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铄 周 健 罗迎社*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围绕“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人才、怎么培养人才”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前面两个问题我们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而第三个问题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需要扎扎实实做好的事情。《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一门基础课,上承理论力学,下启结构力学等专业课,着力于培养学生从工程实际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此,材料力学在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加强课堂思政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广泛流传着教育口号:又红又专。顾名思义,“红”就是政治成熟,“专”即指业务熟练。今天的人们虽然不再把这两个字放在嘴边,但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红”与“专”的关系,始终是知识分子成长成才的必要前提。如今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对这一点尤需要重视[1]。《材料力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看似是与客观世界打交道,要做好思政教育则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古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今有耄耋之年依旧奋战在一线的钟南山院士以及阖家团圆之日奔赴抗疫一线的逆行天使——抗疫护士[2],从古至今,一代代中华儿女身体力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高校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级技术、科研人才的地方,大学时代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责任意识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关系着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高等学校作为大学生培养的主体,承担着为社会建设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3]。土木工程师肩负着国家建设的巨大责任,关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大学的使命应该是培养具有崇高理想和道德的社会进步推动者。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要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如果大学的任务仅仅是传授知识,那么大学存在的意义将会被削弱。实际上这三个理念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育理念、价值塑造,包括了对学生的提升、启蒙、激发等。教育发展,德育先行,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这样一些迷茫、不自信、逃避……心态上既不相信自己具备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潜力,也不相信自己所学专业会有发展前景,同时在心理层面上也否定了实现既定目标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自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端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态,敢于探索,能够吃苦,对自己职业发展充满憧憬,在各方面创造更好的成绩。
我校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各行各业对人才综合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有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越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但是《材料力学》主要是讲解材料在荷载作用下的一般规律,专业性比较强,且大多数老师受所处知识领域限制,不能将思政元素无缝嵌入授课内容,生硬插入思政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降低课堂教学效果[4-6]。所以,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材料力学》课程的思政建设需要选择合理途径。
作为一名工程师,做事要严谨求实。斜拉桥由多少拉索、支座等构件构成,如果每一根拉索、支座等构件都有99.9%的成功率,或许将会付出惨痛的财产甚至生命代价。所以工程师一定要严谨,从整体到每个细节都要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工程师的字典里要拒绝“差不多”这样的词汇,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用指标说话,要用实践说话。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的事:有的学生把加号写成减号,不同构件变形公式混淆,符号单位写错,把已经计算正确的结果写错……许多教师把这些都归结为“马虎”造成的,其实不尽然。我觉得关键在于学生还没有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品质。作为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够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甚至在教学具体内容时能够准确预测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培养、纠正,形成稳固的思维定式。
材料力学大部分知识点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上课一板一眼讲授知识点,会导致课堂死板,学生学习起来也会索然无味。所以教师课堂中要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利用哲学思想分析、解决问题,并从中有所感悟。例如在讲解装配应力这一小节时,书本上有两种材料共同承担装配荷载的例题,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所承担荷载与刚度成正比,引导同学们思考由此例题可以感悟到什么。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有的同学可以感悟到作为一个整体要能够共同承担责任,有的同学可以感悟到刚度就是能力,也就是能力强者要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大学生毕业后作为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坚定理想信念,主动扛起祖国基建事业的光荣使命。
汤玛斯·卡莱尔说过:“经验收的学费奇高,但教授法无人能及”,为了同学们以后少交这种“经验费”而学到其中的知识,就要多翻阅资料,踏着历史的足迹,学习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从前人的成功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授课中加入适当的工程案例,使学生感悟到原来《材料力学》与生活以及自己所学专业近在咫尺,增加知识点与工程实践之间的衔接。例如在讲述材料力学的三大任务之一的强度时,列举“某大桥垮塌事故”,通过此案例引导同学们关于强度和责任的思考,通过讲述事故坍塌的客观原因让同学们体会到强度校核的重要性,激发求知欲;同时通过本次事故使同学们体会到从事土木工程行业所肩负的责任,从业主、监理、设计、勘测到施工,五方主体各自的重要性,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引起危及生命安全的工程事故。因此,学生可以认识到只有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知识,尽职尽责把关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建造出造福百姓的工程,否则就是对他人以及自己生命的不尊重。
推进土木工程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建设,课堂教学是主要途径,通过趣味课堂、学习历史案例等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启发学生对社会责任、职业理论、职业自信等方面的思考,创新教学方式,结合时下热点事件、时政新闻等,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实践证明,课堂思政育人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社会使命感明显加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育人建设,为保证课程育人效果,在各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