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及护理干预分析

2021-01-06 07:59张金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8期
关键词:营养液胃肠道机体

张金凤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0 引言

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因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对脑部造成损伤,患者易出现吞咽障碍等,无法自主进食,骨骼肌与内脏蛋白大量丧失,致使患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甚至还会导致误吸性肺炎[1]。此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并积极护理干预,具体情况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到2019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39)。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40-79岁,平均(60.34±7.41)岁;发病时间:9-62 h,平均(14.52±3.40)h;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1-80岁,平均(61.25±7.32)岁;发病时间:10-60 h,平均(14.52±3.40)h。两组患者上述资料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家属均签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患者均通过头部CT、MRI确诊;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明确为吞咽障碍者;格拉斯哥评分为9-12分者。排除标准: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者;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全部患者都采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促进脑循环、脑神经保护、缓解脑水肿等常规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帮助翻身叩背、清洁口腔卫生、皮肤护理、压疮防护措施、预防感染等。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液方案由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脂肪乳、微量元素等组成,行静脉输注。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方式,营养液早期使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使用1-2 d后使用多种膳食纤维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首日喂养500 kcal,滴速控制在30 mL/h,之后每间职责12 h增加10 mL/h,3-4 d后喂养25-35 kcal·kg-1·d-1。营养支持过程中采取如后护理措施,配制营养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采用一次性输液器推注营养液,切勿重复使用。积极预防机械性损伤,置管过程中最大限度保护患者咽喉、食管以及胃黏膜等;为减少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返流误吸等胃肠道反应情况,严格把握营养液浓度、温度、速度等。密切监测患者机体水、电解质、血糖等水平。喂养过程中及时清理口腔当中的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排除胃内残留物,再输注营养液,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随病情转归,帮助患者自主进食。

1.3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①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内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指标水平。②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胃肠道不良反应、便秘、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n代表计数资料,经χ2检验,(±s)代表计量资料,经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对比。干预前,两组患者TRF、PA、Alb等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TRF、PA及Alb等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几率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51%,组间差异显著(P<0.05)(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TRF PA Alb支持前 支持后 支持前 支持后 支持后 支持后对照组 39 219.75±32.56 228.86±40.56 210.10±31.22 226.71±33.37 23.34±2.87 32.32±3.81观察组 39 219.64±33.01 249.16±45.31 209.57±31.45 247.60±34.28 23.12±2.72 26.88±3.85 t-0.015 2.085 0.075 2.731 0.029 6.272 P-0.988 0.041 0.941 0.008 0.977 0.001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

3 讨论

脑梗死后患者易出现吞咽障碍,由于液体、固体经过口腔到胃内的过程出现传送延迟或困难。患者中枢神经受损后引起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患者出现语言障碍、食欲不振、进食困难,不利于消化与吸收;脑梗死后使能量消耗大、蛋白质分解快,机体负氮失衡,机体抵抗力低下,对身体各重要脏器、系统功能等造成影响,影响预后效果[2]。吞咽障碍引起患者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情况,影响患者康复效果。营养是机体组织生长、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是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因此,应给予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支持,可为机体提供相应能量,促进机体氮平衡,维持组织细胞代谢与修复功能,利于疾病康复。肠外营养支持主要由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输注,热量直接作用于患者,肠内营养是通过患者胃肠道作为营养输入通道,可通过口服输入或是经导管输入方式,肠内营养具有吸收快、操作方便,价格低,保护消化道黏膜的特点,不会改变肠黏膜细胞结构,减少肠道刺激,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3]。

胃肠道反应是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易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胃肠道黏膜由于缺氧而出现水肿,影响消化道功能,肠道蠕动能力下降,胃内容物易出现潴留现象。因此在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观察其胃内残留量,评估患者采取营养支持的耐受状况。量由少至多,症状显著时及时停止喂养,以免发生呛咳而出现吸入性肺炎,营养液应保持合适的温度、喂养速度,降低恶心呕吐几率。腹胀腹泻多数是和肠道内菌群失去平衡密切相关,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更换注射器,营养液保持新鲜。对于发生腹泻时,应将标本及时留样送检。加上患者长时间卧床休养,胃肠道功能低下,有可能发生便秘,必要时可灌肠处理。营养支持期间定期清洁口腔,清理分泌物[4-5]。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患者TRF、PA及Alb等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几率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51%。可见,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营养支持并加强护理干预,可及时改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采取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方式,并给予护理干预,可维持肠道黏膜细胞正常生理结构,以免出现细菌移位、肠道感染等。同时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元素,保障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效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并发症几率,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营养液胃肠道机体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阳台生菜品质的影响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邓俊峰作品选
食用菌追肥谨记“两适两要”
食用菌生长后期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