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登高
初中生物是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引导学生学好生物课程,掌握一些生物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养成科学探究的学习精神,是生物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责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总会发现有些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或缺乏兴趣。我们知道,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孔子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亲近学生,和学生融为一体,你说的,你做的,学生也就乐于听,乐意做,也就会接近你,会向你提问题,与你讨论问题。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師要做到:(1)课堂上要表情愉悦,面带笑容。除生物学的概念术语要严格表述外,讲课的语言要尽量通俗,尽可能用和学生交流的口吻。多走下讲台,在学生间走动,照顾到所有的学生。(2)学生有错时教师要和气地指出改正的方法。要尊重学生,最好不要在学生面前批评,要有善于给学生面子的心态。(3)作业布置要恰当,不能过多,不宜过难。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找时间和学生当面探讨交流,说话和气,不能生硬。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乡土教材备课上课
课堂教学要有吸引力,在备课和制作课件上要狠下功夫,做足做精。生动活泼的课堂,是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熟悉教材,理清教材编写体系以及知识呈现方式,想办法使知识活灵活现地展现给学生。
(1)找准知识点,创设好切入情境。生物课的每个主题,都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生活。情境创设最好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自然环境和发生的与生物学相关的事情等。情境可以是一段小视频、一张图片,也可以是一个小故事、一件新闻报道,但一定要突出主题,能引发思考。(2)准备好资料。生物课是自然科学的范畴,知识点需要由资料得出,需要有资料支撑。这些资料包括图片、模型、视频、文献以及实物标本等。图片除课本上的外,教师还应该从网络获取更多相关图片,还必须亲自到校园、田野、森林、草原、河流、荒山去拍一些具有特色的植物、动物以及生态环境的图片让学生感兴趣。视频也是一样,上网获取,亲自拍摄。拍摄的视频可长可短,长的主要用于课外兴趣活动使用。文献资料可去图书馆、网络上搜索。实物标本除实验室常备的外,教师还需要自己动手去采集。当然,前提是不破坏影响生态环境,对珍稀物种绝对保护,只可拍照取材。如此从乡土获得的东西对学生更具亲和力,也更有亲切感。(3)编写教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将教材知识与备好的资料有机结合,环节紧扣,点线明晰,把握好各环节时间,留有足够学生活动空间的教学方案。这些需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掌控。知识点的展示尽量用思维导图,直观明了,具有可视性。可以把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一环扣一环去讨论解决。要设计一些精准的习题,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去抢答,调动气氛,舒缓课堂。(4)制作有效、精干的课件。没有课件的课堂,学生的视觉功能得不到充分调动,易疲劳,易开小差。好的课件,既易于掌握、记忆、理解知识,更能振奋精神,激发兴趣。课件要有图片、图表、动画演示、视频,还要有问题和习题,这些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将课前准备的资料认真编辑,在环节上与知识点紧紧相连,直观形象地呈现知识,佐证知识。课件图片、视频尽量根据内容嵌入家乡的东西,如学生熟悉的植物、小动物、自然环境、田园景色等。这样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大有好处。
三、切实做好实验
生物课,几乎离不开实验探究活动,大部分的课要在实验室及室外进行,所以生物课就是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而并不仅仅是教师讲得多好多精彩。学生对生物实验探究还是很感兴趣的,这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关键所在。通过实验探究,也最能理解和记住相关知识,所以必须重视实验探究,上好实验课。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做到这几点。
(1)教师对每次实验都要精心准备。包括制作实验计划,备好实验仪器,实验材料。每次教师都要提前做几次,发现容易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有的实验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并不一定顺利,不是这出问题,就是那耽误时间。教师通过亲自操作,既可发现问题,又可找到有效的方法,还可改进、制作一些器材。只有将实验操作熟练掌握,各种问题了然于胸,指导组织学生实验时才可顺当不乱,省时省力。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要清晰,有条不紊,注意力集中,就会兴趣浓厚,热情高涨。(2)实验前一定要对学生做详细说明,将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列于黑板或展示到白板,最好印发实验指导。这样学生通过一次次的实验,就会知道怎么做,怎么干,也就不会成为旁观者,自然兴趣大增。(3)好多实验材料都需要采集,而采集过程又是一件极有意思的事情,所以经常带学生搞采集,也是提升学习兴趣的好方法。这些材料可来自校园,也可来自周边环境。(4)组织好实验探究过程。实验前,教师简明扼要讲述完要求,便可让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要有分工,这样就会各司其职。教师来回在小组间指导学生操作、观察、记录数据和现象,让学生重复实验过程,检查比较实验数据,讨论得出实验结论。(5)组织好实验成果的讨论,展开交流。各组由于操作等方面的误差,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出现这种情况,并非坏事,恰恰可以组织学生找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也更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教师要顺势而为,挑起争论的高峰。小组间的这种交流,往往会产生热烈的课堂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时同学们可能兴致未尽,所以在交流研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再提出一些补充性小实验,让同学们去继续完成,并在下次课堂中展开探讨交流。学生做的活动多,兴趣也就越高。
四、开展好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多进行调查实践
课外兴趣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是实现将课堂知识实践化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由于时间的限制,不能装入更多更具体的内容,学习稍显枯燥。通过课外活动,可使生物课程的学习更接地气,更形象具体。
课外活动可以具体做的有很多内容,教师可因地制宜选取:(1)培养和观察植物、小动物,看看它们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吃什么样的食物,哪些因素对它们有影响,如何完成生殖。在哪个季节,什么样的环境中容易发现。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2)调查本地的生物资源,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搞搞调查(调查前一定做好安全措施),包括村庄、田野、河流、山地,去认识各种植物、昆虫、鸟等,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记录植物与动物的名称、特点、分类。不认识的动植物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App去查阅。鼓励学生将自己新发现的昆虫、鸟以及植物拍照传到班级群里,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查阅,将其归入调查记录对应类别中。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再指导学生写成调查小报告。(3)调查本地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了解种植、养殖方面的知识经验,用到了哪些生物学知识,学生还可就某些方面在老师的帮助下给予养殖与种植户一些建议,体验学习生物学的意义,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自豪感。(4)调查本地环境方面的问题,包括垃圾的处理方式、废弃农膜的处理措施、水资源保护措施、耕地保护措施、环境治理效果等。让学生在感受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成就的同时,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境治理给乡村带来的新气象,并积极参与其中,做一个讲卫生、爱护花草树木的小天使。(5)建一个小小的种植园,让学生参与多种植物的种植与管理。充分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进行一些对照实验和观察。这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活动。
通过以上不懈的努力和长期的坚持,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教师教授生物知识也会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