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无偿献血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1-05 12:39邵志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2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站献血者

邵志娟

(江苏省血液中心,江苏 南京)

0 引言

近年随着我国居民受教育水平提高,于临床自愿无偿献血人群增多,是推动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无偿献血为公益属性,为我国医疗机构血液来源的主要途径,于临床献血服务中发现,完善血站献血服务模式具有重要课题探讨价值。因无偿献血者受教育水平及健康重视度差异的影响,护理依赖性较大,于献血时极易因献血者因素、操作因素、环境因素影响血液质量,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影响献血积极性,不利于推动医疗事业发展,完善血站护理服务质量尤为重要[1]。本研究为提高无偿献血者临床护理质量,特引入人性化护理模式,开展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血液中心服务无偿献血者为观察对象,病例筛查时间为2019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共计98 例,依据献血顺序划分小组,常规组49 例,男23 例,女26 例,年龄20-48 岁,平均(31.25±2.09)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63.21±2.61)kg/m2;观察组49 例,男25 例,女24 例,年龄19-50 岁,平均(31.31±2.07)岁;统计分析两组无偿献血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符合数据比对指征。

1.2 方法

常规组开展基础护理模式,详细记录献血者个人资料,辅助献血者填写相关资料,明确献血者献血指征后,为献血者采集血液样本,要求严格按照无菌化操作流程,采集血液完成后,叮嘱献血者休息片刻,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去。

观察组开展人性化护理模式。(1)组建人性化护理小组,由血液中心内资深护理人员组成,选取护理经验丰富、年资高护理人员担任组长,针对组内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进行综合评估,通过组建座谈会方式,加强组内护理人员献血服务质量,明确既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检索文献,查询近5 年内先进文献,明确献血者临床护理需求,包括生理护理需求及心理护理需求,引入人文关怀理念,加强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强化护患沟通,树立服务理念,要求护理服务时态度和蔼可亲,应答有礼,与献血者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利于临床护理工作顺利实施[2,3];(2)护理内容有以下几点。①献血前护理:献血前开展环境管理,重视环境因素对献血者主观印象,确保献血场所环境卫生,及时进行通风换气,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献血者出现不适感受,恒温调控室内的温湿度,确保室内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环境明亮;要求划分休息区及采血区,休息区可提供糖果、面包、饮用水等食物,有效避免献血者低血糖情况发生,要求采血区严格实施无菌化管理,使用一次性物品,避免交叉感染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引入人文关怀理念,于采血之前加强护患沟通,辅助献血者填写献血登记表,耐心讲解献血流程,借助察言观色等方式了解献血者心理状况,是否存在紧张、惶恐等不良情绪,适当开展心理引导,告知献血社会意义及对机体的益处,帮助献血者提高献血认知,加强健康宣教,有效改善采血前怀疑、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借助专业知识,赢得献血者信任,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于献血前开展病史询问,询问女性献血者经期及日常饮食、休息等情况,确保献血者符合献血需求,避免因献血者机体因素导致不良献血事件情况发生[4,5]。②献血中护理:于血液采集时要求护理人员精准操作,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态度亲和,讲解穿刺流程,与献血者沟通,帮助转移注意力,有效缓解疼痛感受,确保血样采集顺利,观察献血期间献血者有无不良反应,若发现献血者出现机体不适,需立即停止采血,开展对应抢救措施,避免出现严重献血反应。③献血后护理[6]:待献血完成后,指导献血者按压血管,主动询问献血者有无不良感受,为其提供饮用水、面包等,以补充机体水分及糖分,叮嘱献血者于献血后15-20min 观察采血点,有无不良反应及全身不良反应,待无异常后,发放纪念品献血证后方可离去。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献血者头晕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不良献血反应发生情况;采用血站护理服务质量评估问卷表,调研献血者对接待服务、采血技能、人文关怀等维度满意评分,评分与满意度呈正相关,问卷Cronbach α 系数0.91,具有可信性。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 进行假设校验,计数资料分布用(%)表达,χ2假设校验,计量资料分布用()表达,t样本假设校验,P<0.05 设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9%(12/49),观察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站护理服务质量满意评分比较

常规组献血者满意问卷评分均值为(88.26±4.26)分,观察组献血者满意问卷评分均值为(96.37±4.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献血作为社会公益活动,是医疗抢救重要前提条件;近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快速发展,血液供给与临床用血处于较平衡状态,于临床自愿接受血液捐献人群增多,不断推动我国医疗事业持续化发展。经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献血者多为中青年人,受教育水平及健康认知的影响,献血者认为血液捐助为公益性活动,献血专业知识掌握较低,于献血期间,生理、心理护理依赖性较大,完善临床护理举措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7]。

个性化护理模式作为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临床开展坚持以献血者为服务中心,通过优化基础护理内容,明确献血者献血期间心理状况及机体护理需求,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明确献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于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开展对应护理干预对策,重视献血环境、护理人员操作、心理状况对血站功能质量的影响,积极调动献血人员主观能动性,开展有效的环境管理,为其献血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予以献血者有效的沟通,加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帮助改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献血人员加强自身专业技能,规范无菌化操作,有效减缓献血疼痛感受,确保献血顺利开展;待献血完成后,为其发放纪念品及献血证,给予语言上的鼓励,有效提高献血者再次献血积极性,树立良好血站形象[8]。本研究经观察不同护理模式下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可知,常规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9%(12/49),观察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2/49),人性化护理模式加强献血前护理,评估献血者献血指征,显著规避献血不良反应,提升献血者满意问卷评分,具有临床可行性。

综上,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无偿献血者不良献血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可于临床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血站献血者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分析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在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活动中做好防治艾滋病宣传的讨论
太原市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实现“直接减免”
用血费用直接减免彰显公平正义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