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迎莹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1-095-01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总结法,查找了近十年与羽毛球女子双打相关的中外文文献,并进行阅读和归纳总结。分别从羽毛球女子双打技战术特征,羽毛球女子双打攻防特征以及羽毛球女子双打防守反击特征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综述。
关键词 羽毛球 防守反击 女子双打
在双打比赛中,进攻被反击的概率在羽毛球双打的三个项目中排名最高的是女双,其主要因素是,女性受到生理特征的限制,并且先天力量比男性要弱,导致进攻的效率較低。因此,在羽毛球女子双打项目中运动员想要只凭借进攻来获得比赛的胜利并不容易。这就要求女子双打项目在快速的攻防转换下要做到攻中能守、守中有攻、防守反击。
一、文献综述
(一)羽毛球女子双打技战术特征分析
羽毛球技术是运动员双方在比赛中采取的合理有效、有目的的击球动作。羽毛球的技术是战术发起的基础,通过不同的技术实施不同的战术达到控制对手和摆脱对手控制,最终达到获胜的目的。
郭晓培在《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的分析研究》中认为,女子双打的主流打法为前场积极抢网,后场下压进攻形成攻封配合来获得场上的主动权。最后得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后场的下压、抽压和前三拍的抢点进攻给中前场创造扑和杀封网的机会。
贾明珍在《现代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中认为,运动员接发球主要使用推和搓放技术,主要区域为两腰反手区和两运动员中间区。在总体得分阶段中,运动员以1~6拍居多,杀球是总体得分技术的主要技术手段,第三拍和第五拍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羽毛球女子双打攻防特征分析
进攻是为使对手接不到球或接球失误而采取的高点击球,出球线路下行或者接近平行。高点,是指击球点在球网的上沿之上。防守,是指为了限制对手进攻而采取的低点击球,出球线路先上行,然后再下行。
程勇民在《现代女双进攻的多样性》中把进攻分为了底线进攻、网前进攻、中场进攻三个部分,并认为力量是体现进攻威胁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线路变化、落点精准,也是进攻威胁的重要因素。创造进攻最佳的机会大部分是在网前,而网前进攻的威胁远远比底线进攻威胁大。
赵芸蕾在《高水平羽毛球女子双打进攻方式研究》中把女双的技术分为了前场进攻技术、中场进攻技术和后场进攻技术三类。其中前场进攻技术包括:封、扑、勾、搓、放、高点抽六种;中场进攻技术包括:挡、拦、杀、高点抽四种;后场进攻技术包括:平高球、劈、杀、吊四种。
(三)羽毛球女子双打防守反击特征分析
防守反击,是指有意识地先选择防守,不断利用高、吊、挑等防守技术的组合变化,调动和控制对手,让对手频繁地前后左右跑动,消耗其体力,待对手攻击威胁下降时抓住对手的出球瑕疵实施致命打击。
程勇民在《我国羽毛球训练的理论创新与竞技实践》中认为,羽毛球男双和混双几乎不存在以防为主,其主要打法为以攻为主。但对于女双项目来说,女性运动员先天的力量素质与男性有着较大的差异,进攻的威胁力度不大,其防守压力不大,攻守整体平衡,进攻次数与胜负结果不呈简单的正相关。所以防守反击的打法于女双仍然有效,不仅要保留,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类型的打法风格。
林姝洁、李乔都各自在论文中提到我国羽毛球女子双打的防守反击能力与国外相比较弱,在比赛中对进攻的时机判定不够准确。防守反击的使用率和得分率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比赛的胜负,比率越高取得比赛胜利的优势就越大。女子双打在实施防守反击战术时的主要技术有抽、挡、挑、放、勾、搓。李乔还在文章中得出,女双防守反击时的线路主要以直中,直边为主,主要得分技术为封网和杀球,失分技术为挡球。
二、结论
1.防守反击是羽毛球女子双打比赛中的重要战术,但它并不是最安全有效的战术,在比赛中也不能单凭靠防守反击这一战术来赢得比赛的胜利,应该在该进攻的时候进攻,在防守的时候抓住反击机会从而得分。
2.防守反击既能消耗对手的体力也能消耗自己本身的体力。在比赛相持阶段,对手连续进攻时防守将会显得更加吃力,从而造成受迫性失误失分。
3.在防守时有反击不等于好的反击,防守时的反击是一个关键点,一定要在对方进攻得分之前抓住反击机会。同时在反击后,还要抓住进攻时机,保证自己进攻的质量。
4.防守反击这一打法在日本女双中尤为明显,而我国羽毛球女子双打防守反击能力较弱,需增加防守反击的意识,丰富防守反击的线路。
参考文献:
[1]赵芸蕾.高水平羽毛球女子双打进攻方式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8.
[2]程勇民.我国羽毛球训练的理论创新与竞技实践[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9,27(04):8-13.
[3]贾明珍.现代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4]程勇民.现代女双进攻的多样性[J].羽毛球,2016(12):70-79.
[5]郭振东.论女双防守反击打法存在的合理性及培养方法[J].羽毛球,2017(05):56-58.
[6]林姝洁.女子双打相持阶段防守反击技术运用研究——以2018日本羽毛球公开赛决赛为例[J].体育风尚,2021(02):142-143.
[7]李乔.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防守反击”技战术运用特征分析[D].广州:广州体育学院,2019.
[8]郭晓培.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的分析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