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芬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中学生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德、智体、美、劳被要求全面发展,缺一不可。但是就目前而言,中学的艺体类课程被重视的程度远不及语数外等课程。因此,本文就当前初中陶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浅显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建议,希望能为初中陶艺今后的教学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帮助全面培养学生。
关键词:创新思维;初中陶艺
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要为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设计教学内容、改良教学模式等,使得中学生在课堂上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培养并发散中学生的思维,进而使得中学生具有创新思维。
一、初中陶艺课程现状
随着国家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当前,国家、社会都对中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美术的教学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就当前而言,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于中学美术的教学当中,比如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家长只注重语、数、英一类应试课程,而忽视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将其归为“副课”一类,不愿孩子花费太多精力时间在这些课程上。受此影响,学生们对于这类“副课”甚至是副课的任教教师都极为不尊重。另外,作为一门注重想象力、创造力的课程,中学美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就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中学的美术教师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其本身也难以重视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因此教学模式常常是枯燥单一且无味,忽视学生的想法而一意灌输自己的主观感受,这么做的结果往往就是导致学生失去了对美术这门课程的喜爱,彼此之间越来越敷衍不尊重。除了上述的家长以及美术教育工作者本身的原因之外,中学的美术教学中还存在被学校、其他学科的教育工作者不重视的情况。中学美术课程被分配的课时相对较少,且经常被其他“主课”占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学美术教学只能流于表面无法深入,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很难在初中美术课堂上被培养[1]。
事实上,中学生对于陶艺一类动手操作的课程的是极为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陶艺方面知识以及技能对于初中美术教师而言并不是难事。美术陶艺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成型技術,针对于学生的捏塑、拉胚、泥条盘筑三个大方面进行详细教学。但目前而言,美术陶艺课程的发展尚不充分,因而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当前美术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中学生的造型过程而忽略其对陶艺的感受过程、学习所能提供的设备材料有限,不足以供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等,这些不足大大限制了中学生的陶艺课程发展,进而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有所限制。
二、创新思维在初中陶艺中的培养方式
1.重视艺体类课程,培养学生兴趣
要想初中美术陶艺课堂能够顺利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首先学校大环境需要做到充分地对艺体类课程给予重视,适当地增加一些课时。不能将课程进行主副分类,更不能太过区别对待。只有学校、教师、家长都转变了对艺体类课程的认知观念,学生才会跟着重视这类课程。除此之外,美术教育工作者还应该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理念,要明白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考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与兴趣,重在指导而非死板教学。比如,在教材九年级下册陶艺创作一课中,美术教师就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几件陶艺作品,并让学生讨论并回答这些制品分别是什么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等问题,待学生回答出这些制品是陶瓷的,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思索“陶艺”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陶瓷制品等问题,再引入教学主题《陶艺创作》,向学生进行讲解授课。
另外,美术教师还要在原有基础上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选取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比如在陶艺的教学中,可以将陶艺与七年级上册《色彩的魅力》一课结合,选择有一些色彩鲜艳的陶瓷制品的图片、视频素材来辅助教学,既丰富了教学模式,又使得学生被教师的讲课内容吸引,对美术更加有兴趣。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不能只顾着一味地谈论、讲述知识要点、让学生没有目的性地进行动手操作,还要和学生及时的互动。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实际的想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课程与体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创作空间
想要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就不能只自顾自地讲授知识点,表达自己的看法,更要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倾听学生们的见解观点。多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深入了解,这样以后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了解美术这门学科,使得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并培养学生陶艺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
虽然,大多教师在布置陶艺作业时都会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但往往又随即加上自己的看法见解。殊不知,教师的话语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局限而难以发散,会下意识地跟着教师的看法走,从而难以真正地“自由发挥”,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因此,教师就需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情趣浓郁 能工巧匠》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先问问学生们对于这个课题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并引导学生们自由发挥,将心中所想用陶土制作出来。在学生们画完后,还可以将学生们的作品互相展示,由学生们自己讲解所制作品的内容及含义,让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对美术陶艺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今,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重视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和想法,不能将自己的思维强行地灌输到学生身上。否则,就是揠苗助长,虽然一开始看起来使得学生进步很快,但长期下来,学生自身的思维会变得拘束,难以发散,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极大阻碍。
结束语
创造力的高低以及思维的发散程度是美术陶艺课程中学生表现好坏的决定性因素。针对当前中学生陶艺课程的学习效率较低状况,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改善教育模式,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在陶艺课堂上学得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陈晓雯. 对创新思维下的初中陶艺教学[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八)[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2]都兴麟. 创新思维下的中学陶艺教学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6(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