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在人间

2021-01-05 15:08宋若词
青年文摘(彩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博洛尼亚但丁神曲

宋若词

前往佛罗伦萨,你会见证诗人的诞生;前往拉文纳,你会遇见不死的灵魂;前往博洛尼亚,你会聆听到《神曲》的奥秘;前往罗马,你会思慕维吉尔的光明。前往意大利,你会遇见一个为祖国而生的但丁;前往但丁,你会遇见一个因《神曲》而生的意大利。

今年是但丁逝世700年。对于但丁,恩格斯曾有一句著名的评价:“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是世界历史分期的象征。然而,在但丁的故乡意大利,他是一个始终活在当下的“精神”,人们悼念他的亡灵,更会一起吟唱他的《神曲》。

但丁在意大利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大概相当于中国的鲁迅。意大利的孩子们都在语文课上学习过但丁,路人都能说上几句他的作品梗概,因此,但丁主题的文创产品在意大利遍地开花也就不足为怪了。漫步意大利,你会觉得但丁与这个国家始终同在。

有市政厅组织《神曲》朗诵,有高中的征文、大学的讲座,为想接触但丁的任何年龄段、任何阶层的民众打开一个个窗口。

与但丁的相遇,从来都不迟。博洛尼亚大学教授、但丁学家朱塞佩·勒达这样描述他与但丁缘分的开始:他高中时是个理科生,对文学没什么兴趣。直到有一天,在意大利语文课上,但丁的一句诗钻进了他的耳朵——“东方天空蓝宝石般甜蜜的颜色”。但丁对他心灵的撞击就此开始。但丁这样定位《神曲》的写作目的:“要使生活于世上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使他们到达幸福的境地。”《神曲》从最开始就是面向大众的俗语文学,用语也不是高贵典雅的拉丁语,而是在意大利方兴未艾,却没有一部经典作品使之规范化的俗语。《神曲》就是这部作品,这也是但丁被称为“意大利语之父”的原因。

3月25日,是意大利政府定下的“但丁日”。有些学者认为,在1300年的3月25日,但丁开始了他的地狱之旅。拉文纳是但丁的埋骨之地,且因为背靠但丁曾经就读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而成为意大利乃至世界但丁研究的一个中心。这座安静肃穆的中世纪小城,处处都是诗人的痕迹:路牌以拉文纳著名的马赛克镶嵌画形式呈现,当年,但丁正是在琳琅满目的镶嵌画的启迪下,描绘出《神曲》天堂篇里的光辉绚丽。

“Dante2021”是拉文纳街头的文化符号。诗人被画成骑自行车的现代形象,或是身着经典的红衣桂冠,但脸上扣了一个大大的潜水用的氧气面罩。人们在这些海报和涂鸦前“打卡”,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与诗人在街头巷尾的相遇。

但丁墓附近的草坪,有一块不起眼的石碑,写着“在这块石碑下,但丁的遗骨曾妥善地休息”。每天下午5点,一位但丁爱好者会在墓前朗诵《神曲》的一章。《神曲》共一百章,第一章为全诗开头,除此之外地狱、炼狱、天堂各有33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流传着这样一则但丁趣事:但丁砸了街头铁匠干活的家伙事儿,因为铁匠伴着打铁声,把但丁的诗吟唱得七扭八歪,根本不顾它原来的韵律。面对生气的铁匠,但丁振振有词:诗歌是我赖以维生的手艺,你把我的诗歌唱砸成这样,如同我弄砸你的打铁工具。

古罗马历经了天堂、炼狱到地狱的倒转,而意大利从但丁开始,一步步从古罗马的断壁残垣中复兴与重生,一步步从地狱返回人间,返回世界历史的殿堂。没有但丁的意大利,将会是罗马的拙劣仿制品;拥有《神曲》的亚平宁,才是拥有民族史诗的文明国度。

但丁从来不在被顶礼膜拜的神坛上,他是会在我们生命里处处闪现的朋友。《神曲》之所以为经典,正是因为对它的解读不局限于文本书写的当下,各式各样的社会现实都能赋予它新的意义。《神曲》中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段落:但丁在炼狱里,遇到了他的朋友卡塞拉的灵魂。但丁试图伸手拥抱他的朋友,但是“我三次都把两手绕到他背后去搂抱他,每次两手都落空回到我胸前”。灵魂拥有空虚的形体,因此无法与但丁——尚在人世而游历阴间的活人——拥抱。

在疫情尚未停歇的今天,我們想必都厌倦了在屏幕里向亲爱的师友问好,在线上讲座结束时习惯性地鼓掌却没有听到一片掌声而惊讶失落。但丁正在等着拥抱我们。他知道见到形体而不能相拥的痛苦,伸出手触到一片空虚的落寞,他把我们可能会有的情绪都温柔地收集起来,在《神曲》14233行的十一音节的三韵句里,密密织就了最绚烂的尘世图景,等待在某个时刻被重新发现而闪耀。

哪怕没有实体,我们依然确认彼此的存在,这正是但丁在《神曲》中所表达的生死奥义。此时此刻,当我们拥抱但丁,就是慰藉彼此的灵魂,用光明告祭亡灵,用晨星标识姓名。

//摘自2021年3月25日《文汇报》,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博洛尼亚但丁神曲
跟着狐狸老师去看展(四)
年老的画家
后全球化时代的神曲与寓言
张杰演唱功夫主题神曲《我是来揍你的》
神曲《春节的指南》网络走红
梦回博洛尼亚
神曲“小苹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2013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卫浴展览会(CERSA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