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敏
摘要: “一案到底”的教学法赋予课堂教学“生命”,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详细的例子逻辑性和思维逻辑性很强,学生在例子场景中的分析和建立更有利于自己兴趣和专业知识的创造。在中学师德法制课堂教学中,选择“一案到底”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利于教材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而且使课堂教学结构更加流畅、流畅。紧凑,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体现了通过实施和改进案例教学法,最终促进学科知识的实践,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一案到底,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4-
前言
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内容和知识点通常具有一定的思维逻辑,但彼此独立。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往往采取多个案例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解说,知识逻辑被分割显得知识点零散。而“一案到底”教学法是通过一则完整的案例为主线联系教材内容体现知识,同时落实了改革理念下的新课程标准,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营造合作学习的优质课堂教学氛围。文章探讨了“一案到底”教学法在中学师德法制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从而发掘此教学法的有效优势。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一案到底”的教学实例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案例选取要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规律,选取案例是否合适,是实现“一案到底”的成功关键,经过课堂实践,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形成了三类的教学实例。
(一)从影视片段中提取案例素材
好的影视作品可以是案例选取的合适途径,能营造氛围,触动学生内心感受,促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感悟真实的情感体验。例如八上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我们可以选取热门电影《长津湖》为主线,从影片中抗美援朝的背景设计问题,电影重现了志愿军保家卫国的事实,让学生们更直接的感悟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再引导学生联系现如今自身的生活,感悟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密不可分的。
(二)从日常生活中提取案例素材
学生日常生活是最佳的真实素材,案例离学生生活越近越能感同身受,也能更好的促进知识的融合。例如七下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憧憬美好集体》,选取了特别的集体——中国女排为主线,借助中国女排的故事为主线,在设计相应问题时让学生联系自身所处的班集体,引导学生归纳美好集体的作用,美好集体特点等。
(三)从真实的新闻事件中提取素材
思政课要与时代接轨,选取新闻为案例更具有真实性,能够让知识点更具有画面感变得生动易理解。例如七上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中,生命的脆弱与坚强是如何体现?我们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充满哲学味的知识点,如何让它接地气?我们可以选取新冠肺炎病毒下抗疫战争为背景,新冠病毒的凶猛让生命变得脆弱,人们不惧病毒勇敢抗疫的精神凸显生命的坚强。全民抗疫,让学生懂得生命至上,学会休戚与共,敬畏生命。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一案到底”的教学效果
(一)使教学目标更加准确
传统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这主要是因为教学目标很多,难分清重点和难点,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分清学习的轻重缓急。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具有理论性强,教师的注入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无聊和无聊,失去学习的动力,不愿参与。“一案到底”教学法是一则典型新鲜的案例贯穿教学始终,学习目标清晰可见,学生能积极参与,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例如,在教授《增强生命的韧性》时,尼克的故事可以将需要解释的事情联系起来,让教学环节更加形象化,让课程目标更加生动。准确,协助学生上课。
(二)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进行学习
一案到底教学法改变师生状态,将课堂教学传递给学生,正确引导和分析问题,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现实生活中,当学生在学习时,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认真聆听。逐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很难将不同的知识联系起来。完成了“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
创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化被动为主动去思考。
(三)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通常包括几个独立但相互联系的知识点。由于传统的课程内容,用几个案例来描述不同的知识点。知识点之间缺乏相关性,不利于学生的知识点体系全方位了解。例如,《增强生命的韧性》在课堂教学中包含三个关键知识点:挫折的定义、如何理解、如何摆脱挫折。这三个知识点互不相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使用三个以上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和总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系数较大。依托尼克的故事,可以进行详细的实践练习,让学生在故事的基础上连接三个知识点,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同时,对知识点有更系统、更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获得职业道德和法律制度内容的能力。
(四)帮助学生处理出现的问题
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水平,“一案到底”教学法通过选择一个合理的案例作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置身于那种情境中,让他们自己思考,根据客观分析和具体指导解决出现的问题。例如,当尼克胡哲讲挫折和强调生活的故事时,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尼克胡哲今天会做什么。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遇到挫折怎么办?鼓励学生深刻体会生活的实际意义,勇敢地面对困难。在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出现的问题。
结论:基于以上分析,如果将案例教学策略应用到中学德法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对德法课程内容的学习产生兴趣,并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在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思想思考,与同学交流,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进而产生正确对待社会公德和法律学科的能力,让孩子更合理地学习,培养小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代续宝,刘继和.基于隐喻学习方法的初中化学教科书分析[J].沈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538-541.
[2]姜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教学的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2).
[3]高维.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教育学意蕴[J].教育学报,2015,(1).21-27.
[4]卢国才.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学习能力的培养[J].初中政治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