活、集中在政治空间,日常生活成为思想建党活动最易忽视、同时也最难切入的环节。正如马克思指出,作为解释哲学的传统西方哲学从没有将“改变世界”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根本视角,才造成了它与人们现实生活在基本方面仍然是疏离的,(12)鲍金.“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 马克思对“解释哲学”的批判及其超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5-11.因此,新时代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必然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把日常生活作为检验思想建党成效的最佳场所,把思想建党生活化作为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的一个重要维度。需要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作为各种社会思潮碰撞最为激烈、各种社会问题凸显最为集中、各种复杂因素交织最为频繁的地方,既是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易建构的空间,同样也是党员群体精神信仰最易遭受冲击、理想信念最易崩塌的首发阵地,因为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自身对象化,而且自在的活动图式也常把“经验主义”带入党员政治生活。质言之,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融入日常生活,“危”“机”并存是其面临的主要境遇,但从现实需要来讲,唯有以日常生活为源头,努力弥补思想建党活动远离日常生活的不足,才能切实避免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大上”的认知误区,使党员正确看待共产主义的阶段性事实、理想性特征,从而使日常生活成为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和政党彰显先进性的关键场所。

(三) 党的建设: 制度因素仍显不足

新时代思想建党常态化的明显短板,就是党的各方面建设中制度因素仍显不足。制度化是常态化的重要一维,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建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应有之义,契合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相统一的政党治理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拧紧党员思想“总开关”为抓手,推动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召开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思想建党常态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制度化层面仍有不足和短板存在。一是制度认同方面,要求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加强制度教育。因为党内教育除了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制度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构成内容,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党内法规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思想建党常态化只有把学习党规党纪作为党内教育的重要内容,才能明晰党员行为不可触碰的“底线”,认清党员言行的“负面清单”,从而推动全体党员把党规党纪印在心上,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习惯。二是制度规范方面,要求建构更为严格规范的制度体系。因为思想建党常态化的经验需要升华为规章制度,思想建党常态化的过程也需要制度来规范保障。思想认同是制度认同的前提,以自主性为特点的党员学习和以计划性为特征的组织教育只有“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抓住主要矛盾,不搞空对空”,(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6: 172.才能真正彰显彼此一体两面的关系,这就对思想建党制度化提出了具体要求。

(四) 社会环境: 干扰因素复杂交织

党员培养过程中干扰因素复杂交织,是新时代思想建党常态化面临的外部挑战。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环境会对人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新时代条件下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而充裕,意识形态斗争激烈而隐蔽,社会客观环境存在的各种干扰因素复杂交织,对党员解决“总开关”问题造成重重阻碍,尤其是在坚定理想信念的路上,不仅党员的先进性追求易在世俗社会展现惰性,促使党员身陷享乐主义的安逸“舒适圈”,而且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易在多元文化浪潮中遭受猛烈冲击。尽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雷霆之势聚焦反腐败斗争,通过“打虎、拍蝇、猎狐”等有力行动促使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面对不同群体利益的相互交织、不同思想观点的交相杂陈以及各种文化思潮的此起彼伏等等,“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 61.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影响党员培养发展的不利因素形成层层困扰。并且,从党员自身视角来看,党员的个人素质和主观意向也是影响思想建党效果的重要因素,理论知识浅薄、角色意识淡薄、精神意志消沉、价值取向物化、防微杜渐意识不强等“知情意信行”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制约思想建党常态化的有效推进。所以,由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所决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合格共产党员,就如同任何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一样,它不是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或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实践塑造过程,即唯有在遵循基本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充分的“钙”含量促使党员价值观念不断深化拓展、阶段性目标接续实现,才能使党员避免陷入“温水煮青蛙”的社会陷阱,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由认同到自信的跨越。

三、 思想建党常态化的推进策略

常言道:“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明晰思想建党常态化的理论内核,把握思想建党常态化的现实问题,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提出科学合理的推进策略。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思想建党常态化作为一个政治性要求较高、教育性特质显著的复杂性系统工程,必然受到思想建党内部结构和外部因素的双重制约。为此,新时代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必然要针对现实难点问题,一方面坚持党的工作规律与教育规律相融合,党员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的具体策略,推进思想建党活动制度化、生活化、科学化;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的建设这一开放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坚持内部优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顶层设计,外部维护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的宏观策略,凝聚思想建党常态化的强大合力与向心力。

(一) 遵循规律为上: 坚持党的工作规律和教育规律相融合

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相融合,增强思想建党常态化的科学性,是新时代思想建党常态化的具体策略之一。具有学科属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具有实务属性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虽然都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作用于人之“三观”,具有内涵的交叉、内容的相通以及外延的包含关系,但由于两者中心任务即侧重点不同,两者遵循的规律也有所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因其思想性、道德性的教育特点更突出,要求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过程中具体遵循社会规定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学科建设规律等;而思想政治工作因其政治性、党性的工作意蕴更浓厚,要求在落实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过程中具体遵循党政领导规律、队伍保障规律、组织维系规律、实践根基规律等。而思想建党常态化作为一个集中作用于“人”的能动性活动过程,是把全体党员作为教育对象,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两种属性与范畴于一身的实践形态,因此新时代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必须要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相融合的原则,避免党员管理与党员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担当奉献精神的合格党员。具体而言,就是要在遵循人的认识发展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规律以及人的思想转化规律——“内化外化规律”这两大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一方面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要求,把坚定理想信念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包括党员政治行为和思想道德素质等在内的规范养成教育;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党员的自由全面发展,认真遵循前文所述及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规律,探索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全贯通的一体化工作体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先锋。

(二) 强化教育效果: 坚持党员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坚持党员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消弭思想建党“高大上”的距离错觉,是新时代思想建党常态化的具体策略之二。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越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美国人,而越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去检验它,它就越会深入他们的心坎。”(1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588.因此,坚持党员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切实提升思想建党常态化实效,除了发挥党组织“正面教育”的熔炉作用,依靠党规法纪的规范约束功能,还必须把“日常生活”作为反观党员思想行为的重要领域,正视日常生活的基本特征与主要作用,以日常之法敦促党员学以致用,从而避免思想建党搞形式、走过场或“一阵风、一阵雨”的弊端。具体而言: 一是正确把握思想建党与日常生活互融互构的内在逻辑,既坚持落小、落细、落实的原则推动思想建党生活化,让党员群体在政治空间和组织生活之外也可以直接感知、主动学习,推动思想建党活动在日常生活领域“落地生根”;又强调在党内教育中重点观注党员对日常生活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想,凸显思想建党的主体性和实用性价值。二是与此同时注意保持与日常生活的适度距离,避免思想建党“过犹不及”的排斥反应,因为日常生活乃是私人领域,无论“泛政治化”还是“去政治化”,都会对思想建党常态化形成严重阻力,所以掌握好思想建党融入日常生活的科学尺度,把握好思想建党介入日常生活的内容边界,是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的长远之策。三是创新思想建党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方法,因为实现党员教育与日常生活、抽象理论与生活经验相融通,必须以更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和富有时代特点的崭新手段,充分调动党员自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日用而不觉”的教育效果,不断拓宽思想建党常态化的广度、深度、宽度与效度。

(三) 增强制度因素: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增强思想建党常态化的制度因素,是新时代推动思想建党常态化的具体策略之三。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是党的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性认识。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仅靠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为继。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增强制度因素,是改变思想建党随机式进行、活动式展开、无序性组织的重要手段,也是避免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效果不佳的主要措施。相反,如果只推动规章制度的刚性建设,而党员丝毫没有制度意识和敬畏之心,也会导致思想建党活动简单化、表面化、片面化。因此,必须聚焦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的策略原则,坚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解决好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频共振的问题,推动思想建党的思想引领、价值引导作用与制度治党的行为规范、评价保障功能同向而行。二是科学把握两者有机统一的内在机理,找准两者协同并进的关键所在,既处理好思想建党的理论生机问题,又处理好制度治党的约束监督问题等,推动形成真正实现两者共通的体制机制,取得良好管党治党效果。三是坚持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相结合的原则,因为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的原则,本质上又体现和内含着以德治党和依规治党相结合的现实诉求。新时代面对复杂严峻的党内外形势,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必须围绕党规、党纪要求,一方面把党内政治生活与组织生活作为基本载体,划好共产党员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以政风官德约束好共产党人的思想防线,另一方面又把党员行为约束在纪律规矩的规范之下,把权力关进制度规范的笼子之中,以党规党法筑牢共产党人的制度防线。

(四) 坚持一切从严: 优化好全面从严治党的顶层设计

着眼于中国共产党各方面建设的内在联系,优化好全面从严治党的顶层设计,为思想建党常态化建构一个协同共进的内部环境。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是连接和融入党的建设各方面、各环节的先导性因素,新时代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必须着眼于全面从严治党本身是一个各子系统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又相互推进的统一整体,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一切从严”标准和“自我革命”精神落实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最终不断增强党的“四力”。(16)“四力”特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明确提出的全党要不断增强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具体而言: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正所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在党政军民学各领域不断强化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是统筹推进党的各方面工作、着力提升思想建党常态化实效的基本前提。二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明确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定位和根本性建设地位,既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又要做好政治建设的目标、原则、道路、纪律、规矩、文化等的长期统筹与管理工作,夯实思想建党常态化的政治基础。三是坚持思想从严的原则,不断打扫思想“灰尘”,补足精神之“钙”。具体着眼于思想“总开关”问题,既做好党的理论的发展创新工作,又注重党员理论思维的学习锻造过程,以营造良好的理论环境和培育环境炼就党员“金刚不坏之身”。四是坚持组织从严的原则,维系好党的组织体系。因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思想建党常态化的全部工作都要靠党的组织体系去推动,这就要求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则,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1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 63.价值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培养新时代的好干部。五是坚持作风从严的要求,打好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的持久战。因为作风问题不仅彰显和反映思想问题,而且作风建设如同思想建党一样需要抓常、抓细、抓长,所以要通过制度规定和政策执行推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与此同时从思想上返璞归真、固本培元,推动思想建党常态化与作风建设持久化同向而行。六是坚持纪律从严的要求,把严守党规党纪作为治本之策。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促使共产党员自觉学习党规党纪,明确党员行为的底线和“负面清单”,推动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新时代思想建党常态化的重要目的。七是坚持制度从严的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正所谓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不能负大舟,制度建设事关长远,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以科学的制度设计与严格的制度规定严防“牛栏关猫”的现象,是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的关键所在。

(五) 优化思想环境: 维护好党的意识形态安全

着眼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宏观建构,维护党的意识形态安全,为思想建党常态化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外部环境。意识形态作为整个社会机体的灵魂,实质上涉及党和国家的权威性能否得到有效确立、政治主张和价值理念能否得到普遍认同的问题。意识形态工作不仅与思想建党常态化在目的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维护党的良好形象和思想安全,凝聚起强大的政党向心力,对于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也发挥着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两者是内核与全局、依靠与成就的关系。因此,新时代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长期且复杂的准备。因为随着世界范围内不同制度、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相互博弈,以及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活动在现实生活和网络领域层出不穷等,已经连续有一些错误言论和价值观点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倘若任凭这些言论肆意泛滥,势必会搞乱民心,威胁党的执政地位、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必须做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复杂、长期的全方位准备。二是必须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意识形态安全事关政党兴衰成败和国家长治久安,面对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和西方咄咄逼人的舆论攻势,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靠什么引领、往什么地方走的根本性和关键性问题决不能含糊,也不能偏差,更不能颠覆。只有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促使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坚决做到“两个巩固”,才能为思想建党常态化赢得主动,为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提供更好的环境。三是必须热切关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把网络阵地建设作为新时代思想建党常态化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各种社会思潮、“信息风暴”和“科技意识形态”的猛烈冲击,思想建党常态化只有协同网络阵地建设,深入研究、主动作为,既牢牢掌握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转化和宣传工作,又主动提高党的网络治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做好网络舆情监测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用网治网水平,才能在意识形态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党的阵地建设的最大增量。

四、 结 语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本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包括思想建党常态化主要内涵、特征和功能在内的理论内核,系统性考量现阶段思想建党常态化存在的种种不足和原则策略,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发展需要,也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建经验的理论研究需要。思想建党常态化作为一个既关涉理论建构、教育引导、价值塑造,又涉及心理调适、实践推进、制度规范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亟待回答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正在探索进行的实践命题,尤其随着时代发展,思想建党常态化的时空域、问题域、影响域都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要系统研究和深入破解思想建党常态化问题,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进一步深化研究,才能力争从各要素入手推动思想建党常态化效能实现整体提升,才能切实引导全体党员自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建党理想信念常态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建党百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水上消防(2021年3期)2021-08-21 03:12:10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2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18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4:00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07:59:44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