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疲劳后跑步导致猝死

2021-01-06 03:06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汪芳
保健医苑 2020年9期
关键词:运动性心率跑步

文/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汪芳

我曾经看过一个网络小短片,名字叫什么已经记不清了,它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人类的身体就是为运动设计的,它不喜欢老是坐着。起初我也觉得这个观点很另类,毕竟我的工作性质要求我更多的时候是坐着。而最近几年我开始加大运动的频率和时长,习惯成自然,不仅锻炼了身体素质,也让工作状态更加饱满,我越发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奥秘。

不过万事皆有两面,运动得当能够促进身强体健,运动不适则会让身体更加疲惫,甚至酿成事故。就在几天前,美国心血管领域的一位知名电生理专家,劳心费力忙了一整天,晚上回到家已经11 点了,仍踏上跑步机坚持锻炼……天亮之后被发现猝死在跑步机旁。这一重磅消息迅速在业内传播开来,很多人对专家的英年早逝表示痛心和惋惜,同时也表示出不解和些许的恐慌。

关于运动与猝死的话题,我们有必要再谈一谈。

什么是运动性猝死?有何特点?

运动性猝死是指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了相应的症状,最终发生“非创伤性死亡”(多数是由心肺功能问题造成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心源性猝死”。跑步中猝死多为快速的心室颤动——这是一种极快且无规律的跳动,使得心脏不能有效收缩排出血液,进而导致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此时若不能及时施救,病情恶化,很容易出现快速死亡——猝死。

在我国,运动性猝死涉及的运动项目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跑步、足球、篮球,可见最简单的跑步反而是发病最多的。很多朋友可能会说,运动性猝死就是运动过量导致的。其实不然,运动过量更多时候只是诱因。有些人看上去特别健壮,实际情况可能已经存在某些心脏疾病,只不过平时显现不出来,当运动后心脏负荷增加到一定程度,病变部位才会出现问题。所以,运动一定要控制好强度,千万别超标。

如何保证合理的运动强度?

心率是判断运动强度的重要方法。安静状态下成年人的心率为60~100 次/分,一般身体活动允许的心率叫最大心率(220 减去年龄)。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心率超过了最大值就会喘不过气或头晕,这些症状是在提示“运动过度”了,需要休息一下。当然,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最大心率也会增大。

只要心率低于“最大心率”就是安全的吗?当然不是!我们要尽可能离临界点远一些——运动时心率最好不要超过最大心率的85%。一般来说“中低等强度区间”的运动心率为最大心率的50%~70%,“剧烈运动强度区间”的运动心率则为最大心率的70%~85%,大家可以自行换算。

对于初次锻炼的人(男性超40 岁,女性超50 岁),特别是既往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以及有长期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开始运动前一定要到医院做个运动负荷评估,经医生指导后再运动,确保科学锻炼。简单地说,运动要科学、循序渐进,当感觉不太舒服或运动中特别疲惫的时候,都要及时停下休息。

文章开头提到的这位美籍华人医学专家是我们专业论坛的好朋友,那次精心准备的报告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他的不幸我也是备感惋惜。痛定思痛,值得总结:他过往因为心梗做过支架,曾经也有过猝死的经历,好在当时发现及时被有效救治,然而此次未能再被幸运之神眷顾。实际上“心脏康复”非常提倡通过适度的运动来促进功能恢复,前提是掌握合理的强度。

悲剧提示我们:当身体劳累疲惫时,一定不要再做剧烈运动,否则会让心脏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状态,即使是健康人也可能引发不测,遑论有过心肌梗死和猝死经历的人。更为可惜的是专家当晚独自跑步,身边没有其他人员,以至在他出现可能的不适症状(信号),如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大汗淋漓、晕厥、胸痛、胸闷、眩晕、眼前发黑等情形时,依旧没有人给予有效的沟通与提醒……

每当有人因为运动不当而猝死的时候,总能给予我深刻的启示。所以我建议大家累的时候不要跑步,当身体给出信号后要及时歇息止损,有机会跑步也最好结伴出行。涉及猝死的急救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为此我们的跑团决定开展跑者全员培训,让大家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技巧,努力做到——“我保人人,人人保我”。

运动是良药,运动是良医。运动讲科学,运动也要量力而行。就像吃饭一样,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暴饮暴食。当下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我们要避免去聚集性场所,同时注意个人防护。切勿攀比跑的是否最快,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强度,即使慢一些,如能坚持到底,一样是大家眼中最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运动性心率跑步
心率多少才健康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跑步穿什么
语言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跑步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
“一个元素的面孔” 两位大家的灵魂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