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光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素雅大方、温润如玉,从明代发展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名声享誉海内外,不仅仅是因为砂壶的透气性好,更能保留茶的原色、原味、原香,而被公认为最佳的泡茶器皿;而更是因为其优于其它陶土的可塑性,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有别于其它陶瓷制作的成型方法,也正是得益于这套制作工艺使得紫砂器物的造型更加丰富多彩。历代名家大师、能工巧匠们通过和文人思想的接触融合创新创作了一件又一件传世的紫砂艺术作品,渐渐地也使得紫砂壶在泡茶的使用功能之外更升华成为了文化、思想的载体。紫砂作品的创作更深层次上则体现为艺术家对于自身、对于世界,以及情绪的一种自我表达,而这种表达更多的是通过器物的造型设计、材质肌理或颜色搭配来实现。
紫砂造型的基本形态首先是建立在实用功能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实用功能只是最基本、最优先考虑的前提,还远不能够让器物有非常优美的紫砂造型。因为所有的紫砂作品,无论实用性或纯欣赏性的器物,都不单单只是一件生活器皿,而更多的是人类精神寄托的载体,所以必须赋予紫砂造型更好的形式美感,才能成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因此我们在创作时,需要更多地运用陶瓷造型中的设计法则来指导。
紫砂造型的形式美感通常可以通过抽象、夸张来处理对象,注意整体与局部、大体与细节之间的统一与对立来营造,在协调中变化,在变化之中寻求统一,这样可以使欣赏者的心理可以随着线型的不断变化而跌宕起伏,使器物更加耐看,同时也可以在变化中加入节奏与韵律,如同音乐般愉悦人们的心灵。如果作品中再注重些气韵生动,那就更完美了。“气”乃生命运行之动力,“韵“为生命律动之象征。在陶瓷造型设计中如果没有“力”的表现,也就不会有“气”的产生,因此更不会形成一种“韵”。中国传统陶瓷中也特别强调造型整体的一气贯通、转折畅达,从而表现出一种完整的态势,造型才能神完气足,所以这套作品“流云飞玉”(见图1)创作时在保证泡茶的基础实用性的前提下,充分地运用了陶瓷造型设计中的变化与和谐、对比与协调、比例与尺度、力度与气韵的法则运用。
该作品是一壶两杯的一个套组,在造型设计上,其壶身主体为一个直立的圆筒形,非常安定稳重,壶盖同为圆形,用了嵌盖的结构与壶身完美融合,这样整体线形就显得极简而又张力十足;壶把则用正反弧线设计了一个随风飘逸的飞流造型,配合一个圈把的组合,既显得动感十足、新颖别致,同时使用提携也十分的舒适,这一刚一柔、一动一静,耐人寻味;壶钮设计上与壶把造型一致,比例同比缩小,更加灵巧精致,与壶把形成呼应,好像祥云又似凤尾,增添了整体的律动感,统一而具有变化;壶嘴的设计也是造型别致,正视下部线型由流畅的一正一反弧线构成,与飞把、飞钮的动感线条遥相映衬,又与刚直的壶身线形成对比,俯视则呈现一个几何三角形与圆形壶体及飞把巧妙结合,好似凤凰于飞,整体又呈汉代马踏飞燕之势,抽象而动感大气,给人以美好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色彩搭配上,整件作品坯体用紫砂黑泥全手工制作,有古朴、厚重、自然之感;把和钮的飞流及壶盖,以及壶身的下半部都用原矿红泥来进行粉饰,两种紫砂泥的运用塑造了经典的黑与红的撞色对比,现代感十足,不仅使得飞流之感更显轻盈,也让整体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在细节处理上该作品也大胆地把传统光素器的感觉与古老“供春壶”的制作手法相结合,先把整体做光,表现紫砂细腻光洁的坯体,再在壶身的黄金分割线下半部分和壶盖上用自制的纹理工具反复按压出自然凹凸的肌理感,表达一种粗犷自然、不拘一格的态度,再用毛笔绘上红泥,最后篆刻回转如意云纹,刻完后正好露出原本黑泥的底色,看上去如同壶身上有万千祥云飘过,此时飞把则好似流云拖尾,显得富贵吉祥,这种光素与古拙、简约与繁复的对比也使得这件作品更加灵动自然、韵味十足。
“流云飞玉套组”还配有两只一样的主人杯,其造型设计和装饰效果都与茶壶主体保持一致,都是飞把祥云纹,只是比例上进行缩小,两杯容量刚好等于一壶的容量,与茶壶本体形成统一协调的组合,放在一起又好似更大的一团祥云飘过,流云奔涌之势跃然眼前。
祥云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纹饰,寓意吉祥如意;玉则更像是中国人的信仰图腾,象征着内敛含蓄、纯洁高尚的品质,两者都是美好之物,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紫砂材质古朴、素雅、大方,集书画、诗文、篆刻于一体,带有极高的文人审美情趣,是东方文化的很好载体,享有紫玉金砂的美誉。此件作品把流云和美玉这两个东方经典元素,通过现代造型设计理论进行了抽象夸张的设计,巧妙地融入到了传统的紫砂壶之中,更使器物的形式美和意境美达到了一种和谐与升华。
文化的传承或许就是如此,不单单是学习传统的技艺,照抄原来的经典,而是要保留经典之中的精髓部分,然后运用符合这个时代的一种新的眼光、新的形式去重新审视演绎它,不断地去突破创新,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更好、更长远地流传下去。“流云飞玉”套组的创作对于紫砂来说就是这样的一种尝试、一种探索,让紫砂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