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诞生记

2021-01-04 13:18张小芳
党史文苑 2021年6期
关键词:沈阳军区邓丽君电子琴

张小芳

著名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的是桃花烂漫,但“桃花”的发源地是在中国最北边冰天雪地的黑龙江珍宝岛。

战士心中的桃花源

20世纪60年代末,词作家邬大为作为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一员,随团到靠近苏联边境的乌苏里江边上慰问战士,鼓舞士气。此时中国和苏联正处于珍宝岛战事对峙中,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生活在珍宝岛的中国人,没有想到苏联老大哥有一天翻了脸,不断挑起事端,还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阻挠中国巡逻队上岛巡逻,一场血战不可避免。守边保疆是战士义不容辞的职责。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里,覆盖冰雪的乌苏里江边上,战士们每天傍晚进入阵地,一动都不能动地猫着,拂晓才回来。零下40摄氏度是个什么概念?就是一杯滚烫的开水刚拿到外面顿时没了热气,一分钟后就全凉了,三分钟后整个结成冰坨。看看我们战士的披挂,当时的“伪装”就是用白被单蒙着上身,白被单就是普通家用的白被单,也就是起个单纯的伪装作用,嘴上戴着大口罩,时间一长呵出的气在口罩上结冰,最后连眉毛上都结成了冰溜子。在这样的严寒里,仅穿着皮大衣的战士在雪地里,整整12个小时执勤,动也不能动。战士下岗回营房后,邬大为看到他们摘掉的口罩上抖下一小堆冰碴子,就问一个小战士:“冷吧,想家吧?”战士回答说:“最冷最冷的时候,我就把雪花想成我故乡的桃花,想到这儿,再苦再冷也不觉得了。”军人出身的邬大为最能听懂战士的话、感受战士的情。他记住了战士的话,想着什么时候,给战士写一首桃花的歌。可现实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要给战士写一首桃花歌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邬大为还是记住了战士的话,把桃花源的种子埋在了心里。这一埋就是整整十年,直到1980年才有了适宜的土壤。邬大为和魏宝贵一起创作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歌词写道: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有我可爱的故乡。

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

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

桃园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

桃花映红了姑娘的脸庞。

啊,故乡!终生难忘的地方,

无论我在哪里放哨站岗,

总是把你深情地向往。

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

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

陈锡联建议全军推广

铁源是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创作员,当邬大为、魏宝贵拿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歌词找到曲作家铁源的时候,铁源因之前的作品未通过审查关,已好几年搁笔,正在自我反思、不知所措中。铁源说他两年都没提笔了,不会写。邬大为和铁源是老战友,劝说铁源要有所作为,不能颓废下去。铁源无语,想想也是,做创作员的老不写,占着个位置也不行呀。此时中国的政治空气也发生了变化,改革的声音在各个领域响起,音乐界也不例外。当时最让人闹心的是,一方面改革开放,各种流派、曲种百花齐放,尤其以港澳台邓丽君的歌声为代表的“靡靡之音”,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好像更受人们的欢迎;另一方面,人们思想解放还有限,遮遮掩掩,出现一种戏剧化的景象,那就是大家人前义正词严、口诛笔伐“靡靡之音”削弱革命斗志,没人的地方邓丽君的歌却成了心灵的瑜伽。铁源进退两难。曲子就在铁源患得患失、犹犹豫豫中脱稿了,是模仿邓丽君曲调的“邓丽君版”,铁源把“邓丽君版”的清唱给邬大为听。邬大为就夸好,说铁源是与时俱进,“很有流行歌曲的感觉”。但铁源毕竟革命多年,政治思想观念很强,晚上习惯性地开始琢磨上了,觉得不对劲,战士也有情,但战士的情歌不能是邓丽君那样的。这样,铁源受蒙古长调、辽东曲调启发,又写出来一个“革命版”的桃花歌。

曲子写完之后,按照惯例是要开会讨论,团里领导、词曲作者、独唱演员都要参加。铁源把“革命版”的唱了一遍之后,大家开始发表看法。出乎铁源的意料,他自我感觉很硬、很革命,却有人说:“桃花这首歌很好听,曲调优美,旋律动人,但是,缺乏阳刚之气,女性化,不适合军人演唱。”其他人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曲调美、歌词好,可是这个“但是”,就让桃花歌毙命。这时,有一个不同声音站了出来,男高音组副组长董振厚说道:“战士的歌要有激情,也要有柔情,我看铁源的曲子,写得挺好!”董振厚力挺铁源:“这首歌我来唱。”

为什么董振厚一个副组长说话,会有这样的威信?

我们了解一下董振厚的履历。董振厚出生在一个贫苦渔民家庭,入伍参加革命就到了文工团,属于根正苗红的演员。1962年和1965年,周恩来总理两次视察辽宁,听了董振厚的歌,专门接见了他。当总理得知他是渔民的儿子时,笑着说:“好啊!是渔民之子,又是演员。”董振厚音域宽广,竟超过C3,出国到过苏联、芬兰演出,多次为电影和电视剧配唱主题歌和插曲。

作为这首歌的首唱者,董振厚根据自己多年的演唱经验,把这首歌稍微改动了一下,“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个“的”字的唱音,原来是低的,后来被董振厚改成了高的,唱起来更加好听。

1981年,在沈阳八一剧场,董振厚第一次在公开演出中演唱此歌。效果非常好,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观看节目的中央军委委员、常委陈锡联(曾任沈阳军区司令员)高兴地说:“这首歌很好听,我建议全军推广。”很快,所属沈阳军区的部队,每次全团在俱乐部开会,各个连队赛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都是必有的曲目。

1981年,在中央电视台《人民子弟兵》栏目的一个电视纪录片中,董振厚为该片演唱插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迅速在民间唱红。董振厚力挺铁源的意外收获,是他由此成为这首经典歌曲的第一位演唱者。

天嫉“音”才,1985年8月29日,董振厚因肝硬化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54岁。

蒋大为的“桃花情”

蒋大为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独唱演员,20世纪80年代,因演唱电影《红牡丹》的主题曲《牡丹之歌》一举成名,其演艺事业当时是如日中天。

1982年,蒋大为到沈阳来演出。沈阳的一位老师主动将这首歌推荐给他。蒋大为惊喜地发现,此歌无论曲调还是音域都较适合自己。他便找到铁源,表达自己想唱这首歌的愿望,提出最好再写个伴奏。铁源一听,当即就乐了,说我就有伴奏啊。蒋大为这才说是电子琴的伴奏。铁源未置可否,送走蒋大为,就琢磨电子琴是个什么乐器,原来铁源还不知道什么叫电子琴,更别说见过了。他一打听,得知沈阳军区政治部幼儿园有一台日本送的电子琴。铁源去看了一下,心想这不就是钢琴吗?铁源就照着钢琴写了个伴奏。这样一来,曲子就更动听了。

蒋大为在沈阳万人体育馆演出,主持人一报歌名,掌声就很热烈。等到蒋大为往台上一站,音乐一起,没有想到,刚开口唱了两句,底下的掌声就哗哗地响起来。蒋大为心里没底,以为观众在鼓倒掌,心中慌乱,把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唱反了,也没意识到。而观众的掌声一阵比一阵热烈,蒋大为都蒙了,以为大家在鼓倒掌。

其实不是,因为这首歌沈阳的听众都已经知道了,听蒋大为一唱,音色优美、嘹亮,气息连贯,感觉是另一种风格,更明朗一些。歌词虽然唱反了,可是依然没能阻挡大家对这首歌的喜爱。

蒋大为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看作是“送来”的歌,到处演唱。1984年,他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也唱了这首歌。从此,蒋大为唱的“桃花盛开”红遍全国。此后,这首歌又五次唱响春晚舞台。蒋大为唱了20多年这首歌,由此成为“中国当代民歌的代表人物”。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唱的是战士守边保疆为的是家乡桃园芬芳的情感,唱出了战士保家卫国的巨大动力,这首歌依然具有它强大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猜你喜欢
沈阳军区邓丽君电子琴
全球首发!“酒是这样——邓丽君品牌酒上市发布会”盛大举行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电子琴设计
“南京邓丽君”李家华:唱着“君歌”走世界
邓丽君的清迈“小城故事”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陈佳《又见邓丽君》
电子琴
解放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昔日南国劲旅 今朝北疆雄师——记沈阳军区某部红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