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怀
摘要:语文一直以来都占据着主课的位置,可见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小学好好学习是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必要条件。阅读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大量的语文知识是通过阅读积累起来的。因此,有必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阅读,让他们掌握如何阅读,通过自己阅读文章来了解文章的含义并学习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积累更多的知识,这将有助于提高语文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0-
引言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阅读教育水平较低。小学生活泼好动,不能坐下来认真学习,也没有明显的写作兴趣。如果看整篇文章,你会感到很无聊,没有阅读的效果。因此,阅读理解教育亟待改进,让小学生有兴趣、能自主阅读、积累语文知识。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个性化阅读教学普及度不高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以教师为主导,并没有针对学生个性进行相应的阅读教育。即使在阅读同一篇课文时,每个人的情绪也不同,把老师的感受当作所有学生的唯一感受是教授的形式,当然也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的问题要么太模糊,要么太大,因为老师在提问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对文章的看法,而是从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出发。那么这种阅读教学会产生更大的问题,并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2.阅读的教育目标缺乏合理性
只有设定合理的中国教育目标,才能实现更好的教育。课程改革对当今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教育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对文章中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情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包括知识、培养能力等因素,让学生体验语文教学的乐趣。科学设定目标。然而,目前大多数中国教师不知道如何设定合理的教育目标。他们普遍希望简短的阅读课程能够将他们所拥有的所有知识和信息都融入其中,从而导致教育效果降低,更不用说一定程度的教育效果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1.树立科学的阅读观,强调学生个体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由地互动和阅读。多读,多说,多看,多总结。老师需要及时,希望大家都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发表意见的学生可以增加他们对整个阅读课程的参与度,感受阅读的美。
在教授阅读时,建议教师首先从自己和学生的角度,从理解课本的角度考虑每个人的感受,引导不同的学生去体验和感受每一篇文章。读者和学生都能感同身受,感同身受。只有这样,学生的课程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才能成为整个阅读的引导和助手。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 阅读训练。在《狼牙山五壮士》课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这种预设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时情况,还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和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合理的课外阅读活动,增加阅读量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教材统一主题的基础上,围绕统一主题自主阅读。同时,教师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种阅读交流活动,充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例: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内容,阅读额外的外国文学名著。提高学生对时间过程的理解,以及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要养成自学的习惯,正确使用参考文献。这门课程应该从低年级开始,以便学生可以参考小学参考书和词典。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和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路径。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才能学会深入课文,学会思考和创新。最后,对文字的理解离不开与作者的共鸣。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情境融入阅读,与作者进行内在和情感上的交流。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与阅读密不可分,有效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高度重视阅读教育,教师可以改变现有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教小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问题,帮助学生阅读无障碍。另外,小学生閱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是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是提高阅读效果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要按照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深入研究分析阅读教育的不足,创新阅读教育理念,促进建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在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下,为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加强阅读和学习的动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阅读教学目标,充分开发教材,丰富阅读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最后,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和教师评价的改进,加强上述工作效果,促进阅读教授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庆超.新课程改革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7):103-104.
[2]秦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8):110+112.
[3]李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