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作品解读与教学设计有效融合的策略探究

2021-01-04 18:20陈淑婉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内容音乐

陈淑婉

音乐作品的解读,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和内容。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了解一个音乐作品的相关背景、环境及最终表达的情感,从而实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掌握和理解。那么,什么是音乐解读呢?对音乐作品的解读,并不是单纯地介绍音乐作品或分析音乐作品,它是一种带有技术性的音乐分析,往往会从哲学的角度、美学的角度、音乐学的角度及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加全面的感受和体验。

一、作品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概念分析

在音乐作品解读的过程中,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流程:第一个流程是对作品的聆听、欣赏,在这个流程中,学生只需要通过听觉神经感受歌曲的背景、氛围、年代、色彩;第二个流程是分析作品,主要是结合音乐基础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技术性的分析,如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调的高低、歌词内容等;第三个流程是音乐学方面的分析,主要是从音乐的整体角度对作品进行范围性的研究和分析;最后一个流程就是音乐作品的解读,主要是结合第二个流程、第三个流程和音乐学及音乐学以外的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最终达到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把握、鉴赏的目的。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它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实现高质量教学的效果。教学设计,也被称为教学系统设计,由于其在教学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同的研究学者和教育学者对其的定义和理解并不相同。有的教育学者认为,教学是利用学习提升的手段和方式去影响和干预学习者的一个事件,而教学设计就是将这个事件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规划的一个过程;有的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通过系统的方法、科学的研究过程,使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之间发生联系,建立需求,从而确定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步骤和教学评价的内容;还有的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通过系统的方法转化成为具体的教学资料、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及教学目标等内容。无论哪一种概念理解,它们最终表达的思想核心都是围绕教学设计的内容和重要性展开的。因此,它们的概念虽然独立,具有差异性,但是均具有很大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二、音乐作品解读与教学设计有效融合的意义

在音乐课堂中,教学设计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引导,从而降低教师在课堂中的失误率,提高课堂教学的专注度,保证课堂教学的完整和完善,使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而音乐作品解读,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充实、有趣和生动,促使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审美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的美育素养和德育素养得到同步提升和发展,满足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需求。

(一)陶冶学生情操

小学阶段是学生品质、精神及“美”养成的黄金阶段。在小学音乐作品中,无论是声乐、器乐作品,还是民族音乐、流行音乐作品,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思想上、艺术上的发展和提升,感染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从而让学生的道德和情操得到陶冶。教学设计和音乐作品解读的结合,能够进一步发挥作品解读的作用和价值,让学生产生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提升文化修养,完善自我人格。

(二)强化学生审美

音乐作品主要的用途是被人们倾听和欣赏,向人们传达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思想。对小学生而言,通过音乐作品解读,可以让他们透过音乐的现象达到理解音乐作品本质的效果和目的,引导学生认识音乐作品所蕴含的知识和内容。音乐作品,既是人们放松的一种手段,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宝贵的精神财富、艺术财富。大部分音乐作品,都可以帮助欣赏者、倾听者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课堂中,可以降低不良思想对学生品德、道德、精神的侵害,让学生从作品的体裁、形式、风格、思想中提炼出音乐美、画面美、文字美、形象美、情感美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从而强化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生活审美水平,健全学生的审美思维。

(三)生成创造思维

当今社会中,创新创造,既是企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主要内容,也是人才培育中又一个重要的、主要的发展方向。音乐作品解读和教学设计的有效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鉴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实现创造思维的培育。众所周知,音乐作品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朦胧性及不确定性。在不少音乐作品中,都会有一定的留白部分,而这部分便是学生创造思维形成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音乐留白的想象、延伸和思考,调动学生的音乐探究意识、艺术想象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学会运用联想、想象等手段欣赏和鉴赏音乐作品,从而实现创造思维的养成。

三、小学音乐作品解读与教学设计有效融合的策略探究

音乐作品解读主要是对单个或多个音乐作品的品读和剖析。教学设计,则是对整体课堂活动的准备和预设。音乐作品解读和教学设计,看似是两个层次的内容,实际上在特定情况下,二者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音乐作品解读可以看作一节课程,而教学设计则可以看作这节课程的预设和准备,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融合。

(一)运用科技设备,深化解读设计效果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各种教育教学设备也得到了设计和应用。多媒体课堂、机器人教室、电教化教室、电子交互白板,这些技术手段已经成为新课改中新颖的、有效的改革助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作品的解读通常被安排为作品赏析课程。这类课程和传统的音乐教学课程相比,更加注重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学习,而传统音乐教学课程则是以学生的学、唱、练为主。音乐作品解读课程,一般情况下,由教师负责讲解相关的理论内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基本上以听和练习为主,在这种情况下,音乐作品解读课程又回归到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中了。众所周知,小学生具有好动、爱玩的特点,而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很难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继而失去对解读课程的学习动力和关注。因此,在对音乐作品解读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尝试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感受、理解作品解读中的内容。

在解读《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先从它的歌词来看,“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您”,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将作品内容清晰地表达了出来,对小学生来说也是非常简单的。而歌曲在种类上属于儿童歌曲,因此,在内容、学唱方面都非常符合适龄儿童的理解和观察水平。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一种爱国的情感,主要是通过对国旗的赞美,唤醒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国家感、荣誉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从歌曲的技术层面来看,旋律优美、节奏欢快、简单易懂。

(二)注重生本理念,促使学生理解审美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不仅考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还非常考验教师的语言水平。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小学音乐作品中的歌词能够轻松理解和学习,但是,这仅限于学生对歌曲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在解读环节,则会有大量学生不熟悉的知识灌输到头脑中,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以生本理念当作指导思想,努力将“成人语言”转化为“儿童语言”,才能够保障音乐作品解析的作用和价值。

在设计《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学情对作品解读进行设计。

作品解读目标:

(1)熟悉歌词内容;

(2)了解歌曲年代;

(3)分析作者生平;

(4)感受歌曲情感;

(5)学习解读方法。

音乐作品分析:《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是人音版教材四年級音乐下册的一节课程,歌曲主要表达了解放军战士对家乡的喜爱、热爱之情,寄托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和敬爱。歌曲内容、优美的旋律都体现了传统的革命作风,以及战士保家卫国的精神面貌,鲜明的节奏及进行曲风格,给欣赏者展示了一幅英姿飒爽的战士守卫边疆的画卷。

总之,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作品解读活动,还是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的。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学设计,运用科学、合适的手段,满足学生对作品解读的需求,切实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同时,需要以生本思想、核心素养为指导,才能够让作品解读更加具有价值和教学意义。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内容音乐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音乐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