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盏创作中蕴含的工匠精神

2021-01-05 11:39:28吴立勇
陶瓷 2021年4期
关键词:建窑龙窑建盏

吴立勇

(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建州建盏陶瓷有限公司 福建 南平 354200)

前言

我国拥有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在五千年辉煌文明背景下,形成了包括青铜、丝绸、漆器、陶瓷等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这些也都对中华文明的灿烂精粹予以了充分体现,而在这些优秀的文化瑰宝背后,则是无数默默付出的工匠们。所谓工匠精神,原本是指手工艺人对作品保持的精益求精和精雕细琢的制作理念,这是精神层面的理念,已经超越了制作技艺本身,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匠人们的职业能力、品质以及道德操守。

1 建盏

建盏文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分支,被人们看作是土与火之间完美地结合,这一技艺的发源地是我国福建南平市建阳区,在宋代时期这里被称为建州,而建盏也是由此而得名。对建窑的烧制,是从我国晚唐五代时期开展,在宋代时期发展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到了元代逐渐开始没落,在明代时期就已经彻底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在宋代时期,宋徽宗曾写过《大观茶论》这一文章,其中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可见,当时皇帝都十分欣赏建盏瓷器。在宋代时期,建州不仅仅是陶瓷的生产地,同时也盛产茶叶,并且当时民间十分流行斗茶的习俗,随着建盏凭借自身独特的造型和美感得到人们的关注,而逐步成为了品茗斗茶活动中的主要茶具。[1]当时在建州地区,由蔡襄负责对贡茶进行督造,当时也兼任着福建路转运使的职责,在职期间详细研究了当地的斗茶习俗并跟贡茶一同进献给了宋仁宗,一度得到了皇帝的喜爱。另外,在当时武夷山地区,来往游览的宾客众多,并且大多为文人墨客和达官贵人,这些人员都十分喜爱建盏陶瓷,由此也对当地的建盏生产、发展予以了进一步推动。在这种背景下,当时的宋代建窑,大肆兴建窑炉,使当时的建窑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

所谓好茶配好盏,在宋代时期,建盏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家所喜爱的斗茶用具,不仅仅是因为建盏具有灵活多变的色彩纹路,同时还将当地的地方特色展现了出来,并且具有着古朴、优美的造型,这些都进一步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审美予以了体现,同时,建盏精美的造型和制作工艺,也离不开众多烧制艺人秉承的工匠精神[2]。

2 建盏中的工匠精神

在两宋时代,对当时审美具有重要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建盏,在建盏的身上,同时也对宋代人所具有的人文情怀、审美志趣等进行了记录,同时还具备精湛的制作工艺,在建盏的大小、使用功能以及外观等方面,都对当时人们饮茶习惯予以了充分符合,在建盏中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建盏烧制过程中,除了对原材料进行煅烧以外,对于烧制艺人而言,也是对自身技艺、审美以及精神等方面的锻炼。

建盏器物具有灵活多变的釉色,在色彩、纹理等方面的变化上十分丰富。主要原因在于,烧制建盏使用了不同的胎土,釉水中蕴含一些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在窑炉内氧化还原作用下发生各种随机的色彩和纹理变化,从而带来一种浑然天成、顺应自然的独特美感[3]。

在古人烧窑过程中,所使用的窑炉,大部分都采用了龙窑和圆窑,建窑建盏艺术在宋代得到了空前发展,在当时众多黑瓷窑口中,之所以建窑可以脱颖而出,所采用的龙窑烧制技术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龙窑烧制过程中,窑口都是依山而建,从结构方面进行分析,窑口将山体作为依靠,可以形成自然的窑身坡度,针对入窑的空气、火焰等,可以借助自然抽力予以控制,从而对建盏烧成时内部烟火流速、轨迹等予以有效控制,可以借助烟气对坯体进行预热,并且可以控制火焰温度的提升,实现对火候的准确调节和保持,对窑炉内部的烧成环境予以合理把控,从而对最终的建盏烧制质量予以保证。

在采用龙窑柴烧工艺过程中,通常需要持续四天三夜的烧制时间,这个时间甚至需要更长,并且是持续的高温烧制,因此对烧制艺人的技艺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针对窑炉烧制过程中的温度,需要由经验丰富的烧制艺人进行准确预测和把控,同时对投柴速度、方式、空气进流量、气候状况等方面因素予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都会对建盏最终成品效果带来影响。经过以上流程完成烧制以后,建盏可以具备润滑的盏面,并且具有瑰丽的斑纹和色彩,也不会存在大量的气孔,但是一次烧制通常只能够得到10%的良品率,但所消耗的人力、物力等是极为巨大的。

在古代时期,并不具备充足的资源和先进的科技,建盏的烧制难度是非常高的,具有复杂的烧制工艺,并且需要严密把控每一个细节和烧制步骤,并且要进行大量的筛选、优选,比如,针对坯釉进行组分选择,以及对素烧温度进行控制,在焙烧过程中,还需要对烧制曲线、颗粒柴组分、各个阶段投柴量等进行科学把控,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建盏的成品效果,甚至直接导致烧制工作以失败告终。在建盏烧制工作中,不仅仅是对烧制艺人的技艺进行考验,更需要艺人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最终如果可以得到一件巧夺天工的作品,对于烧制艺人而言将是一件十分难得的得意之作。

在建盏烧制过程中,在选坯、塑造成型、进窑烧制等环节中,都具有诸多讲究,想要最终烧制出兔毫、油滴等建盏珍品,是非常难得的,哪怕在烧制过程中艺人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时间、精力等,想要最终得到像兔毫、曜变等珍品,仍然需要满足天时地利人和,所付出的努力可能很多次烧制都得不到回报。而也正是这个原因,将古代匠人们的探索、突破欲望充分激发了出来,建盏所具有的文化审美价值是独具一格的,这也激发了匠人们对建盏烧制不断追求精益求精,从而最终打造出真正的传世佳作。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工匠精神,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我国工匠们一代代传承发展下来,一直秉承着时间难以磨灭的韧劲,这些工匠所留下的造物技艺跨越了时间长河流传下来,并且令世界为之惊叹。对待工艺,这些工匠们坚持着专注、精益求精的态度,哪怕在现代人类社会,这种工匠精神仍然被人们所推崇和称赞,对一代代人的奋斗底色予以了揭示,同时也将人们不断奋进的本色体现了出来,同时在新时代,也对人们肩负的奋斗使命所需要的定力、韧劲以及情感进行了标注,生动体现出了浓郁的时代精神,并且在各行各业中的一线劳动人员中,都折射了这一工匠精神,体现了充满活力、干劲十足的精神风貌[4]。

3 结语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总结了各种历史文化瑰宝,比如陶瓷、丝绸、青铜等,建盏文化也是其中之一,而这些文化瑰宝的背后,所离不开的就是无数工匠的默默努力,以及这些传统匠人们的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这样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席之地,需要各行各业的人们进行借鉴和学习。

猜你喜欢
建窑龙窑建盏
浅议龙窑的结构特点及其烧制优势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的传承与发展
浅议龙窑烧制与龙泉窑之烧制技术改进
罗诗彬龙窑作品欣赏
建盏的新发现
陶瓷(2021年5期)2021-12-09 23:00:19
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
陶瓷(2021年5期)2021-06-29 08:07:18
建盏之初探
陶瓷(2021年4期)2021-01-05 11:39:28
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艺术科技(2020年13期)2020-07-03 02:48:56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6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
海峡姐妹(2017年12期)2018-01-31 02: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