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医妇科学教学体会及分析

2021-01-04 07:21:21马秀兰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7期

马秀兰 韩 璐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中医妇科教研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传统的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教授、板书、学生记笔记为主要过程,是一种被动传授知识的过程。既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对教师而言,授课也变成了一种简单的重复,缺乏挑战和改进动力。1952年,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由此引发了一场有关教育理念的讨论,教学以谁为中心的争论延续了半个多世纪[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在课堂中注意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汲取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2]。在医学课程中,尤其在临床课程中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中医妇科学是一门临床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实践[3-4]。中医妇科教研室近年在教学过程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如下。

1 认真分析学情,在教学目标设立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中医妇科学是应用中医学基础理论和方法,认识女性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疾病诊治的临床学科,是中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5]。中医妇科学的学习,知识点繁多,学习内容抽象,学习难度较大。该学科内容既有基础理论部分,也有临床疾病部分。基础理论部分讲授时首先要考虑女性生殖器官较为隐秘,教师讲授有困难[6];其次在生理内容讲授中,对于经带胎产等特殊生理现象认识和理解,对天癸的认识等,概念抽象,内容繁多,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理解有困难。在临床部分讲授中,中医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具有其特殊性,学生需要结合中医妇科学基础理论理解和掌握,所采用的方药为妇科特有方药,在《方剂学》中未曾接触过,这些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指导下,认真分析学情,针对学生特点,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使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7]。在设立教学目标时,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作为基本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具体体现[8]。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设立教学目标时要着眼于“学生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学生何种能力?“突破以往”要求学生掌握、熟悉、了解……”的传统模式。同时在授课中,教师要增加现代研究以及学科进展等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以便于学生全面掌握妇科疾病的相关内容。

2 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针对中医妇科学特殊的学情分析,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在中医妇科学的教学中,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现阐述如下。

2.1 理论讲授

中医妇科学总论部分以及经、带、胎、产、杂病每一章节的小总论,都以基础理论为主,阐述妇科特有的生理、病理及治疗。理论讲授既要回顾已学习过的中医基础,又需要将妇科内容展开讲授。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以讲授、板书、多媒体为主,可通过回顾基础理论,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讲授妇科疾病病因病机时,首先回顾中医基础中病因病机的相关内容,再提出妇科病因病机侧重点,加深学生认识。讲授女性生殖生理内容部分,增加图片展示、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将中医学理论与西医解剖、生理等内容进行关联,如中医对胞宫的认识,和西医对子宫的认识的异同;“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对比,通过对比关联,加深学生理解程度。

教师在总论授课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医妇科学的学科情感。对于学生而言,每一门临床课程都是全新的领域和挑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学生的专科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总论部分,要引导学生发现中医妇科学在理论方面的特色特征,通过正确引导,建立起专科情感,对于后续课程讲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2.2 案例教学法

在经、带、胎、产、杂各疾病章节授课中,多采用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既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加深认识,通过现实案例,提高学生对疾病的深刻认识。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突出重点,选择案例要特点鲜明,能够说明问题。但是在案例引入的过程中,切忌“大而全”按照诊疗思维进行灌输,要注意对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一个案例只针对某一个特定内容进行讲授,如对疾病概念的认识、对病因的认识、对诊断的认识等,针对性的分析,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要着重以学生分析为主,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分析。案例分析可结合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方式,增强案例的真实性。在中医妇科案例教学中,还要充分体现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特色和优势。可以借助名家医案、名老中医经验等,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医妇科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起到传承名家经验的作用[9]。

2.3 仿真模拟教学

中医妇科教学,除了理论知识的讲授,还有部分专科性较强的操作,如妇科检查、产科检查、人工流产等技能操作,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和认识。但实训操作难以在真实的患者身上进行,实际教学就通过仿真模拟教学来实现,妇科检查、负压吸引术、产科检查等操作都在仿真模型上完成。学生在仿真模型上操作,更加形象直观,便于理解。同时在模型上操练,辅以教师的指导,使得学生操作手法熟练后再接触患者,有利于避免医患矛盾[10]。笔者及所在教研室采用仿真模型进行妇科检查实训操作多年,教学效果较以往明显改善,学生在妇科检查环节理论认识提升,操作能力提高,教师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学生对理论掌握的不足,及时给予改进意见,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2.4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授课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较好体现,可以在实施过程中很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查找整理资料,除了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知识学习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素养、表达能力等。中医妇科学的讲授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方剂等基础课程之后,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疾病诊疗的能力,因而具备了进行翻转课堂授课的基础。在中医妇科学讲授中,教研室有教师开展了翻转课堂尝试,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归纳概括为一系列问题,以课前预习的方式布置给学生,学生分组完成预习,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讨论,教师对学生不熟悉或未掌握的内容再进行分析讲授。尤其是对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或者学生已经有一些初步认识和了解的内容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尝试,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深刻学习体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体,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综合素养,学生接受度较高[11]。

但是翻转课堂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由传授知识变为引导学生学习,不仅要求教师知识储备充足,同时还需要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到位的分析,才能使学生在不偏离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得最大收获。同时开展翻转课堂前,教师需要系统梳理知识点,充分进行课程设计,对于教学重点做好规划,针对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因为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反映出的问题也各不相同,需要老师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反馈,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大有裨益。

2.5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学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深入,慕课、微课等线上课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而学生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程度甚至更高,并且制作精美的网络课程可带来极大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刺激,因此给传统的授课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如果运用得当,线上课程可作为很好的教学资源,带给学生更灵活的学习体验[12]。同时线上课程也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通过线上课程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雨课堂的应用可以很好的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雨课堂教学手段,通过投票、课堂提问、随堂小测验等多种手段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也尝试通过推送“慕课”作为课外学习资料,与线下授课相结合,但是尚未进行形成性评价,因此对教学效果的改善尚缺乏数据支撑,需要继续研究。

在2020年初,很多高校都开展了线上教学,腾讯会议、钉钉、腾讯课堂、雨课堂等多种方式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13]。教研室采取了雨课堂推送、精品慕课为预习,腾讯会议授课,雨课堂结合问卷星推送课后习题等模式。但在应用中发现了诸多问题,如与学生的互动相对滞后,导致教学变成了老师一个人的“表演”;老师的表情、肢体语言等表达难以实现,使教学过程枯燥呆板;同时受到网络因素的影响也较大,如关于生殖系统的解剖图片、手术操作视频等无法在网络授课中播放等。在学生返校后的反馈发现,线上授课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也引发了笔者关于线上授课方式的诸多思考。

3 讨论

中医妇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既要传授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对教师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在授课中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师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14-15]。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关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高校教学中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但是目前学生学习动力低下、学习兴趣不高、师生比例问题等,均是影响“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实施的困难所在[16]。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指导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师们共同的目标[17-19]。笔者及教研室的老师们共同开展了关于案例式教学、情景教学、仿真模型教学、翻转课堂、雨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教研室承担了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包括普通本科、成教本科、研究生规范化培训等不同层次的教学,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应不同的教学手段,也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实践。

但是也认识到,在授课过程中,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不仅是教学模式的转换,更多的是教师思想模式的转换,这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熟练掌握并应用网络资源、各种教学办公软件是对教师新的要求,同时学生接收知识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更加倾向于接受碎片化的知识、更加要求体验式的授课、注重感官刺激,因此传统模式的教学,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冲击,这也迫使教师不得不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理念从提出至今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但是仍然没有完全内化到教师的行为中,究其原因并不仅是教师的问题,还有学校的重视、评价系统及人文关怀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并不只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同时对于校方,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组织的能力,如何开展相应的教学过程,如何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校方能够提供怎样的平台供教师开展改革及模式的创新,都是影响教师教学理念转变的因素。同时目前高校生师比也严重影响“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实施,在大班集中授课模式下,教师很难了解到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讨论过程中也不是所有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因此即便教师开展了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仍然有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蒙混过关,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理念的实践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使得整体学习观念、学习氛围从根本上得以改变,“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促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为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