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脾六法”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浅析

2021-01-05 12:49张一滕祝宇涛赵智强
环球中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气滞陈皮脾虚

张一滕 祝宇涛 赵智强

餐后不适综合征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一个亚型,以早饱、餐后饱胀感、食欲不振、嗳气为主要临床特征,且无可以解释其症状的器质性、代谢性或系统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一项对中国17省市共35834名消化不良患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餐后饱胀不适者占57.12%、早饱感占40.21%[1]。根据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痞满”范畴。《杂病源流犀烛》曰:“痞满,脾病也。”是因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枢纽,具有动而不息之性,若脾失健运,不能行气于脾胃,则气结而不散,发为痞满,故曰痞病必责之于脾。所以论治时应以治脾为关键,然“脾健不在补贵在运”[2],故治脾应以运为健,以运为补。

本病发生常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倦过度,禀赋不足有关,而致寒、热、痰、湿、食、郁、瘀内蕴[3],使脾胃气机壅滞,痞塞不通为病。本文依据上述不同病机证素,分以下六种治法进行分析。

1 调肝运脾舒忧恚

肝属木,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善疏土而助健运,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脾阳得升,胃气得降。若情绪不畅,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或木贼土虚,均易致肝气乘其所胜,犯胃剋脾,气机郁滞而成痞满,即“气有余,则制己所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4]。现代临床研究也已证实PDS患者症状与焦虑抑郁状态联系密切[5],其机制或与“脑—肠轴”相关[6]。

此类患者多以肝郁气滞为主,证见胃脘痞塞胀满,胁肋窜痛,情志不遂诱发或加重,喜太息,伴见噫气、急躁易怒、目干目胀等,舌红苔白,脉弦或弦细。治疗首当疏肝运脾,方选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药用柴胡、香附、郁金、佛手、香橼、青皮、八月札等疏肝理气。国医大师李振华[7]在辨治慢性脾胃病时,也强调“治脾必须治肝”,常用柴胡、香附、木香、陈皮、枳壳等疏肝理脾,肝脾同调。

然运用疏肝法时,亦需兼顾柔肝、清肝、缓肝之法。因肝为刚脏,肝体为阴,喜柔润,恶刚燥,若肝气郁结,疏泄不及,肝血运行不畅,肝体失养,或肝郁日久化火,或妄用理气温燥之品,均可伤及肝阴,表现为目干目涩,视物不清等。故组方配伍时当兼顾柔肝养阴,实肝体而制肝用,如《岳美中论医集》所言“肝性至刚,宜柔不宜伐”,药选生地、麦冬、当归、酸枣仁、枸杞等;肝脏又为厥阴风木之脏,其性急,急则有化火生风之变,故肝郁常见化火之象,可见目珠胀痛,反酸烧心等,此时应予苦寒之品清泄肝火,如夏枯草、决明子、丹皮、栀子、左金丸等;内经有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苦者,困也,急者,拘急也,肝气拘急不得舒展则横克脾胃,可见腹胀痞闷,肠鸣,大便溏泄或干结,反酸嗳气等肝气甚兼中气虚的表现。对于“肝苦急”的病症,当予甘味缓之,如全元起所说:“肝苦急,是其气有余,木性柔软,有余则急,故以甘缓之,且调中,以实脾也。”常用药有乌梅、甘草、防风、芍药、生麦芽等,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通过实土达到抑木效果。

2 理气运脾畅气机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若脾胃纳运如常,升降有序,必须依赖中焦气机条达,若受寒凝滞,或食积中阻,痰湿粘滞,则气机运行不利、脾气郁遏而成痞满,正如江育仁[8]所言:“脾喜舒而恶郁,气滞不行则水谷不运,清浊不行。”

本证主要表现为,脘胀纳呆、腹胀如鼓、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红或淡红,脉弦。法当理气助运,开郁行脾,临床多用辛温芳香之品,其味辛能行,芳香能走窜,性温能通,故有疏理气机的作用,常用木香、沉香、陈皮、枳壳、枳实、甘松、大腹皮等,常用方如木香槟榔丸,枳术丸、五磨饮子。曾静[9]研究发现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胃排空率明显低于正常人,而陈皮、木香、大腹皮等理气药具有明显促进胃排空作用,可有效改善气滞症状[10]。

实际中,气滞证极少单独出现,其病因各异,兼夹之邪亦不相同,故临床应用理气药时宜针对病因配伍,如因饮食积滞者需配伍消导药,代表方如保和丸;因于脾胃气虚者,配伍补中益气药,如枳术丸、健脾丸;因湿阻滞者,化湿药配伍理气,如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等。

3 消食运脾助健运

食积证以胸脘满闷,痞塞不舒,嗳腐吞酸为主,亦可有不思饮食,或恶心,或呕吐胃中积滞宿食,或大便腐臭、夹不消化食物,舌质淡红、舌苔厚腻,脉滑。治当消食运脾为主,药选焦山楂、炒麦芽、炒神曲,莱菔子,炙鸡内金等消食药,配伍陈皮、砂仁、木香、枳实、厚朴等理气运脾药,使气行积消,脾胃复运。迟鹏[11]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神曲与砂仁,山楂与莱菔子,山楂与枳实对促进肠道推进有显著协同作用。

此外,清代名医江笔花[12]曾言:“脾土果旺,则何物不化,至于成积,脾力之弱可知已。”笔者亦认同此观点,认为脾虚为饮食积滞的发生基础,食积之证必兼脾虚,故组方配伍时应参入补而不滞之品,如茯苓、陈皮、白术等,以匡正虚,使积滞尽除。

4 化湿运脾复升降

《素问经注节解》言“脾本湿土而性则喜燥,盖湿极则气滞不能运化矣”[13],可见脾失运化常与湿邪困阻有关。如饮食、药物、外来湿邪等克于脾胃,困遏脾气,易致湿浊内生,即“湿困脾”;或素体脾胃虚弱,津液代谢异常,痰饮水湿内生,即“脾生湿”。湿困脾、脾生湿均可导致脾脏失其燥性环境,使脾气不升,中焦不运,气机阻滞,升降失司而成痞满。此点与国医大师徐景藩[14]对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病机认识,“湿浊困遏中焦,升降失调”基本一致。

本证多有胸闷脘痞,纳呆,泛恶欲吐,口淡不渴,四肢倦怠,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浊厚腻、脉滑或弦滑。治疗以化湿运脾为大法,以复脾之燥性,使“脾燥则升”[15],方选二陈平胃散,燥湿化痰,运脾除满;若湿盛满甚者加枳实、苏梗、桔梗等降气药;兼寒加法夏、干姜;郁久化热加黄芩、黄连或改用黄连温胆汤;纳差、口黏或口中异味加藿香、佩兰、砂仁、石菖蒲等芳香药;便溏加薏苡仁、茯苓等淡渗利水药,是利小便实大便之意。

5 益气运脾和阴阳

《内科摘要》曰:“胸膈痞满,脾土败也”,指出痞证与脾虚密切相关,因脾主运化,主升清,脾气充足,中焦方能运化如枢,连通上下,气机升降有序,若脾元受伤,则脾气不升,胃气不行,升降失职,气机紊乱,浊气上逆而致胀满,故认为脾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崔珊珊[15]对本病证型分布规律进行调查发现,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中脾胃虚弱型占比最高,是最常见证型。

此证临床常表现为,脘腹满闷,时轻时重,纳呆便溏,体乏神疲,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以益气运脾,方用异功散、四君子汤加减。刘宗厚[16]曰“痞之为病,由阴伏阳蓄,气上不运而成”,故在辨治本病时,除扶中运脾外,也须明辨阴阳偏重。脾阳不振者,则怯寒怕冷,四肢欠温,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小便清长,以理中丸为加减,具体用药如干姜、吴茱萸、炮姜、益智仁、骨碎补等,寒盛加大热之附子温脾助阳;胃阴不足者,表现为脘腹痞闷,嘈杂,饥而不食,便干,尿少,舌红、苔干或剥,脉细或细弱,治以滋胃助运,予南北沙参、石斛、玉竹、麦冬、五味子等清补滋阴之品。

6 活血运脾治顽疾

脾虚失运,气化失常,津液输布不畅,水湿停聚,阻滞气机,聚津成痰;脾虚生化乏源,气无所生,无力推动血行,久而成瘀。故脾虚津血输布不畅,痰瘀内生甚则交加不解,痰瘀互结,滞于脾胃,而脾为中脏,内藏精气,满而不能实,若痰瘀阻滞,则脏器不用,升降失畅,发为痞满,使患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如《医林改错》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虞天民《医学正传》记载:“痰血相杂,妨碍升降。”《类证治裁·痞满论治》也有“痰挟瘀血,成巢囊,作痞,脉沉涩,日久不愈,宜从血郁治。”国医大师赵荣莱[17]亦认为,痞病气滞日久可由气及血,脉络瘀滞,形成瘀血;气滞不运,水反为湿,湿聚而为病,又可形成复杂病变,致病情迁延难愈。

故本证多见于病久不愈者,临床常表现为舌紫,脉涩,用气药而少效。此时当从痰瘀论治,选用化痰兼行瘀之品,如八月札、炙僵蚕等;若病久血瘀甚者,应选软坚化痰活血力峻之三棱、莪术、山慈菇、土鳖虫等药物[17];如伴有情绪不畅,脘腹及两胁胀满,肝郁气滞者,可用血中之气药如郁金、川芎、香附行气活血;若两胁灼热、口干口苦,苔黄,脉数,属血瘀兼肝经郁热者,加丹皮、赤芍泄清肝经瘀热;若患者面色无华,舌淡紫,脉细涩,属血虚夹瘀者,应予当归、熟地、白芍等养血活血;疼痛者可用丹参、九香虫活血止痛。

7 验案举隅

患者,女,37岁,2019年11月5日因“胃脘部胀满不适”初诊。刻下见脘胀时作,餐后明显,少有泛酸,急躁易怒,月经先期,面部皮肤色素沉着,纳可便调,舌质偏暗,脉弦滑。曾在2019年10月29日因“胃脘部不适”在外院进行纤维胃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中医诊断:痞满;西医诊断:餐后不适综合征。辨证:脾虚不运,肝胃郁热,胃气壅塞。治法:健脾助运,疏肝泄热,消痞散结。处方:夏枯草15 g、川连4 g、吴茱萸2 g、炙乌贼骨先煎15 g、香附10 g、川芎10 g、陈皮12 g、炒白术12 g、炙鸡内金10 g、鸡血藤15 g、凌霄花10 g、紫草10 g、白残花8 g、制僵蚕10 g,14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2019年11月19日二诊:胃脘胀感已止,泛酸缓解,月事未至,苔脉同前。原方加炒当归12 g,14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按 患者食后脘胀,当属脾虚不运,气机阻滞;肝木横逆犯胃,郁而化热,则急躁易怒,泛酸;肝经郁热,脾虚不摄,皆可导致月经先期而行,气血运行不利则皮肤色素沉着,病久不愈,常为痰瘀互结,可见舌质暗,脉弦滑。本案患者病史较长,虚实夹杂,治疗应采用复法[18],多向考虑,方用左金丸合炙乌贼骨泄肝和胃,制酸降逆;夏枯草、香附、川芎清肝、疏肝;白残花、陈皮、炒白术、炙鸡内金和中运脾;鸡血藤、凌霄花、紫草活血养血调经兼消面部色素沉着;僵蚕化痰散瘀,增强疗效。二诊患者症状已明显好转,考虑经期及面部色素情况,加当归养血活血,增强疗效。

猜你喜欢
气滞陈皮脾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一两陈皮一两金 陈皮养生很省心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