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中的旅游与旅游研究

2021-01-05 01:24刘鲁,党宁,宋志伟,郑果
旅游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阶段新格局新理念

刘鲁,党宁,宋志伟,郑果

[摘    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旅游学界与政府管理部门及业界的沟通和交流,202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以“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中的旅游与旅游研究”为主题,讨论新时代背景下旅游研究的前沿理论与我国旅游产业实践的焦点问题,以期促成具有引领性的中国旅游研究成果,探索面向未来的中国旅游产业与旅游学科发展之路,凝聚旅游学人之力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学刊年会;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21)12-0151-06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21.12.016

2021年11月13—14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和《旅游学刊》编辑部承办,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绿地旅游研究院协办的202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在上海召开。本届年会首次采用线上线下同步举办,3万余名旅游学界和业界人士齐聚云端参加此次学术盛会。会议以“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中的旅游与旅游研究”为主题,讨论新时代背景下旅游研究的前沿理论与我国旅游产业实践的焦点问题,以期促成具有引领性的中国旅游研究成果,探索面向未来的中国旅游产业与旅游学科发展之路,凝聚旅游学人之力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女士、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启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志刚教授、绿地酒店旅游集团总经理李瑞忠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冯学钢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旅游与会展系全体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线下会场出席了开幕式现场会议,《旅游学刊》60余位编委以及来自全国高校、旅游业及其他部门的3.3万余名参会者通过网络会议与观看线上直播方式参加了大会。

开幕式由冯学钢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启立教授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向与会的各位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当前的发展概况,以及一直以来在旅游领域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国家与社会等方面所做的努力。最后,他希望各位学者和院校师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发展阶段里继往开来,呈现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学术成果,为推动新时代中国旅游学术研究与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女士在致辞中首先祝贺202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的胜利召开,她向大家介绍了上海市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成果和规划方向,她认为,本次年会必将加强旅游学界与政府管理部门及业界的沟通和交流,对中国文旅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必将推动上海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旅游学刊》主编严旭阳教授代表《旅游学刊》致欢迎辭。严旭阳教授表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旅游发展面临更为复杂的机遇与挑战,本次年会是中国旅游研究年会的一次全新尝试,克服了疫情的种种不利影响,线上线下同步举办使更多中国旅游学人在这个平台相聚、分享和研讨,也定能够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为推进旅游学科、旅游产业、旅游人才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1 主题报告

1.1 主题报告(一)

主题报告共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由冯学钢教授主持。第一位主讲嘉宾袁志刚教授发表题为《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与共同富裕》的主旨演讲。首先,他基于系列统计数据提出,收入差距扩大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除了市场经济激励机制、产业链全球化、垄断性权力、过度金融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共性原因,还受到各国不同的政治、税收、财政支出制度的影响,特别是公共产品的结构性变化,会显著影响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也必然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安定造成严重的冲击。其次,他认为,要将中国经济“做大蛋糕”的基础建立在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与高质量就业之上,要坚持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促进要素确权和要素流动;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争取全球产业链在中国布局,促进劳动力进入服务业,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第三,他提出,公共产品均等化是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是当前中国推进城市化、区域一体化的最大障碍,他建议在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的过程中,给出中国特色的收入分配制度。

第二位主讲嘉宾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杭侃院长,作了《文旅融合与云冈景区发展》主旨报告。杭侃教授首先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建造与发展历史、文化意义与遗产价值。他提出,云冈石窟是东方早期石窟的经典作品,对经典之作,需要保护好、研究好、阐释好、传播好和感悟好。他以云冈部分洞窟的保护性修复与云冈博物馆为例,介绍了云冈石窟文旅融合的做法与经验,也指出云冈景区发展在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旅游交通设施与城市公共服务、文旅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市场认知与游客体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他认为,云冈景区应该通过从景点、景区到目的地的转变,建设新的雁北文化高地,谱写云冈文化的宏图愿景。

第三位主讲嘉宾《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特聘教授张凌云作题为《国家文化公园创建的几点思考——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例》的主旨演讲。张凌云教授在演讲中指出,目前我国的国家公园基本是沿袭美国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国家自然公园,而“国家文化公园”处于创建和探索阶段,尚未纳入国家公园体系范畴,因此,他建议创新中国国家公园体系,分为国家自然公园和国家文化公园两大系列,分别由自然资源部、文化和旅游部归口管理。他探讨了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与价值,并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创建和治理为例,提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应该成为高质量发展与文旅深度融合的示范区,在资源保护基础上利用和开发,强化旅游产业功能,通过旅游业传播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1.2 主题报告(二)

主题报告第二环节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吴必虎教授主持。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杨振之教授发表主题为《旅游疗愈:游客生命质量提升与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杨振之教授首先提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两个维度:一是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二是游客体验的高质量,尤其是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旅游是否能提升游客的生命质量,成为旅游业满足民众健康需求的关键问题。他提出了“旅游疗愈”的概念,认为游客通过亲身参与非医药干扰的旅游活动与愉悦、放松和畅爽等情景式体验,能对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等产生一定的疗愈作用。他介绍了正在海南开展的候鸟旅游者实证研究与王岗坪应用案例,阐述了用多学科交叉的混合方法来开展特定旅游环境/场景下的实验观察、干预实验、模拟实验,量化解释度假旅游对游客生命质量在不同方面健康的提升效果。最后,他总结了旅游疗愈研究的理論价值与社会意义,认为旅游疗愈是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旅游的疗愈功能提升了人的生命质量,最终回到人的存在价值。

绿地酒店旅游集团李瑞忠总经理作了《绿地酒店旅游集团的创新思考与实践》主题报告。李瑞忠先生介绍了绿地酒店旅游集团作为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的酒店、旅游、会展三大业务板块,总结了该集团在过去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国际酒店品牌的严苛合作条件倒逼出多元自有品牌,地产主业的波动性压力成就了轻资产发展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市场巨变催生了服务渠道一体化的战略,国内行业的内卷化竞争助力海外轻资产发展步伐。他对未来的创新发展提出,要聚焦高质量发展、存量挖掘与综合能力提升,着力提高业务运营能力、企业品牌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行业链接能力。

2 分论坛

第一论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旅游业再出发

本论坛由暨南大学文彤教授、山东大学黄潇婷教授和重庆工商大学王韧教授主持,广州大学朱竑教授、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宋瑞研究员评议。

本论坛共有19篇论文参与汇报。其中,阎芷歆等从需求、供给、政府3个维度构建基于供需双向的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框架;石少湘等运用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方法,建立长短期记忆循环神经网络模型来进行旅游指标的预测,在反事实框架下评估公共危机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吴新芳等关注乡村旅游小微企业经营者面向社区的自发环境行为,依托公平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探究了感知公平对社区环境公民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

第二论坛:红色旅游与国家认同

本论坛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金伟副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蔡红教授和广州南方学院商学院王亚欣教授主持,北京联合大学李柏文教授和中国旅游研究院宋子千研究员评议。

本论坛共有20篇论文参与汇报。其中,孙洁等构建了基于政策主体、政策工具和政策效力的三维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2004年以来的113项国家红色旅游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和量化分析;罗秋菊等基于“叙事-记忆之场-认同建构”的理论逻辑,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叙事分析方法,揭示了叙事对港珠澳大桥成为红色旅游场所的建构过程,且深入阐释了该桥作为红色旅游场域对游客爱国主义情感和国家认同情感产生的影响效果;张洁等基于必要性条件分析、模糊定性比较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的混合方法,研究红色旅游中红色文化认同的必要性条件、核心-边缘组态及最优路径。

第三论坛:旅游大数据预测与决策

本论坛由中山大学吴晨光教授、南开大学李辉教授和浙江大学林珊珊副教授主持,陕西师范大学白凯教授、四川大学杨振之教授、北京联合大学王静教授和南开大学梁赛副教授评议。

本论坛共有19篇论文参与汇报。其中,郭晓姝等通过挖掘在线酒店预订网站顾客在线评论与酒店管理反馈信息,构建了在线反馈中广告对酒店绩效的影响模型,验证管理反馈中广告的作用,为酒店广告营销提升提供依据;代玉洁等提出了一种网络大数据驱动的旅游客流量多尺度组合预测方法,以解决传统客流量预测的滞后性问题;王海艳等选取长三角核心27个城市样本,以静态面板模型与ARIMA模型为基准,构建了动态空间误差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误差模型作为研究预测模型。

第四论坛:旅游休闲城市与特色街区

本论坛由北京联合大学刘敏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刘爱利副教授主持,北京交通大学张辉教授、北京联合大学石美玉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家明研究员评议。

本论坛共有18篇论文参与汇报。其中,施媛媛等基于2015年和2020年对上海城市形象的调研数据,采用品牌联想法和内容分析法,描绘出大众感知到的上海城市形象,并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上海城市形象在5年间的变化;朱鹤等运用最近邻分析、分布格局刻画、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等分析工具,研究北京城市旅游休闲供给的分布格局、各类供给的分布特征与相关关系;曹晨等构建历史文化街区居民的身份认同、参与度、满意度和对街区建设的支持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对身份认同、参与度、满意度和支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第五论坛: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

本论坛由厦门大学张进福副教授和浙江大学吕佳颖副教授主持,安徽师范大学陆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刘俊教授、西南民族大学钟洁副教授和浙江大学王亮副教授评议。

本论坛共有23篇论文参与汇报。其中,杨雪珂等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成都市明月村为案例,分析由艺术家迁居引起的乡村绅士化过程特征与形成机制;张清源等以苏州柳舍村为研究案例,将星球城市化与协作治理理论相联系,构建多维度的概念框架,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乡村治理的过程、特征和机制;苏伟锋等以福建省龙潭村为例,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揭示乡村居民的生计特征与分异机制。

第六论坛:区域文旅一体化与城市群发展

本论坛由北京联合大学刘啸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张波教授和北京联合大学汪秋菊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钟林生研究员、同济大学吴承照教授和北京联合大学曾博伟教授评议。

本论坛共有23篇论文参与汇报。其中,徐甜甜等从组织层面协同、战略层面协同、产业层面协同、保障层面协同、传播层面协同5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控掘出其在协同创新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内容和重点,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助推上海建设成为邮轮旅游消费中心;谢丽华等基于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上海大都市圈的9市40城的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结构演化进行分析;黄迪等以京津冀旅游产业作为研究主体采用DEA指数模型,从不同尺度及维度对其效率进行研究,明晰影响不同城市旅游业综合效率变化的分解效率差异。

第七论坛:在线新文旅与智能服务

本论坛由陕西师范大学李君轶教授、厦门大学郑伟民副教授和北京工商大学黎巎教授主持,西南财经大学廖治学副教授和暨南大学郑天翔副教授评议。

本论坛共有17篇论文参与汇报。其中,王君怡等以2016—2020年故宫博物院新浪微博官方账号发布的微博为例,搭建贝叶斯模型和影响图模型模拟推断引发社交媒体参与的最优情景和决策;吕婷等以自然景观的旅游直播为研究对象,结合眼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从主客观层面探究在线评论对观众在旅游直播中的关注度及体验的影响;蔡雯雯等通过UGC文本探索旅游情境下的旅游者情感,运用语义网络分析对旅游者情感的关系进行分析。

第八论坛:会展与体育赛事旅游

本论坛由华南理工大学戴光全教授、中山大学罗秋菊教授和北京体育大学蒋依依教授主持,香港理工大学肖洪根教授、浙江大学周玲强教授、北京第二外语学院谷慧敏教授、山东大学黄潇婷教授、北京体育大学谢婷副教授和北京体育大学张佑印副教授评议。

本论坛共有38篇论文参与汇报。其中,郭云娇等以菜市场摊主在扉美术馆的介入下参与到艺术活动中的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摊主能否以及如何在外部力量介入下从协商休闲制约转化为艺术活动参与者及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尹书华等以广州国际灯光节为例,通过质性和定量的混合研究方法,探索节事参与者空间秩序感知维度以及对行为意向的影响;许欣等基于跑者的具身体验视角,通过田野调查采用观察法与半结构化访谈,探索了马拉松跑者在赛事中如何通过身体形成对赛事的认知。

第九论坛:旅游经济理论前沿与创新

本论坛由中山大学左冰教授、中山大学李师娜教授和浙江工业大学赵磊副教授主持,上海财经大学何建民教授和云南大学田里教授评议。

本论坛共有28篇论文参与汇报。其中,安珂珂等借助双重差分模型、时间动态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沿线省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赵婕等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构造时间虚拟变量和个体虚拟变量,对“海上丝路”倡议的整体效应和时间动态效应进行解释,并给出了政策建议;刘姝序等探讨了不同类型的酒店在面对新冠疫情时采取不同措施对酒店绩效的影响,发现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待不同类型酒店的态度也会对酒店绩效产生影响。

第十论坛:旅游地理研究传统与转向

本论坛由四川大学刘俊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席建超研究员和苏州大学汪德根教授主持,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南京大学章锦河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张宝秀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李山副教授评议。

本论坛共有20篇论文参与汇报。其中,卢嘉新等立足于福州中心城区,通过Python采集,运用空间自相关等空间分析法和空间句法,分别对道路结构特征和酒店空间布局进行分析,继而讨论二者的空间关系;石洪等提出了滑雪旅游资源的两属性三维度評价体系,构建全球滑雪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模型,以全球3350个滑雪场作为样本,利用GIS技术和随机森林模型,对全球滑雪旅游资源适应性进行评价;贾文通等以沪宁城际旅行为例,引入了高铁“门到门”旅行时间框架,获取高铁列车时刻表与高德地图路径规划API等数据源,评估了不同接驳方式下的景区时空可达性。

第十一论坛:旅游、休闲与社会进步

本论坛由海南大学董二为教授、沈阳体育学院冯欣欣教授和大连财经学院付冰教授主持,青岛大学马波教授、南开大学陈晔教授和北京林业大学张玉钧教授评议。

本论坛共有30篇论文参与汇报。其中,郭梓岩等将“吸猫旅游”作为主要的研究现象,通过网络文本数据爬取和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基于关键事件法从吸猫旅游者的认知、行为和情感三维度进行群像分析,识别出该行为的形成过程与存在类型;邓迪等运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主题编码和阐释分析,通过访谈对象自身对“生活方式”的表达和实践来阐释分析生活方式的内涵;王珂等通过探讨季节性旅居老年人在目的地的感官体验及其与健康文化信念关联的健康结果,增进了关于季节性流动如何促成老年人健康体验的理解。

第十二论坛:遗产保护与遗产旅游

本论坛由中山大学张朝枝教授、北京大学汪芳教授和厦门大学李渊教授主持,中山大学王俊亿副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郭文教授、台州学院崔凤军教授、云南师范大学赵红梅教授、北京大学张天新副教授和北京联合大学孙业红教授评议。

本论坛共有38篇论文参与汇报。其中,黄甜乐等尝试揭示微博中故宫的猫的叙事策略及其引发青年群体的移情反应,从发布者的“叙事”与阅读者的“移情”两个方面,对微博传播中的故宫的猫的图片及文字进行叙事分析;张先悦等以北京旧物仓为例,采用游客受雇拍摄法和图片内容分析法,探讨旧物仓怀旧意象,归纳出空间生产特点,进而对构建反思性记忆场域、强化怀旧凝视提出建议;童玉姣等以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为例,依据511位游客的抽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遗产解说、感知遗产价值、环境敏感性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第十三论坛:旅游创新与新业态

本论坛由四川大学程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苏明明副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戴湘毅副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徐红罡教授、东北财经大学韵江教授、华侨大学谢朝武教授、暨南大学文彤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江金波教授和浙江大学吴茂英副教授评议。

本论坛共有22篇论文参与汇报。其中,肖凯杰等从研学旅游存在消费者与购买者不一致的二元视角出发,文章在问卷基础上,选取旅游动机、价值感知、风险感知和成本感知等变量,从家长视角探讨中小学生研学旅游购买决策影响因素;周奇美等以广东省徐闻县南极村艺术家部落为例,运用访谈和观察法收集处于各体验阶段的游客情感变化的数据,采用扎根理论建构体验生成的情感触点机制;岳菊等综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特征,探讨了京津冀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力及区域旅游发展对不可移动文物丰度的具体响应程度。

第十四论坛:旅游行为与旅游新消费

本论坛由中山大学陈钢华副教授、南京大学张宏磊副教授、中山大学陈增祥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吕兴洋教授和中南大学粟路军教授主持,中山大学王宁教授、海南大学谢彦君教授、厦门大学林德荣教授、洛阳师范学院梁留科教授、澳门旅游学院杨晶晶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叶浩彬副教授、复旦大学郑丹妮副研究员、华侨大学阮文奇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马剑瑜教授、中山大学张骁鸣教授、中山大学张辉副教授、台州学院董雪旺教授、华侨大学殷杰教授、南开大学李春晓副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代姗姗教授评议。

本论坛共有58篇论文参与汇报。其中,王诗佳探究旅游免税购物过程中群体内其他游客兴奋和焦虑情绪对团体中焦点游客情绪及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同时检验了时间压力和社会拥挤对群体情绪感染过程的调节作用;常卉佳等通过理论探讨并进一步构建计量模型,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北京大学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陈瑞霞等研究了旅游消费和个人幸福感的非线性关系,并探讨了健康、社会联结和自信的中介作用,以及根据收入、城乡、所处地区和性别进行分组,研究旅游消费和个人幸福感的非线性关系是否因分组而不同。

第十五论坛:水上旅游与岸线资源开发

本论坛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叶欣梁教授、青岛大学张言庆教授和复旦大学王莎副教授主持,俄勒冈大学苏晓波教授、湖北大学马勇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张晓宇副教授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孙瑞红副教授评议。

本论坛共有14篇论文参与汇报。其中,周淑怡等通过构建邮轮旅游引力模型对国内邮轮客源开发的空间格局进行系统研究,并利用竞争态模型对市场进行划分;刘佳等运用扎根理论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等研究方法,识别和构建滨海旅游地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对滨海旅游地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机制和驱动路径进行实证检验;杨文丽等采用内容分析法、回归分析和多群组比较等方法主要探讨了游客9个维度体验对邮轮性价比感知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牌定位下的差异性。

第十六论坛:旅游教育与学科未来

本分論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共有10位学者探讨旅游教育与学科的困境、突破与发展。

上半场由严旭阳教授主持和评议,围绕旅游教育主题展开讨论。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院长陈晔教授以《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困境与突破》为题作报告,从问题根源进行反思,提出旅游高等教育未来可能突破的方向。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谢朝武教授以《旅游教育的困境逻辑与突破策略》为题作报告,对如何突破旅游教育困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韵江教授以《旅游教育的创新突破:百战归来再启程》为题,指出旅游教育变革的必然性。华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刘俊教授作题为《从Earn模式到Learn模式:旅游教育突破创新的可能路径》报告,他提出旅游教育要从面向旅游行业需求到面向人的全面发展,将旅游的实践育人价值全面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学生发展的全过程。

下半场围绕旅游学科的未来发展问题进行讨论,由青岛大学马波教授主持和评议。澳门旅游学院杨晶晶副教授以《旅游研究创新与旅游学科发展》为题进行演讲,她结合个人工作经历,分享了自己对旅游研究和旅游学科发展的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白凯教授作题为《强化“五力素养”集成,巩固旅游管理“双万计划”成果》的报告,提出对旅游教育的困境与突破和旅游研究创新以及学科发展的思考。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孙九霞教授以《挣脱旅游研究“甜麦圈”——对学科自立与超学科发展的探索》为题作报告,她从旅游学科相关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切入,指出我们需要由内而外重新审视旅游学科框架。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孙业红教授报告的主题为《从旅游研究创新到旅游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她指出旅游研究要综合本土和全球视野,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知识贡献。

3 论文评选

3.1 年度优秀论文评选

张凌云教授主持《旅游学刊》2020年度中国旅游发展笔谈“火花奖”和2020年度优秀论文的表彰环节。《旅游学刊》笔谈“火花奖”从2015年开始设立,旨在鼓励和奖励学界、业界真正有思考、有启发的声音。笔谈“火花奖”和2020年度优秀论文的评选由《旅游学刊》编委组成“《旅游学刊》年度论文评选委员会”进行评选,共遴选出两篇2020年度优秀笔谈和10篇《旅游学刊》2020年度优秀论文。年度优秀论文选题各异,均根植于丰富的中国旅游发展实践,兼具理论和实践价值、研究规范,反映了中国旅游发展和学术研究亟须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

3.2 会议优秀论文评选

本届年会开设16个主题共28场平行论坛,是自2011年《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创办以来分论坛场次与汇报人数最多的一次。主题分别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旅游业再出发,红色旅游与国家认同,旅游大数据预测与决策,旅游休闲城市与特色街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区域文旅一体化与城市群发展,在线新文旅与智能服务,会展与体育赛事旅游,旅游经济理论前沿与创新,旅游地理研究传统与转向,旅游,休闲与社会进步,遗产保护与遗产旅游,旅游创新与新业态,游客行为与旅游新消费,水上旅游与岸线资源开发,旅游教育与学科未来。202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共收到投稿论文565篇,编辑部在召集人推荐的基础上,选出56篇论文提交《旅游学刊》编委会匿名评选,评选出20篇202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优秀会议论文。

4 研修班——做有价值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创新

此外,作为本届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期国际旅游研究高级研修班“做有价值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创新”于11月11日—12以线上直播的方式举行。研修班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杨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周尚意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卢晖临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张骁鸣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弥合旅游研究与经济实践的脱节——思考与探索》《景观意义发掘的多维视角》《社会学与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皖南试点》《旅游研究中的方法论个人主义》的讲座,4位教授从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视角探讨旅游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创新。来自全国的近万名青年学者与学生在线参与了研修学习。

[责任编辑: 周小芳;责任校对: 王  婧]

猜你喜欢
新阶段新格局新理念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党建布局演进的历史考察
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新理念下再启航
新机制 新格局
新阶段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基督教发展状况特点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