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2021-01-04 18:19程甫
科教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大数据时代

程甫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专业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联合培养高科技人才,其中产教融合联合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深化完善,但仍然存在不足。基于此,本文梳理了产教融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具体策略,详细探讨了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经验。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4.003

Explorationon TalentTraining Mechanismof ProductionandEducation Iinteg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Big Data

CHENG Fu

(Jiangsu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6)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era, the purpos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cultivate technical talents with professional operation ability for the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enrollment scale, higher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jointly cultivate high-tech talents.Amongthem,the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joint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is constantly deepening and improving, but there are still shortcoming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combs the significance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puts forward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the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discusses the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of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detail, so as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relevant personnel.

Keywordsbig data er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大數据时代背景下,近年来我国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迅速,制度建设稳步有序推进。从而为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综合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创造业机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已逐步进入普及化的时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职业教育资源体系中职业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不合理。师资薄弱,制度不健全将制约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所以,探索大数据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健康科学持续发展,是所有从事职业教育者的重要课题。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也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新一轮发展路径。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进职业教育内容建设和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1理论概念分析

1.1职业教育

简而言之,职业教育主要基于职业技能,职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情感,关键是要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毕业后未知的就业环境。根据学校的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可分为基础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本文研究的高职院校属于高职教育体系。

1.2产教融合

当前,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与地区其他相关新兴产业和科技企业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合作,相互支持和共同促进,提升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在高等学校和大型企业之间,产业科教合作融合过程中的企业产品就是企业实践科学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实践教育就是指实际的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和具体内容;产教融合不仅是指需要融合学校的教育思想观念,以及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还需要加强学校与教育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企业和服务行业的长期发展目标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服务质量和实际产品生产中的效率。学校素质教育也就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具体教学实践中,“订单式”人才培养等实践探索是实现产学结合职业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

2产教融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是企业与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的完美结合,为企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工作增加了针对企业基础知识的有效指导。它完全符合满足我国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以及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本身既是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又是必然的社会性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程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普通学校的专业理论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的不断注入将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创业动力和市场活力。因此,可以掌握该领域的高级信息和需求,并注入到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使职业教育课程完全与市场联系起来。满足课堂学习中的知识需要和专业需要,最终成功实现了“知识造就人才,人才为企业服务”的学习目标。师资队伍的建设仍然是学校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力量保证。企业中的工人教师具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可以有效地弥补一些职业教育学校工人教师的理论实践和操作能力差的缺点,而高职院校的职业教师则是可以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和技术科研创新能力来有效弥补一些产业工人的缺点。两者的完美结合可以使现代工业和高等教育很好融合在一起。不断壮大增强的综合实力将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建设培养更多具有理论实践创新能力,理论教学研究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提供坚实基础。

3产教融合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3.1优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育人不够,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亟待完善

优质科技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的社会主体责任意识仍然不足。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的热情更高,企业,特别是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企业,对校企合作并不想深入进行。某些高职院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校企合作公司始终无法摆脱追求利润的目标。根据学校与企业之间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合同协议,学生主要集中于完成企业中的学习任务,一旦企业任务到来,生产性任务就移交给学生,而且操作更加随意,缺乏有效的计划并且难以深入。

在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还面临许多困难。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混合所有制学院的产权结构和收入分配不明确,这可能会阻碍学院的后续发展。目前,关于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学校的产权结构尚无明确规定。迫切需要解决如何在混合所有制学院中计算教育财政拨款的部分,以及如何合法地实现公司投资者获得回报。

3.2校企合作师资交流的深度不够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企业挂职过程中没有深入的融合。目前一般来说,教师在公司任职时不需要支付额外的薪水。因此,公司通常对临时教师的工作要求较低,并且公司不会要求按照公司雇员的正常标准调任挂职教师。调查发现,由于对临时教师的培训时间短,或担心公司的商业机密泄露等原因,将近一半的公司没有为教师安排具体工作,或只是安排从事一些琐碎的临时工作,导致挂职教师有职无岗。另一方面,从挂职教师的角度來看,因为学校和公司没有针对临时任务工作量的清晰而实质性的评估系统。许多教师也不愿意完全参与企业的特定项目,这进一步影响了教师脱产培训的效果。

3.3缺乏科学的政策保障与动力机制

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已开始进入一个瓶颈期,制度保障机制不健全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主要原因表现在外部教育制度基本保障不健全和内部制度机制整体运行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意见等以利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持续科学健康发展,但在具体的政策操作和具体实施办法方面仍然普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例如行业缺乏明确的自律法规和对教育行业协会组织如何规范运作的政策限制;行业合作关系中的法律责任,权利和法律义务尚不明确:以及税收、财政和其他行业激励政策措施等都缺乏明确的行业政策指导基础。同时,教育系统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也不健全完善,这主要反映在学校教学管理控制体系不健全完善,学习教育体系不健全,培训教学质量不高等几个方面。因此,加强教育制度改革创新和增强创建成长动力创新机制建设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

4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具体策略

4.1明确产教融合、多元办学的角色定位

首先需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从政策角度,我们应帮助企业减轻对参加高职人才培训的后顾之忧。必要时,还应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以提高他们参与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性。基于上述工作,企业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参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1.1政府举办为主、政府统筹管理的多元参与的办学格局

大数据时代,政府将在合作发展模式中发挥重要领导和协同促进作用。企业与当地职业院校的合作交流关系将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促进和严格管理下顺利进行。政府通过激励政策来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和准确弄清企业和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力量在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社会主导地位。新时期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运行管理方式将进一步优化拓宽。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和高职院校的多方参与将是未来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

4.1.2学校和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

产教融合展模式下的学校和企业已经从原来的一种合作发展关系逐渐转变成为一种共生发展关系。两者不区分主要和次要,两者都是主体,在共生中寻求共同建设。两者是彼此的主体,一起育人,在新时代实现了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模式。

4.1.3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协助推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应建立一批优秀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估机构。促进三百个高水平专业培训基地建设,发挥辐射领导作用,实现产教融合。在培训基地的介入和参与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在进入企业之前就拥有了第一个培训和培训基础,从而实现了知识向技能转化的第一步。可以说,培训基地的建设是通过实践培训,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输入与输出提供了一个“中转站”。首先将学生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生产经验联系起来。使其符合公司的用人标准和要求。最终,公司顺利接受,完成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最后环节。

4.2革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着力加强相关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革,解决人才素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确保他们能真正掌握技术和知识,更好地融入社会。在新形势下,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和资源将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资产。利用各种新兴网络技术的互动性,我們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教育服务。当然,这要求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合理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的优势来促进教学过程中的网络化和互动式改革。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零散的学习时间,实现在线和离线学习模式的优化和整合,并帮助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4.3优化实践课程,加强师资建设

产教融合的教学课程体系一般可以划分为专业理论基础课和实践课。理论基础课中的企业课程将大大幅度增加。同时,将传统企业实践理念导入学校的实践课程内容,实践课程教学将大大增加学校实习的人员密度,并逐步完成从内部发展到外部的渐进式实践的过程。

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更加科学。更加注意学校内部人才的输出以及学校外部人才的引进过程。负责指导教学的老师将不仅限于学校的专职老师,企业的技术人才也将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学生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和实际教学环节。

进一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在职业院校中,鼓励培养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完成科研工作能力的优秀教师在企业中深入理论实践,规定在企业中进行教师技术培训的聘用时限,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其次,将优秀教师在企业的实践经验与开展教学相互联系起来,同时与评估和确定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相联系,这样会大大提高我国高职院校优秀教师的理论实践经验,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为知识型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产教融合研究专项”2019年度开放课题立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研究》(课题编号CJRH201900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郭长明,袁橙,王权,等.高职金课建设的双链绞合机理探究[J].职业技术,2021,20(04):23-29.

[2]李玉梅.基于产教融合联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J].经济师,2021(03):173-174.

[3]李续军.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4):80-81.

[4]汪慧琳.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探索[J].科技风,2021(06):69-70.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大数据时代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