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瑶 ,王梦园 ,胡小芳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优质胚胎的获得率也大大提升,但是临床妊娠率仍较低,因薄型子宫内膜所致妊娠失败者约占2.4%[1],薄型子宫内膜的厚度通常界定为子宫内膜厚度<7 mm或<8 mm[2],也有研究认为以子宫内膜厚度≤6 mm为阈值诊断薄型内膜更合理[3]。目前对于内膜厚薄程度分界虽存争议,然而随着薄型子宫内膜致妊娠失败率的逐年增加,因此促进子宫内膜增长,提升子宫内膜容纳胚胎的能力已成为目前临床丞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中医内治疗法尤以辩证论治为基础,据病机确立治则治法。中医各家于本病的辩证思路各有千秋,但总以肾虚为本,与气血不足、淤滞胞宫相关,临床以补肾活血法为主改善子宫局部血流来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已成为研究的热点[4]。如尤昭玲教授[5]认为本病病机主要在于肾虚血瘀,病属虚实夹杂之证,治宜补攻并施,首主补肾健脾,次兼活血化瘀;杜蕙兰[6]临证以肾气亏虚、胞脉不畅为核心病机,以通补结合为核心辨治;刘晓霞等[7]将216名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补肾养血方联合芬吗通与单纯芬吗通处理,发现针对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病机辨证性给予的具有补肾养血活血的汤药,可通过加快子宫血流的速度,改善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及容受性以提高妊娠率。同样刘艳红[8]、尹晓丹[9]等学者的研究亦证实,补肾活血中药在增加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内膜厚度的同时亦能够改善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妊娠率。由此可见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薄型子宫内膜治疗方面效果良佳,可能通过调控子宫内膜相关蛋白及基因表达,改善内膜血供、增加内膜厚度以提高妊娠率。
潘荣[10-11]在中药灌肠配合针刺联合戊酸雌二醇片及中药灌肠配合电针联合雌二醇片/雌二醇孕酮孕酮片对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观察中发现中药灌肠配合针刺或电针均可增加内膜厚度,改善内膜血运,增加妊娠概率。游秀密等[12]通过对比卵泡后期至黄体期温针灸子宫穴及地机穴与早晚口服戊酸雌二醇片对内膜的影响,得出温针灸能够在一定程度提升内膜厚度,增加着床率。汪秀梅等[13]、马娟娟等[14]的研究亦表明温针灸能够提高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能力从而改善妊娠情况。常小霞等[15]发现频率40 Hz,脉宽250μs的低频脉交流电刺激阴道及中极、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及肾俞等穴位对内膜厚度为3-7 mm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治疗安全且内膜增长疗效显著。国外学者[16]亦有类似发现。张霖欣[17]等的研究发现刺血疗法有望成为促子宫内膜增生的一种新方法。各项研究表明针灸、中药灌肠等外治疗法对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传统针刺及电针疗法。
王玮等[18]通过阴道彩超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阿司匹林组43例,中药联合治疗组42例)和正常育龄妇女(30例)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血流参数及Salle进行评估,发现补胞汤联合针刺能在降低血流阻力,提升内膜厚度及Salle评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杨国辉[19]采用肝、脾、肾、子宫、卵巢、内分泌6穴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辅以补肾活血中药口服,结果显示治疗组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王璐等[20]将160例患者随机分至4组,分别采取不同干预措施,结果显示脐灸联合毓麟珠增加内膜血流灌注,优化内膜形态具有独特优势。赵珂[21]从肾与肝入手,采用温灸与补肾调轴方共奏调畅冲任气血之功,使内膜得长,妊娠得成。
随着国家鼓励生育政策的放开及辅助生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加之清宫术、人流术等宫腔操作史致使子宫内膜受损,土壤贫瘠,受孕着床困难,子宫内膜作为妊娠成功的必需条件,改善宫腔环境,促进子宫内膜容受能力成为助孕成功的关键所在,正如《格致余论·受胎论》言:“父精母血因感而会,精之施也。血能摄精成其子,此万物资始于乾元也;血成其胞,此万物资生于坤元也。”目前中医对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在整体施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多集中在补肾养血活血方向,通过中药内服、针刺、艾灸、耳穴压豆、刺血疗法等中医疗法,手段灵活多变,且毒副作用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西医治疗的不足。但薄型子宫内膜的干预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期待中医药对薄型子宫内膜焦点问题有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以便发挥其独特且更富有针对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