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跟田 马少刚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1-028-01
摘 要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给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带来新的思路,同时也给体育课程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基于此,通过阐述体育课程建设目标、内容以及教学对象方面面临的挑战,从体育课程建设目标、内容以及授课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体育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旨在为研究学者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体育课程建设 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创新论断不断见行见效。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创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新路径,用语言和行动将严谨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表达,在高校内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矩阵。体育在育人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其体育作为有形的客观实体和无形的文化载体,成为各民族之间,乃至民族与世界之间的沟通桥梁。由此,如何通过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等形式,将严谨的民族团结教育理论转化为青少年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方式就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新课题。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体育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体育课程建设目标:体育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不足
国民教育,特别是民族高等教育是聚焦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展和学习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方式,学校是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阵地[1]。多年来,民族院校在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项目,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其所涉猎的文化背景范围广泛,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现对此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及時将新的民族理论研究成果融入课堂。
(二)体育课程建设内容:体育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
系统的体育课程建设内容理应挖掘和梳理体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将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中涉及的体育精神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理论系统。通过体育理论知识学习、运动队训练、体育专题讲座、运动竞赛等多种输出形式和渠道方式宣传体育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和价值。目前,该方面系统存在理论知识体系储备不足,体育课程建设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体育教师存在技艺精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欠缺,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缺乏有效引导等问题。
(三)体育课程建设教学对象:各民族院校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显著
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学校面向全国招收各民族学生,现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预科生共22000人左右(数据出自学校网站),分别来自宁夏、新疆、云南、上海、北京、四川等省市区。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地域特质,自然会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近年来,随着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持续以及网络的不断普及,我国的传统体育已经走出国门、走进世界。因此,各民族院校更应创新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团结各民族学生群体,使其能够在体育实践中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体育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体育课程建设目标方面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与体育课程标准一起,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对体育课程及课程结构进行重构,建立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民族精神等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同时,要求根据高校自身条件和学生需求,选择一两项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学校特色,发挥“以一带十”的典型案例作用。
(二)体育课程建设的内容方面
有效发挥体育的育体和育人的双重价值一直是现代体育人不断的追求。而挖掘和梳理体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价值取向在意识形态上建立共鸣,并通过有效的体育实践输出是重构体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前提。我国由于多民族共存导致多文化共生。由此,体育课程重构建设的根本基础是充分挖掘体育,特别是中华传统体育所蕴含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文化[2],将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联,贯穿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或特色鲜明的体育活动和竞技比赛进行彰显和凸出。
(三)体育课程建设的授课方式方面
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化,归根到底,“教”与“学”始终是教育教学的一对主体。为此,体育课程建设在强调上述理论的系统性的同时,应结合当地学校的办学特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和体育实践,正确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意识,在各项实践中增长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知度。同时,还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优秀的体育师资队伍,以期在技能传输和价值引导方面发挥带头模范作用。
三、结语
综上,充分而有效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能更好地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然而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是新时代体育发展的方向之一,亦是更好传播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优秀体育精神和价值取向的措施之一。基于此,对体育课程建设的研究通过目标、内容和授课方式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旨在提供有价值的实践逻辑。
参考文献:
[1]陈锦均.民族高等院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时代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9(20):54-56.
[2]彭响,刘如,张继生.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