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理念下的山水瓷画研究

2021-01-05 17:34:49孙晓蕾
陶瓷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瓷画天人合一山水画

孙晓蕾

(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景德镇,333000)

0 引言

中国瓷画的大规模兴起源于唐代的长沙窑,山水瓷画是中国瓷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与美学思想。“天人合一”理念是我国传统哲学及美学核心理念之一,对于我国文学与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山水瓷画的发展过程中,“天人合一”理念对于推动与促进山水瓷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山水瓷画创作者借助于“天人合一”理念的融入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审美品位与思想内涵。可以说,“天人合一”理念已经构成了中国山水瓷画的思想灵魂,只有在“天人合一”视域下观察与研究,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山水瓷画的表现形式与精神追求。

1 “天人合一”理念下的山水瓷画发展轨迹概述

1.1 “天人合一”理念略述

“天人合一”理念是中国传统自然生态观念,在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着中国人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天人合一”中的“天”指的是大自然,“天人合一”即指的是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关系。“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由道家的庄子提出,并由儒家的董仲舒发扬光大,传统佛教思想中也体现出了“天人合一”思想,含义虽然有所不同,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是一致的。“天人合一”理念不仅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即使是在当代,这一理念仍然闪耀着光芒,习近平总书记于近年所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中即是对“天人合一”理念的传承与发扬。

1.2 “天人合一”理念下的山水瓷画发展概述

粉彩青绿山水瓷画的概念源自于青绿山水国画,指的是采用粉彩颜料在瓷胎上描绘,对中国青绿山水画进行再现、移植和再创造。青绿山水国画指的是运用石青、石绿两种矿物颜料作为主色调的山水国画,粉彩青绿山水瓷画一般来说,也指的是采用青、绿色彩作为主色调的粉彩山水瓷画。

我国山水瓷画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即已经兴起。唐代长沙窑中即已经出现了不少山水瓷画作品。这些山水瓷画作品主要采用高温褐彩、绿彩绘制而成,画风粗犷率意、抽象写意,许多抽象化作品如行云流水、自由酣畅,可以从作品中清晰地感受到长沙窑工匠内在情感的抒发,人的情感与自然情景交融,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宋代磁州窑则继承了唐代长沙窑山水瓷画传统,不过在颜料上则主要采用了高温黑彩,在面貌上更加接近于中国水墨山水画。宋代磁州窑黑彩山水瓷画中许多采用了山水人物的形式,人物与自然山水相融,生动地诠释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元代是我国山水瓷画发展的低谷期,至明清时期山水瓷画进入发展的高峰期。明末清初的山水瓷画以青花为主,在风格上与文人水墨山水画非常接近,酣畅淋漓的笔法晕染出山水大势,而其间则点缀高士、农人以及茅舍、小桥等景观,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清代康熙时期,青花、五彩均发展至高峰,尤其是青花山水瓷画,峰峦叠嶂、云雾缥缈,人物与人文景观点缀其中,塑造出“天人合一”的诗意情景。清代雍正时期,粉彩山水瓷画占据了主流,多以精细入微的笔法塑造山水以及其中的人物和景观,使“天人合一”理念更加具象地表达出来。清代末年出现了浅绛彩山水瓷画,浅淡而富有文人意境,而创作者所拥有的文人素养也使作品的“天人合一”理念表达地更加成熟。民国时期以汪野亭、汪大沧等为代表的新粉彩山水瓷画,继承了浅绛彩山水瓷画的文人风格,注重于在作品中表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将山水瓷画发展推向最高峰。

当代中国山水瓷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天人合一”理念在当代山水瓷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创作者仍将这一理念作为创作的核心思想,在山水画面中仍主要点缀以古装人物与传统景观,体现出鲜明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理念,从而使作品呈现出与西方风景画不相同的民族文化气息。

2 “天人合一”理念在山水瓷画中的体现

纵观我国山水瓷画发展可以看出,“天人合一”是山水瓷画创作中始终如一的重要创作理念之一。“天人合一”理念在山水瓷画中的体现丰富多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2.1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物化层面

“天人合一”理念的核心含义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许多山水瓷画作品中,通过物化的方式直观地加以体现。“天人合一”理念在山水瓷画中体现的物化层面主要指的是在山水画面中点缀人物以及人文景观,点景人物如高士、农夫以及仕女、儿童等,他们在山水之间或行走、或赏景、或游乐、或居住,使画面达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人文景观则包括房舍、小桥、石路、佛塔、渔船等,使观者在欣赏画面中如临其境,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2.2 情景交融的情感层面

在山水画面中直接加入点景人物和景观是一种直接的物化层面的体现“天人合一”理念,还有很多山水瓷画作品则并没有加入人物或景观,而是采取了情景交融的方式,将情感融入到山水画面中,从而形成了情感层面的体现“天人合一”理念,较物化层面而言是一种更含蓄的表达方式。不少山水瓷画创作者在创作中深深地倾注了自己的感情,特别是一些创作者采用泼彩手法,创作时如醉如狂、纵横恣意,使山水画面由心而生,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在这种创作状态下,山水瓷画中的山水不再是客观自然的真实再现,而是主观情感的产物,体现的是人的情绪与思想。不少山水瓷画创作者还将诗与画相结合,在作品中题写诗词,将抽象化的文字符号与具象化的山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品产生诗情画意的独特美感。

2.3 巧夺天工的工艺层面

山水瓷画创作与其他山水绘画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对陶瓷工艺技术的依托,也因此,山水瓷画体现“天人合一”理念也离不开工艺层面。山水瓷画类型丰富,如釉上、青花、釉下以及高温颜色釉等,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工艺技法,而创作者只有在熟练掌握山水瓷画工艺技法的情况下才能够自由地驾驭陶瓷装饰材料,在瓷上自如地表现自然山水画面,因此,山水瓷画是工巧与自然的结合,从工艺层面也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当然,工艺技法只是表现自然的一种手段,山水瓷画创作者不能仅停留于技巧的玩味和堆砌,而是借助熟练的技法来赋予作品以生动的场景、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3 “天人合一”理念融入山水瓷画的意义

“天人合一”理念作为我国传统哲学与美学精髓之一,深刻地体现着中华民族对待自然的态度与观念,对山水瓷画自身的审美品位与境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古代山水瓷画体系来看,具有官窑和民窑两大体系,明清官窑山水瓷画体系虽然技艺精湛、画面精美,但由于受到封建礼制思想的束缚,创作者很难自由创作,也就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境界,而反观民窑山水瓷画,是由民窑工匠自由创作而成,在作品中充分地融入了自身对大自然的理解与热爱之情,真实而生动,鲜活地体现出“天人合一”境界。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民窑山水瓷画在审美品位上显然更胜一筹。而在近代,由于一些山水瓷画的创作者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在体现“天人合一”境界上较普通民窑工匠具有更强的自觉性和理解能力,因而这一时期的文人风格的山水瓷画可以说达到了传统山水瓷画审美境界的最高峰。

从现代山水瓷画体系来看,改革开放以后,受到西方古典和现代风景画艺术的影响,山水瓷画由传统而向现代变革发展,并形成了现代山水瓷画新体系。一些现代山水瓷画创作者,在创作中盲目地照搬西方风景画形式而忽略了民族形式与思想,从而影响到山水瓷画的民族性和文化自信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现代山水瓷画中传承与弘扬“天人合一”理念,显然对于保持山水瓷画的民族性具有重要意义。

“天人合一”理念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仍具有积极意义,“两山”理论即是对“天人合一”理念的继承与发扬光大。当代山水瓷画创作者也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在作品中融入“天人合一”理念,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契合于现代自然生态保护理念,符合于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人生观,体现了时代精神,因而也具有积极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天人合一”理念融入山水瓷画中,不但具有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符合于山水瓷画的创作规律。山水瓷画创作者在“天人合一”理念的支配下,将身心融入到对大自然的描绘当中,使身心感受到愉悦和畅快,作品也就更具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内在力量,因而“天人合一”理念的融入也具有激发山水瓷画创作者的创作激情与灵感的重要意义。

4 结语

山水瓷画虽然仍被归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但并非意味着创作者只具有陶瓷绘画技能而不具备精神理念。事实恰恰恰相反,即使是古代的民窑陶瓷工匠也会将情感思想注入山水瓷画作品之中,从而使作品成为中华民族审美观的集中载体。“天人合一”作为我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山水瓷画中的融入由来已久,而即使是放至当下,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如今,山水瓷画创作者正以更开阔的视野、更丰富的形式,以传承中革新的姿态在作品继续融入“天人合一”理念,将山水瓷画继续推向发展的更高峰。

猜你喜欢
瓷画天人合一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幼儿画刊(2023年6期)2023-07-18 07:02:30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当代瓷画作品选登
陶瓷学报(2020年5期)2020-11-09 09:22:46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艺术品鉴(2020年7期)2020-09-11 08:05:42
瓷画猫系列作品
景德镇陶瓷(2017年2期)2017-05-26 17:19:01
花开富贵 瓷画
王清丽瓷画
景德镇陶瓷(2016年3期)2016-12-15 09:33:06
“中国学派”动画片的审美解读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09:51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老年教育(2016年10期)2016-11-23 08:59:23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