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法制意识状况及对策研究

2021-01-03 19:18孙家昌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民办高校大学生

孙家昌

摘要:针对大学生逐年犯罪率逐年攀升,高校大学生防电信诈骗案件的现实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以及高校大学生担负民族复兴大任历史使命的大局需求,了解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是十分必要的,这符合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法治意识、法制意识、民办高校、大学生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修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形成了最新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中指出:“引导社会主体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引导公民理性表达诉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2]公民的法制意识提升已经上升到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层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作为民族复兴大任的肩负者,其法制知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民办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显而易见民办高校也担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义务,因此做好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是民办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重要人物之一。为此,本次调调研以天津传媒学院的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问卷,并结合相关人员的访谈等,了解本校学生的法制意识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意识,使之成为优秀的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

一、相关概念的明确

(一)法治意识与法制意识的区别联系

1、法制意识。法治,相对于人治而言,指依照法律规范治理国家、维持社会秩序。树立法律权威、人民守法的一种国家治理形式,法治意识就是从国家到个人都树立法治的理念,“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3]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法制意识。法制意识又称法律知识,是指公民个人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认识遵守法律的过程,包含两个部分: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前者是对于国家现有法律体系的认知以及对于法律权威性畏惧心理,是自发形成的,后者是人们能够有意识的用法律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以及形成法制观念甚至法治的观念,这需要通过培养而形成。

由此可见,法治意识与法制意识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并且最终统一于法治意识。

(二)民办高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条:“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4]可见民办高校就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招收已经完成高级中等教育的人员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

(三)大学生

自2018年以来,90后、00后大学生逐步成为我国大学的主体,他们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多出生于他们在421式或者是422式的家庭。他们成为了家庭的中心,发达的网络和富裕的家庭,使他们有了开阔的视野、强大的知识储备,活跃的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但是因为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成熟的阶段,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内向易孤独,比较宅,冲动易怒、沉迷于手机、少现实社交,多网络社交,自我调节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法制意识比较淡薄等群体特征。民办高校大学生相较于公立学校大学生有存在个性更强、思维更加开阔、组织纪律性差、文化基础较差、权利意识较强等特点。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制意识状况

伴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深入实施、法制体系的不断完善、法治思想逐步深入人心。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法制宣传日的开展,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意识也呈现出比较好的状况。

(一)理论方面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在校学生中,有86.21%的学生表示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有91.93%的学生表示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有89.02%的学生表示了解法制意识与法治意识的区别。有83.77%的学生表示了解法制意识与法治意识的联系。有82.46%的学生表示大学开设有关法律的课程对自己有用,16.14%的学生认为有一点用,1.41%的学生认为没有用,纯属多余。从理论方面问卷,可以得出结论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开展是卓有成效的,学生工作者的法制宣传工作也是比较到位的,学生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的了解和理解都是较为深入的,但不可忽视的是开展的课程,存在理论性较强,实用性不足的问题。

(二)实践方面

1、关于法律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校学生中,有57.88%的学生认为法律对于个人生活的作用非常大,法律是生活的必需品,遇到麻烦时,首选就是寻找法律途径解决,有37.52%的学生认为法律对于个人生活的作用是比较大的,会有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时候,有4.41%的学生认为法律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一般吧,我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有0.19%的学生认为没觉得法律在个人生活中有作用。就上述调查而言,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学生还是比较认可法律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的,也会主动寻求法律的帮助,但仍有少部分的同学忽视法律对于个人生活的作用。

2、你知道每年的12月4日是什么日子?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校学生中,有67.07%的学生知道是国家宪法日,有31.99%的学生知道是国家法制宣传日,仅有0.94%的学生不知道是什么日,当仍知道法律相关的日子。整体上来看学生对于国家法定的法律宣傳日认知还是较为清晰的。

3、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校学生中,有60.51%的学生认为在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有21.11%的学生认为在立法以及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在13.41%的学生认为官民平等,官员无特权,有4.97%的关键是政府与民间法人及公民的平等。学生对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的认知上边整体呈现出了认知水平较高、在个别概念上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的问题,仍需要在开展法制教育中注意此类问题。

4、你听说过下列哪些法律法规的名称?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给出的12种法律名称中,《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知晓程度达到了90%以上,《宪法》《劳动法》等认知程度达到85%,《民法典》《道路交通安全法》《婚姻法》的知晓程度达到了70%以上,《治安管理处罚法》知晓程度达到了60%以上,而对于《国旗法》《行政诉讼法》《行政法》等法律的知晓程度低于60%。学生对于法律法规的整体认知还是较好的,但是《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认知程度相较而言就低一些了,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法典》《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认知程度也相对较低,这会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法律的适用。[5]

整体上看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较好,个人法制意识较强,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实践运用能力较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薄弱、维权途径不正确,防范意识不足、等问题。

三、关于提高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建议和对策。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对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

课堂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民办高校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制意识时。

第一、可以适当增加相关课程的课时,例如:《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相应地增加法律板块的讲授时长。第二、民办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邀请律师或者招聘专业法学教师,开设相关法律课程的公共选修课。第三、教师是需要探索和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例如短视频等,加强课程的时效性,使得课堂教授的法治和法制理念能够确实落到实处,形成学生法制意识的主体。第四、将法制课程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大学生理想信念等等课程进行结合,培育正确的法制意识。

(二)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法治实践活动

作为第一课堂补充的第二课堂,也是培养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渠道,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将学生学到的法治和法制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开展相关法制讲座。在大一学生刚入校的时候开展防诈骗法律讲座、大四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法律的培训讲座,期间每个学期开展一到两场的法律讲座。第二、每个学年可以举办一次法治晚会,让学生们利用自身的专业特色,自编自导,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第三、在校园人员最集中的地方发放宣传单。在校园食堂、教室等地方每个月定期发放法律宣传单,已多次来达到让同学熟知法律维权程序和依法维权的必要性。第四、加强校园网络、广播以及新媒体的作用。我们可以在校园网络开辟专门的法治和法制的网页。同时校园广播作为校园的重要媒体,我们可以开设专门的校园法治节目,定期请专家、法学教师开展访谈,开设专门的校园法律抖音号,来宣传法治思想和法制意识。

从而形成法制氛围,构建法治校园文化,增强大学生的维权意识、防范意识找到正确的维权途径,培育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意识。

(三)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第一、鼓励学生成立关于大學生法制的社团,开展相关案例的交流活动。第二、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对属于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了解并且熟知,以便对自身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侵犯做出正确的判断。第三、加强对《劳动合同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产权法、《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了解,在遇到不法侵害的时候,一定要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第四、克服自身心理障碍便消极被动维权为积极主动维权,对不法分子提高警惕性。第五、增加社会责任感,敢于同不法行为作斗争,作为当代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因该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对违法行为、侵害行为积极斗争,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总结

作为新时代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要求当代青年较高的综合素质。做好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调查研究,提出相关针对性的对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是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既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贯彻实施,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cpc. 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2]《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http://www.hn. xinhuanet.com/2020-12/08/c_1126833769.htm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cpc. 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http://www.gov.cn/test/2005 -07/28/content_17946.htm

[5]因为问题在设问的时候存在一定问题,《婚姻法》在《民法典》实施以后,已经废止。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民办高校大学生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就业趋势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