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的历史沿革

2021-01-03 10:17杨玲玲
商场现代化 2021年22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摘 要: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经济社会环境,过去被边缘化的地摊经济开始“复兴”,受到人民群众广泛关注,在社会中引起热议。但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一部分人从经济发展、消费需求等层面大力支持其发展;但另一部分人基于地摊经济“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问题极力反对其发展,对此我们应全面客观分析。本文将主要阐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回顾古代中国不同朝代地摊经济的发展状况;(2)分析近代中国地摊经济宏观上的整体衰落与微观上的历史进步性;(3)梳理现代中国地摊经济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再到新时代的发展历程,最终落脚到未来发展路径。以期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发挥其应有价值。

关键词:地摊经济;历史沿革;新时代;发展路径

一、古代中国的地摊经济

地摊经济并非现代经济生活的产物,而是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古代中国,地摊经济的兴起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而不断发展的。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拥有不同剩余产品的人们,为满足自身需要,开始进行物物交换,形成了最早的地摊经济。随着物物交换复杂性的提高和货币的产生,古代中国的地摊经济进一步发展。

在不同朝代,由于政权更迭、政策调整,使得地摊经济具有阶段性特点。1959年,河南二里头夏都遗址被发现,考古挖掘出土了绿松石、白陶、青铜等多种文物。在没有固定商铺的夏朝,这些产于外地的东西,只能通过贸易交换,再摆地摊进行售卖,揭开了夏朝贸易的神秘面纱。众所周知,殷人善于经商,在商朝出现了市肆这一固定的交易场所。市肆中,只有贵族才拥有商铺,平民只能摆摊贩卖。但到了周朝,统治者不支持自由市场的发展,将地摊经济限制在本乡本村内进行,并需上缴实物型赋税,遏制了地摊经济的发展。在秦始皇推行抑商政策的秦朝,地摊经济进入了低谷。汉初,地摊经济再次兴起,摆地摊的小商贩表面地位低下,实则已发家致富;而汉朝中后期,推行重农抑商,地摊经济又走向衰落。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不安,政府无暇顾及经济发展,平民可以自由摆摊,但当时的坞堡经济挤压了地摊经济,因此并不繁荣。盛唐实行坊市制度和宵禁制度,将生活区和商业区分离,并严格规范商业经营的时间、地点、品类等;唐朝后期,政府放松监管,在长安、扬州摆摊商贩众多,同时在乡村各类集市越来越普遍。商业发达的宋朝,取消了对商业的各种限制,《清明上河图》就展示了当时汴京地摊经济的繁盛。再如:《水浒传》中,北宋的武大郎靠走街串巷卖炊饼养家糊口;《夷坚志》中,南宋的吴十郎、王良佐靠摆摊成为当时的商业精英。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商业兴起,尤其是清朝,政府对城市小商贩管理松懈,即便是在前门大街也有很多小商贩沿街售卖。明清时期为吸引顾客,小商贩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吆喝声,明末的《旧京遣事》、清代的《燕京杂记》都有记载。

从原始社会末期最早的物物交换的地摊经济,再到封建时期波折发展的地摊经济,可见古代中国地摊经济的兴起、繁盛、衰落与生产力水平、政权更迭、政策调整有密切关系,具有历史性、阶段性、波折性。

二、近代中国的地摊经济

近代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经一百多年,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不前,不仅落后于英国、美国,甚至与印度也有一定差距。这一时期,地摊经济的发展整体走向衰落,但也存在进步性。

1.宏观上的整体衰落

宏观上,近代中国地摊经济的发展处于低谷期。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第一,政治上。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入侵,军阀混战,动荡的政局摧毁了小商贩的生存空间。第二,经济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大量倾销洋货,侵占了传统小商贩的市场份额;且苛捐杂税较多,使小商贩不堪重负。第三,文化上。传统经济思想已不能指导中国经济,各阶级的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都以失败告终,没有找到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第四,自然上。在农业科技落后的近代中国,农产品产量的多寡,会受到水涝、干旱、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户难以抵御自然风险。除此之外,交通、人口、地租、高利贷等因素也阻碍了近代地摊经济的发展。

2.微观上的历史进步

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不仅要从宏观角度看到地摊经济的整体衰落,也要从微观角度看到历史进步性。20世纪以来,尤其是从1919年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相比,在地摊经济的种类、产区、品质等方面都有进步性。首先,种类愈加丰富。除了丝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藤竹制品、土布、渔网、草帽、麻袋、发网等大量涌现。其次,产区更广。河北、山东、江苏、湖南、四川、广西等都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区。最后,品质更优。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管是工厂化生产,还是家庭手工业,较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会选用更好的原材料、制定更高的标准规格、采用更专业的技术,从而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因此,这一时期的地摊经济也有其进步性。

对于近代中国的地摊经济,要看到由于帝国主义入侵、洋货倾销、思想落后、自然灾害,其发展的迟滞性;也要看到随着社会发展,在产品种类、产区、品质等方面的进步性,以及其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现代中国的地摊经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国现代社会的新征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再到新时代,地摊经济在不同时期各具特点。

1.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战争导致经济交流受阻。大城市粮食短缺,商店歇业,失業激增。同时,为保证军费开支,农民税负沉重,且农产品不能及时运往城市售卖,生产积极性降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为消耗掉滞销的工农业产品,繁荣经济,陈云在1950年5月提出通过加工订货和收购土产来解决困境,11月提出要动员全党力量搞好城乡交流。1951年3月,中央下发《关于召开土产会议推销土产的指示》,指出要“组织城市和乡村间、地区和地区间的物资交流,打开国内市场,活跃城乡经济”,“是国家经济在目前前进中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以当时江苏省的苏南、苏北行署区和南京市为例,根据中央部署,大规模开展城乡物资交流,成立相关委员会、促进会,并召开动员会。根据季节变化、地区差异,及时调整商品价格,为小商贩提供利润空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政府还调整税收政策,降低日用品的税收,根据交易量来确定是否征税,对大规模的交易适当征税,对交易量很小的则不征税,从而为小地摊商贩减轻了负担,推动了地摊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强对市场秩序的严格管理,促进公平交易,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为地摊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可见,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发展经济、巩固工农联盟、促进社会稳定,国家通过调整政策促进城乡、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为地摊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

2.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9年,中国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思想保守,经济缺乏活力。1992年邓小平南巡,回答了人们的一系列疑惑,促进思想大解放,鼓励市场经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纷纷加入经商的浪潮中,“下海”成了当时的热词,“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观望”的俗语广为流传,足以反映出当时人民群众下海经商、干事创业的热情。

20世纪90年代,很多人为节约成本,从规模小、成本低的地摊做起,当时人民群众消费水平低,地摊上的小商品恰好能够满足所需,地摊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在农村,形成了具有固定时间、地点的集市,农民将自家农产品或手工制品拿到集市摆摊售卖,增加收入,也满足了农民就近购物的需求。乡间小道上,冰糖葫芦的叫卖声、摇着拨浪鼓的小货郎、“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声、背包推销人,是一代人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农村流动地摊的经典缩影。在城市,地摊经济红红火火,为人们提供了发家致富的机会,如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年轻时就是通过在西湖卖冰棍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逐步做大做强。随后,地摊经济脏乱差的问题开始显现,城市治理陷入困境。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家出台政策进行文明城市创建和评选活动,各地在创文的过程中,明确把地摊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商贩和城管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你追我跑、你来我躲成为城市中的常见现象。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活力不足,到20世纪90年代鼓励自由发展,再到90年代末期严厉打压,侧面反映了国家的发展进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地摊经济虽以脏乱差被整治收尾,但对激发市场活力、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改变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作用不容忽视。

3.新时代

(1) 总体发展状况

进入新时代,地摊经济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对待地摊经济的观点态度、政策举措开始悄然改变。

2020年3月15日,成都市率先出台文件,提出柔性执法,允许临时占道摆摊,助力经济恢复。在5月24日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使地摊经济合法化,因地制宜释放活力。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指出,占道经营、流动商贩不是文明城市的考核内容。次日,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点赞成都地摊经济的发展。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生机,也是高大上的,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百度相继推出地摊扶持计划。随后全国多个城市出台政策鼓励地摊经济发展,一时间,随处可见摆地摊的小商贩,地摊经济火热兴起。

但地摊经济所带来的环境卫生、食品安全、交通堵塞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如今,各地对地摊经济开始進行冷静思考和处理,努力解决其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总的来说,进入新时代,对待地摊经济更加包容,致力于解决问题,而非一禁了之,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 成功典范——以济宁市任城区为例

济宁市任城区新世纪广场的露水早市和刘庄路疏导点夜市,是新时代地摊经济发展的成功典范。

新世纪广场的露水早市,于2015年5月启动,每天凌晨4点半到7点在广场东路西侧经营。道路东侧为商铺,西侧为地摊,兼顾了个体工商户和地摊主的营生问题,大多为农户自产瓜果蔬菜,新鲜且便宜。早市紧靠广场,晨练的人较多,消费群体主要为中老年人,在这里市民可以做到锻炼买菜两不误,极大满足购物需求。撤市时间为早上7点,摊主们形成了默契,基本在6点半就收摊撤场。并“自扫门前雪”,清理路面,街道很快恢复洁净与安宁。早市既没有带来交通拥堵、环境卫生问题,也为商贩增加了收入,为市民提供了便利,深受商贩和市民喜爱。

刘庄路疏导点夜市的发展历程,是地摊经济由脏乱差到干净卫生的缩影。2016年之前,刘庄路疏导点并不存在,其前身是可随意摆摊的太东夜市。2016年,刘庄路疏导点建成,成了流动商贩的聚集地。但疏导点内电线乱扯、满地狼藉、食品安全无保障,遇到创卫检查便打起“游击战”,滚滚浓烟与遍地垃圾引起了周边市民的不满,被视为“顽疾”。为解决这一“顽疾”,2017年,逐步将疏导点引向统一化管理,规范摊位、紧抓食品安全、环境卫生问题。2020年,刘庄路疏导点进一步升级改造,成了广受喜爱的美食聚集地。如今的刘庄路疏导点营业时间为每天下午5点到次日凌晨4点,南邻万达广场,东邻大润发超市,保证了源源不断的客流。卫生是餐饮的生命,每天对疏导点内进行消杀,夜市收摊后,由摊主轮班打扫卫生,每周一下午3点大扫除,保证良好的卫生条件,并定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经过几年的整治,现在的刘庄路疏导点致力于丰富济宁人夜生活,打造济宁最美的夜市地摊,是感受人间烟火气的好去处,是夜市地摊发展的典范。

新世纪广场的露水早市错峰经营,“自扫门前雪”,兼顾多方利益,是清晨地摊的代表,市民从这里开启美好的一天;刘庄路疏导点历经多年、统一管理、安全卫生,是夜晚地摊的代表,市民在这里消解一天的疲惫。它们是新时代地摊经济发展的成功典范,化解了商贩生存、市民生活与城市生机之间的矛盾。

四、未来发展路径

从古代到近代,再到当前的新时代,地摊经济都具有门槛低、成本低、价格低、规模小、经营范围广、流动性强的特点,对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丰富城市文化具有积极影响。当然,地摊经济也存在食品安全无保障、损坏市容市貌、导致交通拥堵等多方面问题。

对待新时代的地摊经济,应坚持辨证态度,探索未来长远发展的新路径。第一,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各地鼓励地摊经济发展的政策大多只指出了整体方向,对入市标准、质量监管、消费者维权问题缺乏细致规定。制度保障的缺失,使多地地摊经济在经历短暂火热发展后,走向衰落,应不断细化政策法规。第二,强化经营者社会责任意识。部分地摊主缺乏社会责任感,为谋求利润忽视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加大了城市治理难度。经营者应注重自我教育和管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第三,发挥消费者监督作用。很多消费者安全消费观念薄弱,缺乏监督意识,对不良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发挥好消费者的监督作用,既能约束地摊经营者,又能减轻管理者的工作负担。第四,创新管理者管理方式。新形势下,应优化管理,开展不定期抽检,避免一劳永逸;强化城管、交警、市政、卫健委等多部门之间的协调;讲求“善治”,化解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第五,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的地摊点制定适宜的规则,正如新世纪广场露水早市和刘庄疏导点夜市在管理方式上各具特点。多措并举逐步解决地摊经济面临的问题,促进未来长远发展。

五、结语

不管是在遥远的古代中国,还是在动荡不安的近代中国,亦或是在飞速发展的现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待地摊经济的态度观点、政策措施虽有不同,但地摊经济始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近年来,地摊经济对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但问题也层出不窮。本文回顾了地摊经济在古代的波折发展,在近代的衰落与进步,在现代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了地摊经济未来发展的路径。应从地摊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吸取有益经验,发挥好地摊经济对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社科院,中央档案馆编.1949-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商业卷[G].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2]郑起东.整体史观与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研究[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3(03):124-176.

[3]周小川.试论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苏的城乡物资交流[J].党史文苑,2017(07):19-22.

[4]韩晓娜,张旭.地摊经济的当前现状与历史演变研究[J].中国商论,2020(04):24-26.

[5]黄婧靓.“地摊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05):45-47.

作者简介:杨玲玲(1993- ),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经济