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策略探讨

2021-01-05 07:50姚恒锹
考试周刊 2021年94期
关键词:教学衔接核心素养策略

摘 要:经历了中考的洗礼,学生进入了高中的学习阶段,初入高中,课程难度的迅速加大,可能会使部分学生感到不适,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教学开展初期,需要做好课程衔接教学工作,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状态。文章就核心素养背景下沪科版高中物理课程初期的教学衔接工作做简要分析,针对当前高中物理课程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做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提高教学成果的策略,为高中教学献计献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

一、 引言

刚跨入高中阶段,学生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以及面对新的学习压力的紧张。物理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学生需要通过严密的逻辑思考解决复杂的问题,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会意识到相较于初中物理,高中课程在难度上进一步加大,部分学生学习中会产生挫败感,甚至感觉到迷茫,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这些问题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这种问题的发生不可避免,但通常而言學生能够学好基本的物理知识,只是由于难度的突然加大,学生不能通过课上的学习完全领悟,需要通过课前预习以及课后的反复推敲,才能很好地掌握,教学中,教师应当引领学生掌握适合高中课程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二、 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初高中物理课程有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是导致学生在初学高中物理时产生一定的不适的重要原因。首先,在初中物理中,教材研究的内容相对比较独立,而高中物理通过知识体系的方式,逐级将问题导入,所学的内容难度逐渐加大,这就导致当学生学习高中物理时在某个章节学习得不好很可能会影响之后课程的学习,所以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加努力,在脑海中形成思维体系,才能更好地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内容。其次,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问题通常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课上的学习一般能够掌握,而高中物理课程难度较大,学生如果不进行预习,在课上很可能跟不上教师的讲解思路,所以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时,在学习方法上需要做出改变,来适应高中课程的学习。此外,初中物理研究注重定性分析,而高中学习的内容大都是定量研究的内容,定量研究的问题逻辑性更加严密,精确度更高,自然在知识的学习难度上要高一些。并且,高中物理课程中还有一些实验课程,只有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充分的把握,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学生需要从形象思维跨越到抽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学生难以适应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因素。

初中和高中课程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尽管高中课程比初中课程难很多,但是总体上是初中课程的进阶,初中课程中学会的内容,部分在高中能够运用得到,并且初中物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在高中学习时能够更轻松。比如初中物理中学到的力臂和力矩的相关知识在高中学习时仍然能够用得到,可以说只有初中知识掌握得较好,才能更好地学习高中知识。

三、 初高中物理衔接之间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材内容上

在教材内容上,很多学生认为初中物理教材中学习的内容较简单,很多知识即使不需要教师讲解,课前预习中也能大致掌握,而高中物理教材设置较为抽象,很多知识仅仅依靠预习很难读懂,需要教师的讲解。此外,高中教材设置中题型多且复杂,做题难度也大很多。并且,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的实验,但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对实验的理解往往不得要领。

(二)在学生学习心态上

学生初入高中学习,面临新的环境,本就有一些迷茫,课程难度的加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时难以理解更是增大了这种心理压力。学生经历了中考的压力后,初入高中,在心理上会有一定的放松,这种放松的心态,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难以进入高效学习的状态,研究发现,进入高中后学习质量下降的学生达到64.3%,然而高中是学生阶段压力最大的时期,在此阶段放松很可能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

(三)在学习方法上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时,物理知识相对比较直观,学生只需要跟随教师的思路就能学会相关知识。而高中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在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学生需要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高中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指定的符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初中课程由于难度较低,学生大多时候通过自己思考能够理解知识,而高中课程难度更大,学生要学会在自身思考之外向教师请教。此外,在做到错题时,很多学生没有对错题点进行细致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导致问题越积越多,学生就会逐渐认为物理课程难度较大,并对自己产生怀疑。

四、 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的策略分析

(一)研读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做好课程分析

高中物理教师想要带领学生做好初中、高中物理课程的衔接,使学生尽快进入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去,首先应当对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有充分的理解,按照课程要求进行教学。在国家对教学做出新的诠释,制定出课程标准后,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的评价方式上都做出新的改革。因此为了带领学生尽快完成高中物理课程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当对课程标准充分学习,解读新的教学阶段中的新思想,使教学能力更好地符合新时代的教育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衔接,而且要采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提出要求,并且在教学初期,要给学生一些时间适应新的学习阶段,教师应当对学生有信心,相信经过初期的适应,只要学生想要学习那么一定能够学好高中物理知识。在课程标准中,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多地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主交流、创新学习模式等方法进行学习,这种标准的制定,可见国家希望教学中教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也要有优秀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当针对性地做出培养,不能再唯分数论,让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也应当让学生多动、多思考,高中物理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有很多的实验,这些实验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桥梁,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在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也能更好地锻炼实践能力。初高中教学,由于教学目标不同,对学生的要求自然有较大的差别,高中物理教师想要做好物理教学的衔接,也应当对初中教学标准以及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认识,这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计划,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衔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分析教材,挖掘教学潜力

学生的学习归根到底总是要回归教材,因此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带领学生对高中课程形成系统的认知,是使学生逐渐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有效方式。高中物理的学习也并非上来难度就很大,在教学初期大体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在高一阶段,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力”,像重力、弹力、摩擦力、受力分析以及速度、加速度等是高一上学期主要学习的内容,该阶段只要学生认真听讲,做好课后总结,对公式定理进行一定的记忆,并通过习题进行锻炼,不存在学生学不会的情况,但这只是理想的情况,然而实践发现确实有部分学生学习时不得要领,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第一是学生没有进入高中的学习状态,对高中物理存在畏难心理;第二是学生对教材研读不细致,不能充分挖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分析,理解课程中所讲的公式、定理等,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细致,从而完成学习任务。高中教材相比初中内容确实更加抽象,但逻辑也更加严密,比如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解读,初中的解读方式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高中的解读方式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无疑高中的解释方式更加准确,这种表述方式强调了惯性在运动中的作用,即在光滑的平面上,物体不受水平方向上的力,那么可能存在的状态有两个,即“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但这种表述方式在理解难度上也更大一些,学生需要仔细对教材内容进行反复推敲,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

(三)更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接受程度

学生某个学科能不能学好,关键在学生自己,但教師的正确指导也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也应当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做好初高中物理课程衔接工作。首先在初中高中课程衔接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做好基础知识的准备工作,在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对将要用到的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在进行新课程时不会特别突兀。高一上学期在学习力的过程中,主要分析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在课程开始初期,教师花费少量时间对这些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清楚的认知,这样学生在学习受力分析的时候能够更容易接受。此外,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并且很多内容都很抽象。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式把这些抽象的知识讲解得更加具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讲解课本知识前要经过思考,力求用最通俗简单的语言为学生理清复杂的课本知识,这种讲解知识的方式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也要砥砺自身、不断打磨教学水平,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授课能力。学生想要把物理学习好,应当建立起物理思维,即学生要有对客观物理现象的本质进行研究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的基础是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建立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物理课程本身有一定难度,但也非常有趣,学生通过对物理本质的研究很容易获得成就感,教师可以通过鼓励以及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物理的奇妙,从而建立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做好初中、高中物理课程的衔接,还应当培养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良好习惯。高中物理课程有一定难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首先,学生应当建立课上学习能够专注的习惯,课堂上基础知识的学习是物理课程学习的关键,教师更加了解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在哪儿,因此讲课比较有重点,学生认真听课能够获得知识的精华,能够更好地体会知识。此外,学生还应当建立起定期复习、巩固知识的习惯,在初中学习时由于难度较小,学生只需要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就能基本完成学习,而高中课程难度较大,学生学习完第一遍只是有了初步的印象,而定期复习能够使印象更加深刻。并且,高中物理课程重视逻辑,学生学习不能局限在背一背的层面,当学生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第一步不应当找答案或者求助教师,而应当分析题干中的条件能够得出什么结论,以及解题思路是否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纠正,养成正确的思考方式,才能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高中物理课程有一定的区别,导致学生初入高中学习难以习惯,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逐渐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并深刻地理解高中物理知识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石文笔.注重初高中知识结构差异 跨越初高中物理衔接台阶[J].甘肃教育,2019(20).

[2]郭纪萌.“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8).

[3]吴斌.初高中物理力学衔接教学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20(12).

[4]陈祝富.初高中物理学科衔接的必要性及对策[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5).

[5]张钟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

[6]李鸣.基于德育实施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以初高中衔接课程“浮力”为例[J].中学物理,2020(1).

作者简介:姚恒锹,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衔接核心素养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从思维发展的视角看初一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