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

2021-01-04 05:1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杨 明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发展型资助的概念已早于2011年便被提出,学生资助的本意也在于帮助学生成长发展。但正式提出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要到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才明确“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1]。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和“三全育人”要求下,各高职院校在资助育人工作中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现有资助育人体系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位的需求,难以完成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2]。为此,有必要深入剖析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明晰其内在逻辑,为体系构建夯实理论基础。

1 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工作保障不充分

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面临转方式、提质量的现实需求。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对学生资助工作的保障还不充分。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助工作理念有待更新,注重助学资金的分配,轻视助学金的使用效率,没有将促进贫困生的成长成才作为现阶段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主方向;二是资助育人环境有待优化,学生资助过程中虽然加大了对相关资助政策和信息的宣传发布,但没有主动融入校园文化,通过树立资助工作先进典型,培育积极向上的资助文化氛围;三是资助工作队伍有待加强,在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人员配置中,专职数量十分有限,绝大部分都是兼职开展工作,育人工作的动力和能力都比较欠缺,难以将资助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1.2 资助内容不丰富

尽管高职院校已形成“奖勤助贷减免补”为主要内容的资助政策体系,但从资助的金额和覆盖面来看,仍以助学金为主体。这一设置方式虽然有利于提高资助工作的操作效率,但统一的标准和程序并不能完全对接贫困学生的现实情况。现有的资助内容围绕资金的发放或补助展开,难以适应受助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因为资助内容的相对单一,工作刚性较强,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受助的过程中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并影响最终的资助效果。

1.3 认定方式不精准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对资助对象的识别是工作的重点更是难点[3]。面对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如何做到对贫困学生的精准识别缺乏较为科学的方式。有的贫困学生由于资料办理不及时错过评审,有的贫困生由于人际关系不和谐排名靠后,还有贫困生掩饰贫困消极回避,更为严重的可能出现一些假贫困的现象,使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错失更多的受助机会。在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认定还有赖于班级辅导员细致、耐心和正面引导,但这也为人为因素的干预留下了隐患。

1.4 育人效果不突出

目前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成效不甚明显,对贫困学生的发展成长激励不足。一方面通过资助工作的开展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自强精神,甚至出现一些失信的行为,在解决现实贫困的同时,没有强化对贫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在资助工作过程中,也缺乏对贫困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促进,相较而言贫困生在综合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资助工作应更加注重贫困生的长远发展,提高贫困生的社会竞争力。

2 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构建中的矛盾分析

要解决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应重点关注受资助学生、管理者和资助体系三个维度存在的主要矛盾,找准资助工作的痛点,做到有的放矢。

2.1 现实需求与心理障碍之间的矛盾

对于贫困生而言,为缓解生活困境,必然存在获取资助的迫切需求;但与此同时,贫困的状态和身份又会使贫困学生背负较大的心理压力。可以说接受资助本身是迫不得已,在这样的背景下,贫困学生很难协调好现实与心理的矛盾。造成的结果可能使贫困学生既不能理性面对现实,也不能越过自身的心理障碍,纠结的心态必然极大的降低资助工作的效果。在现实的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局面是,部分贫困生不愿意申请资助,而申请资助的学生在受助过程中也会积累各种不良的情绪。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矛盾将贯穿资助工作始终,成为资助育人工作中的根本瓶颈。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贫困生的心理压力不仅来自于自身,还会受到学习环境和非贫困生的影响。因此化解这一矛盾除了做好贫困生自身的思想工作,同样要加强对其他学生的教育引导,营造健康向上、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

2.2 工作规范与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

为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各高职院校都形成了比较统一和严谨的工作规范,以确保各项资助政策落地。但是工作规范只能从整体和平均的角度进行约束,不能兼顾不同时段、不同个体的特殊情况。资助政策的落实强调公开、公平,但育人工作强调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资助政策的落实可以有效的解决资助覆盖面的问题,育人工作则需要从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来入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严格落实资助政策的同时,对每一个贫困生开展细致的管理服务工作,增进沟通与反馈,加强教育和引导。在制定各项资助工作规范时应尽可能的兼顾贫困生多方位的需求,还要避免出现只看指标、排斥他人的利己行为。资助工作的规范有别于其它管理规范,刚性之外重在体现人文关怀,应不断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温度”。

2.3 短期救济与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

资助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成长与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应该包括两个作用的发挥:现阶段对学生个人发展的显性作用和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隐性作用。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更加注重显性作用的发挥,以便更快的取得工作成效。解决贫困学生眼下的困难具有极强的紧迫感,但若将全部的工作精力投入到短期救济,则不利于资助工作的持续开展。从贫困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应合理利用有偿资助,引导贫困生提升个人的能力素质。这就需要对资助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重新设计,把资助工作融入到学生的个人成长规划之中。另外,还要平衡资助金在救济与促进之间的比重,不能顾此失彼。

综合分析以上三个矛盾,对于受资助学生的矛盾重在引导,要同步开展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贫困学生正确认识,理性面对;对于管理者在工作中存在的矛盾重在创新,要通过更新理念和引入新技术,不断丰富资助工作的内容,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对于资助体系存在的矛盾重在协调,要有效兼顾贫困学生眼前困难和未来规划,做到科学统筹,为贫困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 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构建策略

3.1 打造智慧资助平台

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要求资助内容更丰富、资助措施更精准,传统的资助工作模式显然无法满足。首先,要建立学生资助工作的大数据,全面收集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情况、消费行为和日常表现等数据,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为每一名贫困生进行数据描绘,从而精确识别和定位资助对象。在传统的资助工作模式下,信息量越大工作难度越高,工作效率越低;而借助智慧资助平台则相反,信息量越大,越有助于提高资助工作的效能。理论上,通过智慧资助平台可以准确对接贫困学生的各类需求,为每一名贫困生“量身定制”各种资助策略。其次,要建立线上资助工作流程,把资助工作的申报、评议、审定等工作环节进行在线整合,减少现场评价和主观因素,更好的保护贫困学生的隐私,避免评审过程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后,还要通过智慧资助平台实现供给内容的创新,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考虑,科学设置供给内容,提升系统性、专业性和连贯性,不断完善资助工作体系[4]。

3.2 增强资助激励功能

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应带给贫困学生更强的激励作用,促进贫困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资助没有完全树立受资助学生的主体地位,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不利于资助工作的平稳开展。为此,要从不同的角度激活资助政策的激励功能。第一,要实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既要帮助贫困生摆脱现实困难,更要努力帮助贫困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强信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贫困生走出困境的主要依托。第二,要实现短期激励与预期激励相结合,一方面要发挥短期激励操作灵活、快速见效的特点,使贫困生保持奋进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要发挥预期激励把握方向、持续见效的特点,引导贫困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做好职业规划。第三,要实现“他助”与“自助”相结合,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中他助是基础,自助是根本,在增强“他助”力度的同时,把资助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自助”上来,这也是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落脚点。

3.3 建设资助育人队伍

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应实现资助数量向资助质量的全面升级,使精准资助成为落实资助政策的新常态,对资助工作队伍而言,就是要进一步提升资助育人的能力。首先,要对参与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思想,转变理念,充分认识发展型资助的基本要求和实现条件。育人工作因人而异、因事而新,还要在资助工作中施行常态化的交流研讨机制,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凝练工作模式。其次,要结合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在制度设计的层面研究资助育人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这就要对现行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资助管理队伍的育人合力。第三,要强化资助育人工作的监督考核,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工作考核指标中融入育人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发挥受助学生对资助工作的监督作用。

3.4 培育资助育人文化

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必须融入校园文化和大思政格局,倘若独树一帜,必然极大的降低资助育人效能,并大幅增加资助工作的成本。在资助工作中培要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这也是校园文化中最重要的精神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就要在精神内核、行为规范和外在标识三个维度上找准结合点,把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延伸到资助工作中。资助育人作为“三全育人”体系重要内容之一,应凭借其特殊地位有力提升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一方面要引导普通学生发挥互助友爱的精神,更加关注、关心贫困学生的全面进步,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挖掘贫困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典型事例,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育人新格局。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