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治疗玫瑰痤疮验案1 则

2021-01-05 20:47:07尹金姗张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7期

尹金姗,张玲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2;2.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0 引言

玫瑰痤疮,中医又称酒渣鼻,好发于颜面、口鼻周围,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毁容性,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具有致郁倾向,以女性尤甚[1]。现代医学认为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依据皮损形态将其分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眼型、鼻赘型四种类型,以前两种类型最为多见,常表现为面部潮红、丘疹、脓疱,伴有瘙痒灼热、口干便干等自觉症状。中医认为本病多缘于早期体内湿热之邪积聚,循经上蒸颜面,复感风寒邪气后结于肌肤,其致病因素大多与湿热、血热、气滞、血瘀等有关,临床上以肺胃热盛、热毒蕴肤、气滞血瘀等证型为主,历代医家治疗本病多从清热、凉血、行气等角度考虑,然而张玲教授在临床中发现,一定比例的患者非以湿热、血瘀等见证,也可见脾虚症状,故其临床亦表现多为虚实夹杂。

甘草泻心汤出自《伤寒论》158 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不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原方由炙甘草、半夏、黄芩、黄连、炮姜、大枣组成,具有消痞和胃的功效,是治疗寒热错杂型痞证的代表方。临床上甘草泻心汤也可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2]。张玲教授业医二十余载,经验丰富,在中医外科皮肤病诊治上见解独到,以本方治疗玫瑰痤疮具有明显疗效,现举验案一则。

1 病案

患者,女,48 岁,2021 年6 月11 日初诊。主诉:下颌部红斑、丘疹2 年,加重伴脓疱1 周。现病史:患者2 年前下颌部出现红斑、丘疹,未予重视,半月前外出后皮损范围扩大,面部泛发红斑、丘疹、脓疱,呈粟粒至绿豆样大小,面部潮红肿胀,自觉灼热刺痛、瘙痒不适,口腔黏膜有一黄白色溃疡,中央凹陷,周围红肿,平素喜温,腹胀,易腹痛、腹泻,便溏,纳差,夜眠一般,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既往史:体健。患者诉1 周前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玫瑰痤疮”,服用黄连解毒汤合凉血四物汤7 剂后自觉腹痛、腹泻加重,粪质稀薄,日3 至4 次,故来我院就诊。结合患者腹泻、口腔溃疡等症状,考虑患者为脾胃气虚型玫瑰痤疮,治法当以健脾益气,清热利湿为主,予甘草泻心汤加减,处方:炙甘草15g、人参10g、干姜6g、黄芩10g、黄连6g、半夏10g、大枣10g、生薏仁30g、白术10g。7 剂,水冲服,日一剂,早晚两次饭后温服。

2021 年6 月15 日患者二诊:患者面部红斑、丘疹、脓疱减少,红肿疼痛等症状减轻,腹泻好转,大便成形,日1 次,纳可,眠一般,舌淡红苔薄,脉滑,但溃疡处仍有疼痛。将上方中生薏仁换为炒薏仁,7 剂,水冲服,日一剂,早晚两次饭后温服。

2021 年6 月24 日患者三诊:面部红斑颜色变淡,丘疹、脓疱明显减少,灼热、瘙痒感缓解,口腔黏膜溃疡好转,纳眠可,舌淡红苔薄,脉滑。守上方7 剂,用法同前。后继续服此方巩固疗效,直至面部症状改善,皮损基本消退,颜色变淡,不再复发。另嘱患者调整作息,清淡饮食,忌食烟酒、辛辣刺激、海鲜等腥发之物,注意面部防晒、补水,保持心情愉悦。2 周后电话随访,未曾复发。

2 讨论

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脾虚运化失职,气机升降不利,酿生痰湿,郁而化热,火热上攻头面,上犯于口,燔灼肌膜,故患者初诊时面部泛发红斑、丘疹、脓疱,红肿,灼热、瘙痒,口腔黏膜溃疡,乃玫瑰痤疮的典型临床表现,结合患者平素喜温,腹泻、便溏等脾胃气虚的表现,考虑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故来诊前服用黄连解毒汤合凉血四物汤加减,乃一派苦寒之品,极易损伤胃气,患者除热象外,兼有腹泻等本虚之症,往往脾胃已伤,泻而不补,正气受损,故服药后未见好转,反见腹泻加重。本案中患者除却面部红斑、脓疱等热象,又兼顾喜温、腹泻、便溏等脾胃气虚之症,实为寒热错杂之表现。另患者口腔黏膜生有溃疡,《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金匮要略》中也曾提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不得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甘草泻心汤也常用来治疗狐惑病,可修复口腔、阴部等黏膜损伤,大量临床研究证明甘草泻心汤对口腔溃疡有明显的疗效[3]。

初诊时,结合患者脾胃气虚的症状,予甘草泻心汤加减以标本兼治,寒热平调。其要旨在于以辛开苦降以调其升降,寒温并用以和其阴阳,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方中以炙甘草为君药,补益正气,和中缓急,辛热之臣药干姜温中止泻,半夏辛温,功善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又以苦寒之品黄芩、黄连清热利湿,姜夏辛开以散结气,芩连苦降以泄湿热,君臣相伍,寒热并调,共同斡旋脾胃气机。寒热互结又缘于中焦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患者脾胃已伤,故佐以大枣补脾助运,人参固护胃气,生薏仁、白术健脾利湿。再诊时热象减轻,腹泻缓解,然病久虚火上炎,易致口腔溃疡延绵难愈,改生薏仁为炒薏仁以增强其健脾益气之功,脾健则湿祛,湿祛则热毂。诸药合用,则辛开苦降,寒热并调,补泻兼施,重建中焦生理循环。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饮食水谷得消,化生输布全身,使得气血充盛,营卫调和而邪不复生。《黄帝内经·素问》有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甘草泻心汤辛开苦降,攻补兼施,健脾益气的功用特点,使得脾气充,清阳升,脾气作用于胃,胃气乃可通降。清阳得升,浊阴得降,泄泻乃止。亦可通过祛除困厄中焦的湿热之邪,助全身气机条畅,与益气健脾,恢复中焦气机枢纽生理职能之效相辅相成,以期气血化生有源,运行无阻,防止痰湿复生。研究发现甘草泻心汤对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故在治疗玫瑰痤疮时对于改善面部炎症有较好的疗效[4]。玫瑰痤疮病因复杂,临床上患者症状表现多有不同,张玲教授认为在治疗时需严格把握患者具体病机,病证结合,灵活处方,为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