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可视化分析

2021-01-03 13:43陈蕊雨陈舒雅陶晓丹
体育时空 2021年21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陈蕊雨 陈舒雅 陶晓丹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1-091-01

摘  要  背景:功能性力量训练一词源于欧美国家的理疗和康复领域,它弥补了传统力量训练提高身体素质上的不足,特别在发展协调、灵敏和平衡等能力方面有一定积极的作用。因此,了解国内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发展脉络,对帮助相关领域的研究者研制科学的、适用于我国人群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方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功能性力量训练  可视化  分析

一、引言

Gray于1997年首次提出了功能性力量训练概念[1]应注重身体运动链的作用,避免单一的训练、某一环节的力量,将人的身体运动看作是一个运动链,同时作为力量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回顾并梳理我国功能性力量研究的历史,可以帮助该研究领域的关注者和研究者,更好地把握该研究领域的动态发展趋势。

二、资料和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CNKI合集的SCI、北大核心、CSSCI。保证原始文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是提高研究信度、效度的方法之一[2]。因此,本研究采用主题检索方式,经过多个检索式反复组配、分析,最终确定检索式为“功能性力量训练”“悬吊训练”等。文献格式为中文,检索时间范围是1990—2021年(检索日期为10月28日),共检索相关索引文献411篇,以此作为数据来源。

(二)研究工具及数据分析策略

研究使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Citespace5.8R3软件对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出版物、关键词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以上特征信息进行重组分析,将结果以可视化图片的方式展现。

三、结果与分析

(一)国内功能性力量训练研究的时间分布特征

学术论文数量的时序变化是衡量某领域发展的重要指标,这对评价该领域所处的阶段,预测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重要意义[3]。1992年第一次以及1995年第二次发表相关文献后至2001年都没有相关文献出现了研究断层现象。2002—2008年相关文献发文量处于缓慢增长趋势,发文量较少。功能性力量训练被我国引入并加以研究探索,发文量猛增,共达到252篇占总发文量的61%。2019年至今,略有下降,处于较于平缓趋势。

(二)国内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研究热点分析

CiteSpaceIII通过“突变侦测算法”(Burst Detection Algorithm)对源数据中文章的题目、关键词、摘要等字段进行词频分析。在1990至2021年这30多年间,关注度最多、影响力最高是核心力量,力量训练等也是过去30年的此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从分析结果上看,这些热点词可分为无伤病群体核心训练和有伤病患者的核心训练。

(三)国内功能性力量训练研究前沿的演进历程

关键词频率激增可视为这一领域的新兴研究前沿,从而便于分析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新趋势和热点动态[4]。研究者对该领域关注的热点及持续时间,进而确定当前功能性力量训练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沿。

振动刺激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应用于医学康复领域[5],其主要的目的是利用振动器来诱发身体紧张性振动反射[6]。肌肉力量、力量训练、振动训练等都是在振动刺激研究基础上的逐个延伸、应用。

悬吊训练源于二战时期对受伤士兵的康复治疗,是核心力量训练的衍生物。

老年人群的全因死亡率,冠心病、高血压、骨骼健康、更健康的身体成分指标[7]。而功能性力量则可以看作是老年人完成起居基本动作的能力。研究对象人群的改变也显示出我国学者将功能性力量训练更加具体化研究,更侧重偏向康复治疗,但并未将其应用于竞技体育专项中也并未将青少年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四、结论

1.在1992—2021年期间,2009—2018年是我国功能性力量训练文献发文量的暴增期,占总发文量的61%。

2.功能性力量训练研究主要可分为一、有伤病者的核心力量训练,二、无伤病者的核心力量训练。

3.振动刺激是我国功能性力量训练的首个研究主题,核心力量、力量训练、悬吊训练、老年人均是在振动刺激的基础上衍生而来。

4.我国功能性力量训练与竞技体育专项的结合、青少年儿童这一群体的研究上均较为欠缺。

参考文献:

[1]Gray.Eficacyoflow loadresistive muscl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rheu matoidar thritis functional clasII and [J].JRheumatol,1997,24(08):1531.

[2]CHEN M C. Cite 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Am soc Inf Sci Tec

[4]田乃庆.电子显微学报1995-1998年论文及作者分析[J].电子显微学报,2001,20(01):79-86.

[4]霍炫伊,石岩.体育领域Citespace類研究信度、效度影响因素及其控制[J].中国体育科技,2018.54(06):47-53+69.

[5]Chen C. Cite 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03):359-377.

[6]赵丹群.基于Cite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若干问题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10):57-60.

[7]刘卉,凤翔云,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即时影响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12):71-75.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