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2021 年10 月20-22 日,为期三天的第十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暨世界猪业博览会在重庆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世信朗普国际展览(北京)有限公司主办。本次猪业博览会规模全面升级,150 000 m2展示面积,十周年、十大展馆入驻1 108家行业知名企业。大北农集团、勃林格殷格翰、硕腾(中国)、礼蓝动保、佰高威盛等国内外行业知名企业纷纷参展,并与展商合作开设猪文化展区、品种展区、智慧猪场展区,整体体现了猪业博览会致力于贴近猪业整体脉络,宣传智慧养猪的决心。
本次大会对饲料成本、营养、繁育、育种,以及非洲猪瘟、蓝耳病、流行性腹泻、伪狂犬病为主要议题兼具多种其他疾病诊断及预防的流行病学、抗生素的使用与替代、生物安全等热点议题进行了讨论,切身关注养猪行业发展,结合当今养猪行业实际形势,结合国内外最先进的科学养猪经验,从各个角度深入讨论降本增效、防病预警和无害化处理等养猪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行业人士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养猪行业的未来发展与行业趋势。
2021年10月21日上午8:30,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世信朗普国际展览(北京)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十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主论坛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大会开幕式由吉林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学系曹永国教授主持。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刘爱民博士以视频的方式向出席大会的代表介绍了大会。
在开幕式上也公布了2021年“莫教授科学实践奖”的获奖名单,来自丹俄国际的王伟松获得了2021年“莫教授科学实践奖”,吴伟胜(新希望六和)、王博(丹俄国际)、王贵平(湖南农业大学)获得了“莫教授科学实践奖鼓励奖”。莫教授科学实践奖由牧原食品有限公司赞助和支持。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主论坛正式开始。大会主论坛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冯力先生与南京农业大学的杨振先生主持,论坛精彩内容整理如下。
随着中国养猪业的发展,中国生猪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快速升级,呈现从追求数量向质量型转变的趋势,但猪群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完全发挥,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原料质量变异及行情波动下无法及时应对,“人-畜争粮”,饲料资源短缺等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工程院印遇龙院士做《动物生产潜力价值最大化解决方案》分享时认为,实现智能动态精准营养配方,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升养殖效益。
印遇龙院士认为,动物营养智能优化研究主要包括降本、增效、溢价三大方向,通过准确的饲料养分数据,动态的营养需要量,肉质标准及快速评价,可以实现精准营养,精准饲喂,效益最高。
印遇龙院士分享了一组研究数据,通过饲料配方精准营养智能优化可以提高生猪综合养殖效益50元/头;根据饲料行情变化精准营养配方优化成本可降低15元/吨;饲料粗蛋白质减低1~2个百分点,氮排放降低20%,缓解饲料蛋白资源紧缺;精准营养与原料优选改善肉品质溢价提高效益50元/头。这些都体现了进行动物营养智能优化的价值和意义。
如何实现动物营养的智能优化?印遇龙分享了五大体系,包括饲料原料快速评估体系、原料动态营养成分体系、动物动态营养需求体系、猪肉品质快速评价体系、养殖效益最大化动态营养体系。
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当前养殖端发展的重要趋势,印遇龙院士向与会观众展望,基于智能技术,可实时监测猪群体质量、实现猪群营养需要量的动态研究,通过数据的共享,精准饲喂,精细管理,养殖端能实现“算着吃,吃得准,管得细”。
当前养猪业疫病防控形势愈加复杂,如何防止新的病原体引入农场仍然是一个挑战。病原在区域或空气中散播引起的侧向感染在动物疫病的发展中很常见,尤其是在生猪密度高的地区。“做好猪场生物安全,空气过滤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明尼苏达大学蒙特斯·托雷莫勒在以视频方式分享《猪场的空气过滤:基本原理和优势》课程时表示。
据蒙特斯·托雷莫勒介绍,空气传播病原体的情况非常普遍,包括猪蓝耳病病毒、流感病毒、支原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均可在不同距离内空气样本中被检测到。而病原体颗粒大小是空气传播的关键影响因素。所以,采用合理方式对猪舍空气进行过滤,对于猪场疫病防控非常重要。Alonso等人在2013年的研究表明,实施空气过滤,猪蓝耳病在农场的暴发率降低了80%,并且在生产力提升上效果明显,每头母猪每年净收益增加38美元。
猪场空气过滤器主要由非织造纤维介质制成,通过扩散的方式实现对空气中小颗粒的捕获,通过拦截和惯性冲击的方式实现对空气中大颗粒的捕获。蒙特斯·托雷莫勒表示,中等大小颗粒是最易透过过滤器的粒径,目前没有任何机制可以有效过滤。
由于受到通过过滤器空气量的变化、颗粒物过载、物理损害、静电过滤器放电、环境因素的影响,过滤器的过滤效率会随时间而变化。所以,过滤器的定期维护非常关键。
蒙特斯·托雷莫勒特别提醒,使用空气过滤,需要重点关注猪舍裂缝或漏气口的密封、员工入口通道、排风扇回风等问题。提升过滤效率,减少漏气,才能保证更多的猪舍空气由过滤器进入。
随着饲料禁抗、养殖减抗的政策出台,抗菌药物在猪场的合理使用成为当下行业关注的热点。华南农业大学曾振灵教授在分享《减抗限抗政策下抗菌药物在养猪业中的应用展望》时指出,了解抗菌药物,正确诊断,合理治疗才能在当前减抗限抗政策下最大化发挥抗生素的应用价值。
2010-2020 年国内兽药市场发展迅速,从2010 年的304.38 亿元到2020 年的620.94 亿元,其中原料药及化学药制剂从207.8 亿元增长到2020 年401.77 亿元。化药制剂2020年国内兽药市场份额占比达40.68%。
曾振灵表示,当前抗生素仍存在使用率高、选用起点高、耐药现象严重、不合理联用率高、用药时间长、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率低等问题。如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会导致疗效下降或治疗失败,最终甚至会出现“无药可用”的情况。
曾振灵认为,饲料禁抗并不意味着抗生素时代已经消失,常见的感染性细菌如大肠杆菌、猪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等导致的疫病仍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国家监管需求、跟上国际先进前沿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精准治疗尤为关键。
一是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包括良好的饲养管理,生物安全和疫苗免疫。二是掌握抗菌药的合理使用,包括严格掌握适应症、根据药动学特征,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根据药动-药效同步模型指导临床用药、减少耐药性的产生、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科学的联合用药。
来自全球农业趋势资讯顾问公司的西蒙·奎尔蒂以视频方式从五个关键因素向与会观众分享了《全球农业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天气(拉尼娜现象)导致的非洲地区、美国和巴西的干旱情况将造成其作物产量大量下降,从而影响到畜牧业原料来源的供应。
缺少移民和跨境劳工导致的全球劳动力供应紧张将影响肉类的供应。据西蒙·奎尔蒂介绍,新冠疫情发生的前六个月,移民流量下降达46%,熟练肉类加工工人的紧缺将导致全球肉类加工工人成本的提高,从而使得猪肉和其他产品的价格上涨。
受新冠疫情影响,航程时间的增长导致货运成本增加,全球集装箱短缺,与2018 年相比,2020 年可用集装箱数量减少了55%,最终受到影响的将是消费者。
非洲猪瘟持续在全球蔓延,目前已遍布亚洲15 个国家,欧洲13 个国家,持续的疫情压力将不仅困扰中国,非洲猪瘟将是全世界养猪业的问题。
全球新冠疫苗接种及复苏的情况将持续影响消费端。疫苗接种越快,全球复苏速度越快,尤其是食品服务行业。全球第三季度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亚洲地区消费者信心上升了11 个百分点,全球范围上升6 个百分点,信心增长的同时,意味着开销的增加,包括肉类的高需求。
西蒙·奎尔蒂预测,2020 年消费需求将更强劲,谷物价格更高,牛肉、鸡肉和猪肉供应量紧张将导致价格上涨。而在未来十年,在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下,全球肉类价格尤其是牛肉、猪肉和鸡肉价格将持续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