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燕敏 武红旗 胡雨彤 赵红梅
摘要:雨课堂在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成果突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建立土壤学雨课堂,从课件推送、随堂测试、课后作业和考核方式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对优化课件,建立土壤学试题库和习题库,在最终成绩评定中加大过程考核的占比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虽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行不断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雨课堂 土壤学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Application of “Rain Class” in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Pedology
FAN Yanmin WU Hongqi HU Yutong ZHAO Hongmei
(College of Grassland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0052 China)
Abstract: Rain Classroom ha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promoting teaching reforms and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s.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we established a rain classroom of Pedology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plored the reform from the aspects of courseware, classroom test, homework and assessment methods. It discusses the optimization of courseware, the establishment of soil science test question bank and exercise question bank,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process assessment in the final score evaluation. Although we have gained some experience through one semester of teaching practice, we still need to carry out continuous reform in future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Key Words: Rain classroom; Pedology;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課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其水平直接影响着高等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1]。课程建设涉及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学管理等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诸多方面。
1 本校土壤学课程建设概况
本校土壤学作为农业生产类专业的基础课,涉及专业包括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生态学、农学、林学、草业等,同时面向土地管理、农田水利等专业开设。2003年土壤学成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土壤学课程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同年被评为自治区首批精品课程。本校从经费投入、教学方法、师资梯队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土壤学课程建设,土壤学精品课程取得了一定成绩[1]。
本校在土壤学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授课方式,即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或提问为辅,教师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这种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通过随堂提问获取,但是课堂提问不可能顾及到所有学生,因此教师很难了解全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由于近几年扩招,学生数量大规模增加,目前多以大班教学为主,传统的授课方式更加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手机的普及分散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上课玩手机现象较普遍,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教学效果[2]。
怎样基于现有条件进行课程改革,是当前课程开展的一个难题[3]。喀什大学环境土壤学课程从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建设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环境及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4]。美国普渡大学为应对2020年秋季冠状病毒大流行,创建了混合虚拟或完全虚拟的土壤考察网站[5]。在信息技术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和重构,实现信息技术、移动终端设备等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新任务[6]。
2 “互联网+”背景下土壤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围绕“互联网+教育”提出了实施计划,指出要构建新的教育形态[7]。因此,高校教师要适应教育改革,更新或者改变教学模式,满足教学网络化、智能化的新要求,为学生提供一个智慧化的学习环境。
“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一种智慧教学工具,融进了PowerPoint和微信平台,使教学活动开展更为便捷,从而推动教学改革。利用“雨课堂”有利于改革传统课堂,使教师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和实时评估[2],在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能够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通过师生两端智能终端设备,打通了课前、课中和课后每个环节中师生连接的通道,学生可以获得更佳的课堂体验,从而最大限度释放自身能量,这对于推动教学改革意义重大[6]。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雨课堂”帮助国内1600多所高校实现了线上教学[8]。本校土壤学课程适应形势,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
2.1 土壤学雨课堂构建
2.1.1教学课件
由于土壤学以面授为主,国语授课,学生包括民语言、汉语言和双语,考虑到学生理解能力有差异、笔记记不全,在每章授课完成后,对课件进行整理、精简,突出重点,通过PowerPoint中的雨课堂插件上传至班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懂的标记为“不懂”,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共性问题在下节课中给予重点复习讲解,同时,对于个别问题,学生也可以留言,与教师互动,教师通过留言回答。
在2020年疫情期间,响应教育部的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结合西北农林大学土壤学慕课,本校土壤学课程组建立了本校的土壤学SPOC。SPOC中视频大多40分钟左右,但是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网络流行的短视频比文字更直观,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并且短视频也是碎片化学习的一种,因此将每一章的重点内容视频剪辑成5min左右,不给人以繁冗之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重温该章节的精华部分。
由英国人葛拉汉·罗素拍摄的纪录片《深度挖掘土壤 Deep, Down and Dirty: The Science of Soil(2014)》基本涵盖了土壤学入门的全部内容,可以把知识点都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这部纪录片展示了土壤剖面、诊断层、凋落物分解的过程、风化过程、土壤生物、土壤退化等概念都很简洁直观,将这部纪录片根据章节内容分割,制作成短视频,将短视频通过PowerPoint中的雨課堂插件上传至班级,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土壤学基础知识,加深印象。
针对学有余力、想考研究生的学生,推送相应的扩展资料和近几年国际上土壤学研究进展与热点[9],便于学生扩展知识层面。比如,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方面,推送生物质炭的概念、制造工艺、优缺点、目前的研究热点等文字及图片资料。推送东北“梨树模式”相关的保护性耕作视频,该视频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如何实施、效果、农机具的改造等多方面进行讲解。针对土壤是母质、地形、气候、生物、时间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推送罗布泊视频,该视频从地理位置、气候、上游农业灌水截流等因素介绍了盐土的形成。这些资料扩展了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土壤学的兴趣。
雨课堂中的课件发布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教师更新的课件资料,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端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
2.1.2随堂测试
土壤学涵盖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知识,知识点多而杂,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建立了土壤学在线题库,分随堂测试和期中考试两种。随堂测试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判断题,其优点在于:(1)答案唯一,评分客观,提交考试后立即给出得分;(2)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随堂考试分两种,一是在上课前进行,题型为判断题,5~10题,用时3~5min,回顾上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检测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督促学生课下复习;二是在每章课堂讲授完后进行,题型为选择和判断题,15~25题,用时10min,目的是检测学生对完整的一章内容的知识点掌握和理解的程度,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
雨课堂期中考试题型与传统考试相同,但是题量稍小,考查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利用雨课堂随堂发布测试,限定提交时间,避免了学生互相帮忙、代答等。学生答题完毕后,教师立即可以看到答题数据,包括成绩、答题时间、正确率等信息,通过数据反馈,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听课的效果和薄弱的知识点,再有针对性地答疑,强化学生的记忆。
在考试时间截止后,雨课堂公布答案,学生可以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教师通过排名可以获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对成绩排在后面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加关注其学习状态,随时提醒。
2.1.3课后作业
随堂测试因其时间、题型和题量限制,不能全面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每章授课完成后向学生发布课后作业,主要以填空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为主。通过课后作业将章节重点内容再次强化,增加学生的记忆。
3 土壤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响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提出的评价标准要突出以学生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因此对土壤学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将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发挥课程考核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引导作用,将之前期末考试成绩占比由70%下调到50%,具体为:考勤占比10%,实验成绩占比10%,章节随堂测试成绩占比10%,期中考试成绩占比20%,期末成绩占比50%,其中,随堂测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均从雨课堂中导出。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大了学习过程的阶段性考核,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4 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2020—2021下学期笔者带了土壤学合班课,班级为汉班40人,双语班48人。期末考试采用常规的线下闭卷考试,考前不划重点,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包括判断题和填空题,主观题包括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对两个班的得分率进行分段统计,如图2、图3所示。
由图2可知,汉班的客观题得分率主要在80%~90%之间,占总人数的52.5%,其次是得分率70%~80%和90%~100%,没有低于60%的;主观题得分率不理想,低于60%的占大多数,占总人数的70%。由图3可知,双语班的客观题的得分率60%~90%的分段人数占总人数的70.8%,低于60%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9.2%;主观题得分率很差,低于60%的占大多数,占总人数的95.8%。
对两个班的期末总成绩进行分段统计,由图4可知,汉班及格人数为25人,及格率为62.5%;双语班及格人数为5人,及格率仅10.4%。汉班成绩主要分布在低于60分和60~80分之间,双语班成绩主要分布在低于60分,得分在60~80分的人数很少。
5 讨论
有雨课堂参与的混合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对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8]。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从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改革教学手段、构建教学资源和改进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10],但是建立土壤学雨课堂,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幻灯的制作、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和试卷库的建设方面,由于教师的评价受各种外部因素影响,如论文发表数量以及重大课题立项等,导致在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时,不自觉地忽视了教学活动而将重心偏向了科学研究[11],因此,不利于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的发挥,教师参与度不高。
雨课堂在教学中的比重不宜过大。本校的土壤学课程开设时间为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这一阶段学生的基础课较多,如果雨课堂布置的课后作业过多会大大侵占学生完成其他课程作业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对雨课堂会有抵触情绪。如果全部在课上完成雨课堂的测验及习题,又会使教师的授课时间大大压缩,不利于教师对知识点的深入讲解,因此,雨课堂所占比重应该适当。并且,雨课堂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传统教学在知识传递、课堂秩序把控等方面具有先天優势,因此,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将雨课堂和传统课堂进行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自然延伸,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教学和教学科学[12]。
学生参与雨课堂必须使用手机,这样又给了学生名正言顺的在上课时间玩手机的借口,而且,在课余时间利用雨课堂学习时,对于自控力差的学生很容易开小差,转而去听音乐、刷朋友圈、看网上小视频等,因此,雨课堂的应用需要学生和教师双方的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从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可以看出,汉班学生客观题得分率较高,这得益于课前和课后雨课堂测验;双语班客观题和主观题得分率都很低,说明雨课堂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如语言背景、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等。
6 结论
“互联网+”时代,顺应时代潮流建立土壤学雨课堂,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监督和反馈,对新时代背景下土壤学的课程建设进行了尝试。土壤学雨课堂的建立丰富了土壤学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了课程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但是仍需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需要加强课堂管理,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构建土壤学雨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雨课堂的工具价值。
参考文献
[1]孙霞,盛建东,蒋平安.土壤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和体会[J].高等农业教育,2011(7):41-43.
[2]韩怡,王飞.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为例[J].科技风,2021(12):95-97.
[3]郭海,马海平,姚巧玲.雨课堂在《麻醉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麻醉安全与质控,2021,5(2):89-92.
[4]莫治新,韦良焕,查向浩.环境土壤学课程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8,4(6):156,158.
[5]Schulze DG, Rahmani SR, Minai JO,et al. Virtualizing soil science field trips[J]. Natural Sciences Education,2021,50:e20046.
[6]苏建烨.教改背景下高师院校数学雨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1,43(2):9-14.
[67]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4):118-125.
[8]周静,许译文.雨课堂研究与应用现状综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7):87-89.
[9]吴同亮,王玉军,陈怀满.2016—2020年环境土壤学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1,40(1):1-15.
[10]李成.人工智能和“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技风,2021(15):83-84.
[11]马树振.大学改革起点之教师管理体制改革[J].科技资讯,2021,19(12):140-142.
[12]孙砚峰,赵春民.新冠疫情背景下基于雨课堂的普通生态学线上教学探索与实践[J].内江科技,2021,42(5):85-86.
中图分类号:G420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7-5640-9956 基金项目:新疆农业大学2021年校级教研教改项目:土壤肥料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试题库建立。
作者简介:范燕敏(1975—),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土壤质量监测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