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芮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近年来,随着宫颈癌患病率持续上升,且逐渐趋向年轻群体,宫颈癌术前诊断受到更多人关注,MRI技术多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肿瘤评估中逐步推广。本研究特收集我院2018-01~2019-02我院接收的35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3.0T磁共振及弥散加权成像评估结果,现报道如下。
收集我院2018-01~2019-02我院接收的宫颈癌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5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36~73岁,平均(54.5±3.2)岁;病程1~20个月,平均(10.5±1.8)个月,宫颈癌类型:宫颈磷癌26例,宫颈腺癌9例。对照组年龄32~71岁,平均(54.1±3.6)岁。所有研究者图像清晰,体内未植入金属物,观察组符合手术治疗指征;研究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临床资料不全、精神疾病、严重器官疾病及不配合患者。
1.2.1 设备: 选择3.0T Philips Achieva 磁共振机,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线圈(腹盆部软组织专用)。
1.2.2 体位: 将患者调整为仰卧姿势,双臂向上举高,提醒患者放松呼吸,保持膀胱充盈,采取体部阵列线圈(32 通道),对患者整个盆腔进行MRI序列扫描和弥散加权(DWI)序列扫描。
1.2.3 参数: T1WI-FSE 序列TR和TE参数分别为2000ms、20ms;T2WI-FSE 序列TR和TE参数分别为4000ms、80ms;T2WI-SPAIR 序列TR和TE参数分别为614ms、70mm,Matrix参数为232×216mm,slices参数为24;通过横轴位平面回波成像序列进行DWI 扫描,TR和TE参数分别为5000ms、59ms;b为0.800s/mm2,层间隔,层厚、视野参数分别为1mm,3mm,360mm×360mm×179mm;次数为3次;完成扫描后向处理工作站传送原始图像,通过后处理软件校正原始图像;通过双盲法阅片,由科室经验丰富的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
1.2.4 感兴趣区选取及相关参数测量:对于矢状面、横断面在T2W1中进行DWI扫描,获得表观弥散系数(ADC),在横断面上测量ADC数值大小。同时手动对感兴趣区进行扫描,如子宫颈三层内膜、肌层及结合带,测量三次,取均值。
观察组ADC(0.83±0.12)×10-3mm2/s,对照组(1.80±0.10)×10-3mm2/s(t=36.738,P=0.001)。对照组ADC值与观察组相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宫颈磷癌ADC(0.89±0.12)×10-3mm2/s,宫颈腺癌(1.00±0.14)×10-3mm2/s(t=2.273,P=0.030)。宫颈磷癌ADC值与宫颈腺癌相比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宫颈癌属于女性群体高发恶性肿瘤,患病部位集中于患者子宫颈阴道部、宫颈管内膜柱状上皮细胞交界位置及移动带鳞状上皮细胞。在女性恶性肿瘤患病率中排名第2位,该疾病病程长,死亡率高[2]。据相关资料统计[3],全球每年宫颈癌新发病患者超过50万人次,死亡患者超过20万余人次,其中又以南美和亚洲发病率更高。我国每年患病人数高达14万人次,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80%为宫颈癌,患者多集中于40~60岁群体。目前,关于宫颈癌患病因素,临床尚无明确定论,研究表明,人工流产次数、HPV感染、首次性交、宫颈炎等因素相关,特别是HPV感染为高发危险因素[4]。患病后患者出现接触性出血或阴道不规则流血。宫颈癌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待确诊时,患者病情多以发展至晚期,不但给患者身体造成折磨,还给患者造成巨大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临床常见宫颈癌分为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两类,其中又以宫颈鳞癌最为常见,在宫颈癌患者中占70%,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前期病变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根据其细胞增生情况和在鳞状上皮范围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级,从宫颈上皮内瘤变在10年左右会逐渐演变为宫颈癌[5]。研究表明[6],早期宫颈癌经有效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0%,但病情早期患者无典型症状,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加之,宫颈癌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术前必须了解患者病变范围、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
磁共振检查是腹盆部病变常用影像诊断技术,特别是在软组织中有着较高分辨率,在扫描过程中可多序列、多方位进行成像[7]。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磁共振检查信噪比、分辨率均得到提升,在子宫肿瘤定位、检出、肿瘤良恶性鉴别,分期、治疗效果评价及复发监测准确率显著提升,同时,通过磁共振检查还能清晰观察到患者邻近结构,为诊断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其具体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更清晰的观察到Ⅰ、Ⅱ期患者宫颈癌病灶情况,即使患者为微小Ⅰb1期,也能清晰显示;②在Ⅰ、Ⅱ期宫颈癌中检出率较高,还能准确对Ⅰb1期、Ⅱb期患者病灶浸润深度进行准确测量;③Ⅰ、Ⅱ期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接近病理分期;④在磁共振检查征象中复发病灶表现典型,在T2WI序列中出现中、高信号,与放疗后纤维化T2WI序列低信号出现明显区别,可准确判断患者病灶是否出现复发。但常规MRI多注重解剖结构及病灶形态学改变,无法准确判断患者代谢物水平、分化程度及微血管情况,且放化疗后敏感性下降。随着弥散加权成像出现,通过水分子弥散运动弥散测量及成像,能更清晰的观察到患者病理情况下组织水分子交换功能情况及空间结构信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肿瘤代谢物水平、分化程度及微血管情况,有效提升了宫颈癌诊断、疗效评价准确率,且诊断过程中,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创伤,风险小,患者接受度更高[8]。
本研究采取MRI平扫及 DWI 检查发现,T2WI 序列中子宫组织影像结构和解剖结构一致,T2WI 序列中可清晰显示患者子宫颈内部高信号黏膜层,外部中高信号肌层及中间低信号纤维基质结构,还能充分显示宫颈区高信号T2WI、等信号与低信号T1WI肿块;在磁共振检查将轴位当做基准体位,对患者多方位成像,可更清晰观察到患者病灶浸润深度、盆壁及周围组织侵犯、受累情况;通过矢状位扫描还能充分观察到宫体、阴道、宫旁、直肠、膀胱是否受累;冠状位可清晰观察到阴道穹隆、宫颈侵犯情况[9]。另外,本研究检查通过DWI可观察到患者活体组织水分子扩散情况,随着癌细胞密度不断增加,组织中水分子障碍逐渐增加,组织间液压力上升,会改变细胞结构,当水分子活动出现异常时,DWI 序列则表现为高信号,从而判断宫颈癌患者病情情况。在宫颈癌低分期中,患者宫颈肌层完整性较高,而通过MRI T2WI序列,可观察到宫旁组织与肿瘤之间情况,再通过DWI可观察到患者阴道状况,提升诊断效果[10]。
综上所述,3.0T磁共振及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中对术前评估准确性较高,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