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1-01-05 12:21张生李旭东索南仁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0期
关键词:经皮椎体骨质

张生,李旭东,索南仁欠

(青海省藏医院 骨科,青海 西宁 810007)

0 引言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对患者脊柱造成较大损伤,增加患者卧床时间,让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较容易发生,加重治疗复杂度。临床用参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比,发现经皮椎体手术比常规手术预后更好,降低了患者的机体疼痛度,减少了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让患者有效恢复健康,提高了患者的脊柱恢复效果,详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院内收治的患者中抽出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病患,按照数字表法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参照组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68.85±6.62)岁。观察组男17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68.71±6.25)岁。两组基线资料(P>0.05),符合比较条件。

1.2 方法

1.2.1 参照组:用常规外支架治疗,主要为:对患者进行硬脊膜外麻醉后,调整患者体位呈俯卧位,进行常规清创、止血等操作,逐渐分离皮肤、筋膜、肌肉组织、神经等,以骨折端为中心,行小切口,一般4-6厘米左右,尽量少剥离骨膜或者不剥离骨膜,然后选择皮质骨段、直径4 mm的钢针,用2支钢针接好上下段并固定,将骨折脊柱复位,然后对外支架进行固定,依据双边外固定杆、骨折远近端确定钢针穿入距离,一般固定杆保持水平、距离骨折边缘3-4厘米处即可。用钢针在不同关节段进行交叉穿法,加万向夹和半弯杆等。然后对切口进行闭合,缝合伤口后进行常规消毒,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

1.2.2 观察组:用经皮椎体手术,主要为:先用C臂确定骨折位置,有效标记后,让X线与下颌矢状面呈15度角,从椎弓根上方开始穿刺,进入长度控制在椎体前1/3即可。穿刺针位置固定后,抽出针芯,送入造影剂,在透视结果未观察到渗漏液体后,将已经成糊状的氯化钠注射液与PMMA骨水泥放入注射器中,连接好穿刺针,在伤椎缓慢推注骨水泥,X线直视下,逐渐从骨小梁间隙完成浸润,边缘形状要与毛刺状相符,直到骨皮质。穿刺针拔出时间要根据骨水泥硬化程度控制,待全部硬化后在拔针,根据伤口情况进行压迫,无出血、渗漏后即可。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住院情况,包括患者的卧床时间、进行功能锻炼的时间等,详细记录并比较;利用疼痛程度评估表对两组评分,满分5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约疼,详细记录并比较。对患者出现的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等,详细记录并生成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消失、脊柱骨折部位功能性恢复正常,生命体征等良好。有效:治疗后,患者依然存在疼痛情况,脊柱骨折等部位的功能性较弱,生命体征偶有波动。无效:治疗后,患者脊柱骨折部位并无明显变化,甚至并发其他病症。100%-无效率=治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s)、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当(P<0.05)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参照组的治疗效果显著差于观察组,数据有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n,%)

2.2 比较两组的住院情况。治疗后,参照组的住院情况显著差于观察组,(P<0.05)显示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的住院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的住院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卧床时间 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观察组 20 4.57±1.42 7.54±2.68参照组 20 12.39±2.83 15.39±3.61 χ2 - 11.045 7.808 P - 0.000 0.000

2.3 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后,参照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显著差于观察组,(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详见表3。

表3 两组的疼痛程度评分对比(±s)

表3 两组的疼痛程度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疼痛程度评分观察组 20 2.15±0.84参照组 20 2.59±0.37 t-2.144 P-0.039

2.4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治疗后,参照组的并发症情况显著高于观察组,突出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对比(n,%)

3 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降低患者存活概率,临床治疗对此也较重视。长时间静卧不动,生活质量下降,对周身血液供应、肌肉、骨骼等都有较大负面影响。临床用常规外支架和经皮椎体手术开展比较,发现经皮椎体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要好于常规外支架,提高了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了临床治疗的科学性[1]。

观察组手术改变了患者的整体治疗步骤,防止了脊柱体的塌陷情况,较好的保障了脊柱体的神经、肌肉等完整性,缩小了在患者机体上的创伤面,改变治疗路径,突出椎体操作的精准性。而且椎体成形手术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加强了患者脊柱的固定效果,降低了手术对患者脊柱神经的刺激[2]。

椎体成形手术让临床治疗骨质疏松造成的脊柱骨折老年患者的方式更有选择性,提高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出现概率,促进了患者恢复[3]。还能规避手术对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降低手术操作对脊柱的再次损伤,帮助脊柱复位,减少了脊柱骨折部位对周边组织、脏器的伤害,控制了机体内部出血量。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运用C臂等设备,有效确定了骨折部位,提高了骨水泥在骨折部位散开的准确性,加强了对骨折部位的固定效果。而且通过X线直视,让术中情况较可控,预防不良事件的能力上升,突出了椎体成形手术的价值。观察组治疗减少了腰椎、颈椎等的负荷,降低了临床治疗的压力,提高了临床对骨质疏松导致脊柱骨折相关病患的保护能力,掌握患者病情发展,丰富数据资料,用有效的方式改善老年患者病情,降低骨折风险。经皮成形手术从方法、机体舒适性等多方面促进椎体成形,避免治疗盲目性。参照组无法保障的事情,观察组都较好的进行改善,治疗效力加强,不留遗憾,让脊柱骨折治疗向好发展,解决老年病患问题。

经过本次分析得出,治疗后,参照组的治疗效果显著差于观察组;参照组的住院情况显著差于观察组;参照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显著差于观察组;参照组的并发症情况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更积极的反应出统计学效用。说明经皮椎体手术更好的保障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骨折老年病患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及时开展经皮椎体相关手术能较好的纠正老年患者脊柱骨折情况,减轻骨质疏松对脊柱的损伤,提高临床手术综合效力,促进脊柱愈合,降低并发症对机体的影响,排除较多不良因素,值得使用。

猜你喜欢
经皮椎体骨质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