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生活化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1-01-04 18:20钟国生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知识点理念生活化

钟国生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强化课堂学习氛围,而要想落实这一理念,就需要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帮助学生改变对课堂学习的认知。在初中数学学科中,很多学生都会认为数学知识点太过困难而产生害怕学习的心理,同时紧张、压抑的课堂氛围也会影响学生学习信心的提高,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所以,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就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理念应用进行探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日常学习。

生活化理念的应用能够让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得到有效调节,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教学理念改变课堂上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落实进行研究,能够使用适当的方法引入生活化的理念,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对数学知识进行解释和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此,本文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上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时,首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的就是其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具体的知识内容创设合适的课堂生活情境,让学生进入到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点,利用情境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点,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利用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加深,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从而促进数学学习的效率提升。比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这个知识点时,对于三角形三条边关系的学习,教师就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假设某同学体重50kg,臂长45公分,腿长70公分,问:“这名学生一步可以走1.5米吗?”教师在提出这个问题前,首先对一名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表述,将生活化元素渗透到情境的创设中,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通过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以判断一步走的距离只与腿长有关,与体重、臂长均无关,接着通过列出式子:“70+70=140<150”可以知道,假设将两条腿比作三角形的两边,相加是小于题目中的距离的,所以就能够得出这名学生一步不能走1.5米。通过这个方式所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元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创新课堂上的教学方式

每节课都会讲解不同的知识内容,如果采用以往的纯理论讲解,只会让数学知识的枯燥性进一步提高,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下,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对讲解的方式进行改变,增加数学课堂中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数学学科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以此落实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教学方式需要时刻进行改变,因为长期使用单一的方式难免会使学生感受到枯燥性和无趣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比如,在教学“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这个知识点时,确定事件可以分为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根据字面上的意思学生就能够理解一部分的含义,接着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按以下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对于不可能事件,教师可以这样帮助学生理解:提问学生“我们能不能不借助任何工具就像小鸟一样在天上飞呢”,这时学生会回答“不能”,这就是一个不可能事件。在必然事件的举例中,教师仍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手段。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以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构建数学课堂生活氛围

紧张、压抑的课堂氛围容易让学生的枯燥感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渗透进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改变对数学课堂的认知,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通过对课堂氛围的调节,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以此逐渐落实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学习氛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生活化理念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堂氛围的调节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投影与视图”这个知识点时,需要学生学习三视图和投影的一些知识内容,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氛围进行适当调节,在班级内将生活元素融入进去,并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思考。例如,教师将几本大小不同的书摞在一起,然后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画出其三视图,接着教师将一些不规则的物体也放上去,让学生画出其三视图,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会进一步加强,同时在不断沟通与交流中,课堂上的生活氛围也会变得更加和谐,从而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

四、利用生活引出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数学文化也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向,通过实际生活引出数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因此,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呈现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改变对课堂学习的认知,利用实际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提高,让生活化的理念更好地渗透到课堂中,以此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元素导入数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比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这个知識点时,在教学前首先需要让学生理解“全等”这个词的含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拿出两本数学教材,让学生从外观上观察两本书,学生能够说出这两本书一模一样,而这个“一模一样”就可以凸显出“全等”的含义,接着教师可以正式开始全等三角形的讲解,对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方法、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分别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利用实际生活进行举例,更好地引出教学内容,以此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落实。

五、利用生活理念设计作业

作业是每个学科学习中必备的环节,设计作业的初衷就是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点是枯燥、抽象的,学生在理解时会出现一定的困难,而通过作业的设计,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明确学习方向,促进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利用生活化的理念设计作业,给作业添加生活的元素,以此提高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在设计作业时,不仅需要注重质量,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在生活化理念下,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氛围设计作业,以此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锐角三角函数”这个知识点时,锐角的三角函数可以分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同时这节课还会渗透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所以在学习时会比较困难,因此就需要设计作业帮助学生学习。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添加游戏的元素,通过设计相应的关卡和奖励增加趣味性,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设计不同的难度,针对每一个难度都设计相应的关卡,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时感受到娱乐的氛围,从而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

总之,生活化教学氛围的构建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在运用这一理念时,教师需要注意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和课堂氛围的调节,能够让学生改变对数学学习的认知,可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创新教学内容、调节氛围等方式对生活化理念进行落实,逐渐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点,促进数学学科的发展。

猜你喜欢
知识点理念生活化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用心处事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