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琳
(平舆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平舆 463400)
该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发的流行性传染疾病,以2周龄以内雏鸡为易感群,多发于冬、春两季,病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可视黏膜传播。雏鸡在感染致病菌后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泻等典型症状,粪样呈黄绿色;产蛋期母鸡腹部下垂,伴有明显水肿,产蛋量减少;伴随病程延长,病鸡机体明显消瘦,开始出现脱水现象,双脚干瘪、无法站立,最终因衰竭死亡。取病死鸡进行剖检,可见心脏肿胀,心包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明显肿大、表面充血,肝包膜厚度增大;脾脏肿胀、质地变脆,触之易碎。
该病以魏氏梭菌为致病菌,以2~5周龄雏鸡为易感群,发病率最高可达50%,存在急性死亡病例。病鸡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机体消瘦、畏寒、肌肉紧缩震颤、翅膀下垂、羽毛粗乱;部分病鸡嗉囊明显肿胀,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呈黑色煤油状或白色稀疏状,观察粪样可见血块及黏膜组织;部分病鸡出现运动失调及神经症状,最终因衰竭死亡。取病死鸡做病理剖检,可观察到小肠部位发生明显病变,空肠、回肠壁厚增加2~3倍,肠管明显扩张增粗、内部充斥刺鼻性腐臭气体,肠壁黏膜水肿、上方零散分布出血点,局部可见麸皮状坏死病斑;部分病死鸡的肠黏膜处形成伪膜,覆盖在病变组织表面;肠道失去弹性,轻拉易断。
该病是由艾美尔属球虫寄生在肠道中引发的消化道疾病,多发于春、夏两季,成虫寄生在病鸡小肠或盲肠内大量繁殖,对肠道组织产生破坏,甚至引发出血问题,严重影响养殖效益。病鸡临床症状包含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严重腹泻、颤抖畏寒、双翅下垂、羽毛杂乱、黏膜苍白等,观察其排泄物可见水样粪便、内含一定量血块;伴随病程延长,病鸡久卧不立,体温明显下降,出现瘫痪情况,最终因衰竭死亡。取病死鸡进行剖检,可明显观察到肠道处存在病变,盲肠肿胀,壁厚增大,内含血液;小肠肿胀、增粗,肠壁黏膜表面附着大量出血点,存在灰白色坏死病灶,且充满血样内容物。
由于鸡消化道疾病的致病菌、发病诱因、传染途径较为复杂,在临床诊疗环节首要前提是查明致病源,在观察临床症状的同时,取病鸡的病料组织,借助实验室诊断方法辅助完成疾病鉴别。以鸡大肠杆菌病和鸡坏死性肠炎的鉴别为例,由于上述两种疾病在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结果上具有较强相似性,因此需将粉碎后的病料接种在不同琼脂培养基上,在显微镜下观察菌落形态特征,即可实现对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菌种的清晰判断。再以鸡球虫病为例,取病死鸡的肠道组织制作涂片,当观察到存在球虫卵囊后,即可判断其致病诱因为球虫寄生感染。
2.2.1 鸡大肠杆菌病
头孢拉定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药物,取320 mg/L头孢拉定以口服方式进行给药,考虑到此类药物的半衰期为1 h,因此需确保病鸡在2 h内将药水全部饮完,维持体内足够的血药浓度,并及时补充新鲜药水,保证实现药量的充足摄入,通常治疗3 d左右可见明显疗效。
2.2.2 鸡坏死性肠炎
取1 g硫酸庆大霉素兑水20 kg或拌料15 kg,每日2次投放在饮水及饲料中,供全群自由饮水、给料,连用5 d即可有效改善病鸡精神状态及腹泻症状。同时,选取高能速补以1:800的比例兑水作为饮用水,连用5 d左右,用于增强全群免疫力。此外,选用10%百毒杀进行每日1次的带鸡消毒,连用7 d左右杀灭饲养环境中的病原及细菌,促进病鸡恢复健康。
2.2.3 鸡球虫病
临床常选用“全球通”、“球普杀”等药物进行治疗,取200 g“全球通”兑水200 kg配制成药水,全天对病鸡进行1次集中饮水,在3 h内将药水全部饮完,连用5 d即可使病鸡肠道恢复健康;取200 g“球普杀”兑水75~100 kg,待混合均匀后再次兑水125~150 kg,供全群饮用3 h,连用5 d即可有效抑制器官出血、组织坏死等症状,帮助鸡只食欲、粪便恢复正常。
从疾病预防层面入手,应落实对鸡群常见消化道传染性疾病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对于鸡新城疫等疾病进行强制免疫,提高鸡群整体的抗病能力,建立抗体水平高的优势种群。从饲养管理层面入手,要求养殖场主严格加强养殖环境的温湿度条件及卫生状况管理,及时做好圈舍范围内的清洁与消毒措施,每周至少进行1 次圈舍内部消毒,每月进行1 次以上的外部消毒,并定期更换消毒剂、落实驱虫工作,借此阻断细菌传播渠道,创设良好的养殖环境。同时,养殖场主还需加强饲料管理,严禁向鸡群投喂发霉、变质饲料,采取科学的营养配比,向清洁饮水中添加电解质、维生素等活性物质,维持鸡群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大力推行规模化养殖的背景下,鸡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通过明确疾病鉴别要点、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优化日常饲养管理,能够及时有效地切断病原传播,维护养殖效益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