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瑜
(新蔡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 新蔡 463500)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兔发生的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以流鼻涕、咳嗽、消瘦、慢性鼻炎、咽炎和支气管肺炎等为特征。多数养殖户平时主要是对兔瘟、兔球虫病等疫病的预防,而忽视对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防治,一旦发生该病,若防治不当,可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该文对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和诊断进行了介绍,结合其流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希望能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尽量做到在该病的高发期前夕进行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以期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兔以及带菌兔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各种年龄的兔均可发生,但以仔兔和幼龄兔感染该病的几率较大。该病在临床上可分为支气管肺炎型、鼻炎型以及败血型三种类型。在临床上,一般支气管肺炎型多呈散发性,而鼻炎型多呈地方性流行,仔兔和幼龄的青年兔一般呈急性支气管败血型。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生于春秋两个季节。另外,通风条件差、饲养密度过大以及舍内温湿度不适宜、兔只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均可以诱发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发生。
病兔群出现食欲不振或食欲下降,精神状态较差,不愿意走动,喜欢趴卧;病兔的鼻腔内可流出较多的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病程稍微长的可出现呼吸较快、咳嗽以及从鼻腔内流出黏液性或脓性黏性物;发病兔只较瘦,一般体温无明显变化或比正常体温稍高。
对病死的兔群进行剖检,一般得出其病理变化如下:病变的特征主要集中在肺炎和鼻炎。可见病死兔的整个双侧鼻腔、气管以及支气管的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发炎等病变特征,有的病例还有黏液性、浆液性以及黏液脓性分泌物等。支气管肺炎性病变多见于肺的中叶、心叶和上叶,严重的病例可波及整个肺叶,肺脏和肝脏有不同程度大小的脓灶;肺脏水肿,多数有红色实变区。幼龄兔的鼻甲骨萎缩。其他器官病变无明显特征性病理变化。
临床上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要利用实验室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可采用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病原学诊断:可无菌采取患病兔的鼻腔的分泌物接种于葡萄糖中性红琼脂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学的分离,随后经纯培养后做生化试验鉴定分离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血清学诊断:用血清凝集试验的方法检测病兔血清中的抗体,以进行追溯性诊断。另外,还要做好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与兔巴氏杆菌病、兔肺炎链球菌病的鉴别诊断,防止误诊,影响防治效果。
兔场一旦发生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要立即封闭养兔场,将发病兔只隔离。同时及时应用2%来苏尔或福尔马林等消毒液对病兔可能污染的场内环境以及各类用具进行紧急消毒,1天1次,连用7 d。对发病兔只治疗时,应该尽量选在发病初期,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24 h 之内喂食1~2 次的磺胺二甲嘧啶和增效剂等,同时对鼻炎症状严重的病例可以鼻腔滴入或涂抹氯霉素。一般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对未发病的兔群可在饲养中加入磺胺二甲嘧啶和增效剂等药物进行紧急预防,一般可达到防治效果。
针对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养殖户可以从加强饲养管理、免疫接种、做好消毒和搞好净化等四个方面着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第一,加强饲养管理,养殖户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要根据笼具饲养面积,科学安排饲养密度,定期清理粪便和污水,保持饲养环境干净卫生,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保持兔舍的通风最佳,做好保暖措施,减少各类应激因素的发生。第二,加强免疫接种时,可以选用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灭活疫苗按照说明书进行免疫接种。此外,还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兔只,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择最佳接种时期,保证兔群在良好的免疫环境下生长。第三,加强消毒,养殖场要建立严格的消毒规章制度,要细化到每周、每月的消毒次数、方法以及消毒药名称等,主要是针对运送车辆、笼具、饲养人员、其他饲养用具等进行定期消毒,杀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降低疫病的发生几率。第四,做好该病的净化措施,根除该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定期反复对场内兔只进行检疫,淘汰阳性兔,达到净化的目的,逐步建立无该病的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