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俊初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名著阅读教学在统编教材中的重要地位。
文学名著凝聚了人类历史的优秀文化与思想,对于我们开阔视野、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牛牤》等书在我们国家革命建设时期鼓舞了多少人为崇高信仰而忘我献身?《老人与海》给了多少人顽强不屈、挑战命运的力量和意志?《平凡的世界》激励了多少青少年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
但学生的名著阅读现状却不尽人意。学生被功课作业逼得累到深夜,还哪里有时间精力去阅读?
教师也存在弱化名著阅读教学现象。有时为了赶进度,放弃了名著阅读板块的内容,或只在考前“搞突击”,让学生“背资料”“写卡片”“刷题”考一考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以教材教名著”“以教材赏析代替个性阅读”,囫囵吞枣,蜻蜓点水,起不到应有作用。
古今中外对阅读重要性的论述人人皆知,“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明了阅读是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面目可憎”“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讲明了阅读尤其是经典名著阅读能塑造人的灵魂和思想境界。
因此,语文教育缺“读”,学生缺“钙”,出现越来越多“提笔忘字、语不成句、胸无点墨、品位低幼、性情乖张、思想狭隘”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究其根源,就是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北大学教温儒敏所指出的“读书太少”。
闻过则改,针对诟病,改革的药方就是“多读书”“用考试倒逼读书”。“语文为王”的时代就是阅读的时代,把扩大阅读量作为重要努力方向。本着这个导向,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则突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尤其大力提倡名著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扩大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面,养成良好的读书生活方式,真正實现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最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使语文教学达到“立德树人”总目标。
二、把握原则,切实保证名著阅读教学顺利实施。
1.有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我们让学生读经典名著,首先是要让学生“爱阅读”,其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读懂、读透一本又一本的具体作品,也不是现在就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经典名著的研究者,其根本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经典阅读历程中满足其探究世界、探究人生的好奇心,体验到审美和发现的乐趣,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我们尊重孩子阅读兴趣,提倡“自由阅读”,以目标管理为主,过程管理为辅。一是书目选择上,不统一指定,每个孩子的喜好不一样,阅读书目、类型的偏好也会不一样,如果强令让学生对照书单去阅读,反而会消磨孩子阅读趣味,我们只求他“有书读”。二是在阅读量上不能过多,让孩子适量适时阅读,而不是大量超前阅读,每学期两本即可,贪多势必增加学生负担。三是阅读方法上不能管得过宽过多,要求太多,学生还没有读,可能就兴趣减半了。四是阅读任务上不能很功利,处处指向写作,让学生背考点,那就更是煞风景,败坏阅读兴味。
2.讲方法。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目前大部分学生不注重阅读的方法,这儿翻一翻,那儿看一看,翻到什么地方就读什么地方,盲无目的;读书也不注重动笔动脑,收效甚微。温儒敏主编认为,以往语文教学偏重精读,而很少关注“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方法,结果导致学生“阅读速度慢”,也不一定读懂。
很明显,本次统编语文教材在每一次名著导读后,都设计了“阅读方法指导”板块,根据作品体裁等方面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两种读书方法,比如《西游记》:精读和跳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每一部作品关注一定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掌握读书方法,这样慢慢积累下来,学生就获得了很多阅读整本书的策略,读多了,用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知道“怎么读”,最终形成阅读能力。
二是注意阅读要求的层级性。温儒敏主编提出了名著阅读三个层级,对我们有很大启发。第一个层级是”养性”,学生能够耐心地把整本名著读下来,已经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第二个层级是“兴趣”,学生读完一本书之后产生了兴趣,能够顺藤摸瓜,找其他相类似的书来看。第三个层级是“方法”,学生能够养成读一类书的方法,知道读科普文章和读小说不同,读短篇小说和读长篇小说不同,读议论文和读散文又不同。比如读完一篇小说,就能知道长篇小说的阅读方法——不是逐字去抠,而是要很注重情节和人物。这三个层级的要求一步一步来实现,就不愁解决“读书少”“读书难”的问题。
三、灵活方法,努力取得名著阅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要推动名著阅读教学的“真读”“真悟”,我们必须基于以上几个原则,基于初中学生年龄心理和学习特点,采用学生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名著阅读的真实效果。
1.知识竞赛法。一是教师阅读名著后,可以提炼出一些知识点编成竞赛题,开展学生“抢答、寻宝”的游戏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知识记忆,又能及时引导学生采用“跳读法”“浏览法”到名著中去搜集其相关答案,让学生亲近名著,体验成功之乐。二是让学生出题当考官,要求学生从指定经典名著中围绕“文学常识、故事情节、人物特征、精彩语段”等方面出一份知识竞赛试题。每个学生都有“超越别人”的心理,他要“难倒”别人,就势必要自己先认真阅读、深入阅读。
2.话剧表演法。有的名著阅读,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把某一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在课堂上表演出来,如《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章节、《骆驼祥子》中“祥子遭孙侦探敲诈”章节。学生要表演好,就必须去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去研究人物在这个情节中是怎样的神态、心理、语言。这种活动既使学生兴趣盎然,又能让学生将名著中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学生能力的转换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