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佳栋
闽南传统园林是闽南地区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的统称,其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分支,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的传承与发展也伴随着时代进步被赋予新的内涵。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闽南传统园林的部分手法与理念已满足不了现今社会对园林内涵的要求;另一方面,闽南传统园林“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与现代园林的“生态性”、“以人为本”的设计目标是一致的,这为传统园林通过借鉴现代园林的设计逻辑延伸与发展其内涵提供可能。
目前,学术界对闽南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研究较多,但二者相对独立,对两者的比较研究较少,可参考的文献不多。而实际上,近年来闽南地区的园林项目在类型、数量、体量上都日益增长,设计理念与手法亦从一味照搬西方设计到两者结合发展,发展现代闽南特色园林,但学术界尚缺乏对这类作品进行有效理论总结与提炼,以及更重要的对闽南传统园林设计现代化的探讨[1]。本文旨在比较闽南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设计的内涵、理念及表现形式等,探讨符合现今时代意义和地域特征的现代闽南园林设计。
在西晋至五代时期,因战乱等因素,中原地区先后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闽南移民运动,早期的闽南传统园林大多由南迁的中原士大夫阶层修建使用,到了宋元时期,闽南园林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至明清时期,闽南园林营造趋向小型化、家庭化,清代后期由于闽南人移民南洋渐多,且厦门开辟为通商口岸,闽南园林的发展开始出现异域南洋风格。
总体上说,闽南传统园林与中原传统园林是一脉相承的,它是中国传统园林里的一个分支。首先,闽南传统园林同样强调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中国传统园林推崇“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理念也很好地体现在闽南传统园林中,如漳州东西湖、泉州施琅四季园林等;其次,闽南传统园林主要类型,包含寺庙园林、书院园林、私家园林等,皆是闽南传统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中国传统园林一样,园林美与建筑美的融糅也是闽南传统园林的一大特点;山水画、山水诗文和山水园林三个艺术门类的相互渗透,使得闽南传统园林中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设计手法讲求虚实有致、以小见大,并在园林造景中融入诗情画意,无限延伸空间意境。至宋元时期,闽南传统园林已全部具备以上这些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
随着本土文化的发展及外来文化的融合,闽南特色文化得以萌芽发展,逐渐成为有别于中原的园林风格,其园景营造尺度小巧精致,布局自由灵动,空间转换曲折;园林构筑物取材同民居一样,采用红砖、白石等闽南特有材料以及燕尾脊等闽南特色构件元素;水池驳岸、桥梁、石景多为闽南盛产的花岗岩与九龙壁为主;园林植物配置多以乡土果树等常绿花木为主,闽南古大厝房前屋后的空地常种瓜果蔬菜[2]。
现代园林设计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取得革命性创新与发展。首先表现在时代精神方面,现代园林从古典园林演化至现代开放式空间,再到现代开放式景观、大地艺术,其内涵与外延得到了极大的深化与发展。“开放”、“大众化”、“公共性”,已成为现代园林设计的标签。
相比较而言,闽南传统园林长期以寺庙园林、书院园林、私家宅园等为主,绝大多数服务于士大夫阶层,供少数人把玩,与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开放性不相符[3]。由于传统园林的服务对象为特定阶层,传统园林的美学设计逻辑自成体系,其发展受限于特定阶层思想认知与意识形态,难以突破既有思想和理论框架。可以说起源发展于封建社会的闽南传统园林,其美学设计逻辑很难发生跨时代的变革。而现代园林设计随时代发展不断自我深化与演变,其开放性使其更具可塑性与创新性,不断吸收新技术和新思潮。
新材料的采用,如混凝土、不锈钢、玻璃、热塑材料等,大大改善了现代园林造景的表现手法与形式,使造景元素更多元化,进而产生不同以往的空间体验和美学效果。一些新技术比如照明技术的发展,催生出了新的景观类型——夜景,促进了园林设计手法的创新与改善,比如在景墙及地面上使用荧光材料增加场地互动性体验,丰富夜景的表现形式。
随着“生态服务”、“生物多样性”等概念的引入以及相关生态技术的发展,现代景观设计不再只是孤立的造景过程,而是将场地作为整体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考虑其内部各景观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对整体生态平衡的影响和程度。设计师们在此过程中将用更系统性、全局性的思维去审视创作。雨洪管理、小气候改善、生态修复等现代生态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传统园林“追求自然,效仿自然”的外延与内涵,深度践行了“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
20世纪以来艺术界的思想革命,为我们带来了与时俱进的艺术形式,从而丰富了古典园林一直以来匮乏的艺术逻辑形式。从现代主义到立体主义,从表现主义到抽象艺术,从达达主义到包豪斯风格,再到波普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极简主义、后现代风格等等,每个时期都为设计行业,包括园林设计带来崭新的设计语言和艺术逻辑,这些无不对传统园林设计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同时又促使其更好地继承与发展。
现代园林发端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和“哈佛革命”运动,经过一批现代景观设计大师的探索与实践,现代园林设计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极大的拓展与深化,其在发生革命性创新的同时,又保持了对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4]。
漳州九十九湾是漳州流域最大的内河,它横贯漳州城区南北,连接九龙江北溪和西溪,全长约14公里。自2014年开始,漳州市启动九十九湾内河整治工程。在远期规划愿景中,九十九湾“闽南水乡”项目肩负着提振城市转型升级,激活周边城市地块,复兴漳州城市东部片区的重任,旨在打造成为集都市生态旅游、创新创意产业、高端商务、品质生活为一体的城市新空间,该项目由北至南包括上美湖公园、闽南水乡石仓段、湘桥湖公园等,被形象地称为九十九湾“串串湖”(图1)。
上美湖主要建设绿化、景观园林小品、水乡院子商贸街等,建成后将成为九十九湾北部片区以湖体为中心的生态片区。同样是九十九湾的一部分,闽南水乡石仓段位于龙文区石仓村,九十九湾南部,以周边商业街区和历史文化要素为依托,重塑历史传统风貌与生态环境,以闽南传统风貌建筑、闽南水乡景观为特色,发展成为城市特色商业中心。而距离不远的湘桥湖,主要围绕游船码头、龙舟展示馆、水乡景观、仿古石桥等景观要素建设,同时,公园所在的湘桥村是漳州历史文化名村,除保留黄氏大夫第等传统闽南传统大厝10余处外,还恢复了久远的“七星池”景观。
图1 漳州九十九湾“闽南水乡”项目总平面图
漳州九十九湾项目在设计理念上延续了传统园林“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强调“追求自然,高于自然”的生态观。项目的设计以水为纽带,通过恢复水岸两侧的传统园林要素,打造自然生态的闽南田园水乡风貌(图2)。沿河驳岸大多以自然驳岸为主,绿地种植疏密有致,营造虚实有致、步移景异的空间序列。场地内种植许多闽南传统园林采用的瓜果植物及常见的乔木,如梨树、石榴、樟树、朴树等,还种植许多开花植物如茉莉、菊花、含笑、棕竹、茶花等,确保四季有花[5]。
在硬景方面,项目中设计亭廊轩榭、拱门石埕、长墙漏窗、石栏凳几等闽南传统园林建构筑物恢复闽南传统景观风貌。建筑风格均采用闽南特有的中西合璧风格做法,利用红砖、红瓦、白石、燕尾脊等闽南构造要素建设,水洗石、西式混凝土、白灰等传统做法也运用其中。广场和园路布局借鉴清代之后闽南传统园林的规则式手法,花坛、石桥等景观元素强调尺寸比例,并大量利用本地特产的花岗岩石材,力求建筑美与园林美的协调统一,极力描绘一幅幅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闽南水乡山水画。场地内随处可见镂空的景墙、漏窗、假山石等园林小品,借用传统园林中障景、漏景、借景等艺术手法,塑造诗情画意的时空转换与意境塑造(图3-6)。
图2 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田园风貌鸟瞰图
3.3.1 强调景观的公共性与开放性
闽南传统园林大都以宅园为主,一般为闽南古大厝的附属园林,平面布局上多以四合院居多,空间上强调私密性与封闭性。这些传统园林多数服务于特定阶层人群,并不为公众开放。而现代景观设计师愈加关注社会关怀与公众利益,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公园的开放性与大众化。
漳州九十九湾项目旨在服务于城市片区周边居民,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与都市新型产业聚集地,其功能定位与设计宗旨决定了该项目的开放性与大众参与特征,因此已落成的项目在设计中不仅考虑无障碍通行、无围栏管理、开放活动空间及公共停车场等,还设计了大众参与度高的活动场地如儿童游乐场、大草坪、观景平台等。
项目开放性不仅体现在功能布局上,还在设计上吸纳了部分现代艺术思想的语言表达和逻辑,如极简主义中黑白灰的运用与对称构图;场地内还不时添加不锈钢雕塑、设备等公共艺术品。
图3-5 中西合璧的闽南特色小品
图6-7 闽南特色拱桥、亭台等构筑物
3.3.2 融合现代设计手法
项目设计提取闽南传统景观构造要素如红砖、花岗岩、燕尾脊等,用现代设计手法重组要素设计景观小品,如景墙、座椅、铺装等。景观构筑物也引入南洋风格,呈现一种混搭的中西合璧风格。水乡的设计也凸显这种“洋为中用”的设计思想,设计中不时采用不锈钢板、混凝土等现代建材进行构建,同时呼应红砖白墙的闽南传统色彩。照明技术的发展也为项目增添了夜游体验的可能[6]。
3.3.3 突出生态理念
漳州九十九湾园林设计汲取生态景观理念,利用蜿蜒流淌的河道形成的多类型滨水空间,串联九龙江北溪与西溪的景观廊道。项目设计优先采用具有渗透、调蓄、净化等“海绵”功能的综合基础设施,考虑旱涝时期滨水空间的处理,用宾格石笼、缓坡草坪及亲水平台构建生态驳岸,设置满足旱期、洪期不同要求的阶梯式亲水断面;利用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措施,并设置人工洼地建立渗透池,形成小型生态湿地,帮助控制场地内径流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水循环。
种植设计方面遵循保持植物多样性和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先种植乡土植物,并根据植物四季不同的变化,在特定区域配植不同季相的植物,产生随时令变化的景观环境。同时,在驳岸边科学种植水生植物,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改善水生生物微环境。
综上所述,随时代发展进步,闽南传统园林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对园林景观的功能需求,而促使闽南传统园林实现传承与现代化演变,从而适应新时代要求,是探讨闽南传统园林设计现代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