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莲梅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状元镇第三小学 浙江温州 325000)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需要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就可以推荐一些革命故事、儿童小说、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如十岁的蒋方舟写的《打开天窗》,《崔峦老师教你阅读》,《小学生必读佳作》,《少儿百科想和做》,《上下五千年》等等。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扩充,就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小说,同时,还可以推荐一些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等。
《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系列中的一个章节,书中提到白骨精非常美貌,学生有疑问,到底美到什么程度呢?那么联结名著原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是最好的方法。
联结原著把相关内容巧妙呈现出来,不但能使学生在赏析原著语言的秘妙有更深切地体会,还能让其积极主动地迈进古典文学的圣殿。从满足其喜读欲入手,向学生推荐引读。
由课文的内容学习去引导学生选读与课文内容学习相关的书籍,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而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老师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如《唐诗三百首》、《安徒生童话》,还有一些革命人物故事等。也可推荐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读物。
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教师利用主题教学理念,以“历史人物故事”为主题线索统领整个单元的课文、习作以及练习的教学,引导学生阅读四篇文章,了解相关人物故事,并对文本中的言语表达方式加以关注。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和结合生活阅历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相关人物故事进行分析,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言语表达方式书写内心的感想,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突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整体规划的教学设计中形成教学合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言行进行角色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人文主题为线索,整合教材内容,形成有利于主题阅读的学习材料,是开展深层阅读的有效教学路径。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单元的难度成阶梯式的特点,先带领学生重点学好例文例话,讲清例文中汲取、解读、评判、创新四个层级的例题,教会学生理解例话中的一般的规律和方法,然后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自学课文,自做习题,会读一类文,会运用方法解决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后让学生读课文,自己拟题,自己解答,达到阅读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把篇章阶梯式阅读的方法和平时的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把它作为学生阅读每一篇文章的统一要求,读一篇文章要知道写了什么内容,讲了什么道理,“我”有什么看法,“我”有什么创意。这样,教会学生一篇文章该怎样读,读什么,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法,从而也就形成了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专题部分的教学为例。该单元总计三篇精读课文:《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还有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习作(缩写故事)、语文园地三。我们在教学中改变以往一课一课地去教授的做法,以项目完成单元教学,直接以“民间故事”阅读作为驱动问题,在此基础上导入教学,引导学生根据情境问题对三篇文章进行群文学习,借助情境创设导入相关教学,对课文进行高度整合,直接从问题驱动出发,选择与组织有利于目标实现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不仅缩短了教学课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核心素养。
教师如何利用这一方法对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快乐阅读,实现主题阅读目的,这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通过“1+X”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主题阅读,实现主题的构建。“X”的选择是在与“1”确定主题阅读议题的过程中一起产生的,是根据教学需要,在一个议题的牵引下选择适合课堂阅读的文本。“X”的选择要根据“1”的议题进行。
“1+x”联读是拓宽阅读思维的好方式它实现了一篇课文和几篇文章或几本书的联动。联读打开语文的边界,向更宽广的生活开放,向更开阔的世界开放,向自己的心灵开放。
一种阅读是否有生命力,就要看其能否延伸推进,并最大化地打开学生的视野。如果局限于课本之内,就显得狭隘,所以阅读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联结阅读,通过阅读赏析课来实现与其他作品、生活等对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有阅读素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